创基金在行动 | 《远山领读》开讲啦

文创学院 2022-03-03 1917

引言

脱贫攻坚的胜利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城市和乡村的教育差距不容忽视

在线教育为弥合城乡教育差距打开了一扇窗户

读书,读一本好书是一个人开拓眼界和健全人格的最佳方式

在此背景下,“远山领读计划”应运而生

“远山领读计划”是由上海交大文创学院师生共同发起,面向全国高校招募大学生志愿者,通过远程支教模式,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孩子们领读一本好书的公益项目。我们希望可以搭建一个平台,用在线远程教育的方式将渴望看到更广阔世界的大凉山区的孩子们与有志于投身乡村教育、公益事业的高校大学生连接起来。此外,我们还在喜马拉雅平台推出了“远山领读计划”的音频节目,希望通过共享课程音频资源,为在外辛苦工作、劳作的家长带去朗朗书声,促进校园之外的家校共育。

项目开始不久,上海电视台《下一站》向公众报道介绍了“远山领读”项目,并对项目主要发起人珍珠老师、大学生志愿者代表王炜龙和大箐乡中心小学的学生和老师分别进行了采访。栏目主编胡圣丰表示,希望节目播出后,“远山领读计划”能够引起更多的关注,吸纳更多的公益领读者和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到领读计划中,创新乡村教育,助力乡村振兴。

2022年3月3日,“远山领读计划” 第一次远程领读活动如约而至,由学生志愿者作为领读员、上海交大文创学院创基金“远山领读”项目组成员和樊登读书的部分志愿者作为助教顺利展开。

为了保证课程的质量,在每堂课正式开始之前,志愿者、项目成员和老师们需要层层把关课程内容。在领读正式开始之前,我们也会征求大箐乡当地老师的建议,希望课程的内容和讲述的方式能够适合大凉山区的孩子们。截止目前,我们已经为西昌市大箐山乡中心小学提供了三次线上公益领读课程,分别以《走近钱学森》、《谈美》和《乡土中国》作为领读书籍。


《走近钱学森》开启 “远山领读” 第一课

“远山领读”第一课,我们选择了《走近钱学森》这本书。本次授课的志愿者是上海交通大学文创学院的学生王炜龙。

由于第一本书籍的特殊性和第一堂课的重要性,我们选择钱学森图书馆作为授课地点。为了保证领读活动的顺利开展,早在正式开始的前一周,王炜龙与项目志愿者姜山前往位于交大徐汇校区的钱学森图书馆,与馆里的工作人员沟通确定了视频授课的场地。钱馆老师为项目团队提供了铅笔、铅笔盒等纪念品作为给小学生们的礼物。

在领读中,王炜龙以“什么是两弹一星?”这个问题做引入,开始了对《走近钱学森》这本书的介绍。依照 “华丽家族” “美国留学期间”“艰难回国” “两弹一星”“金色晚年”的讲解顺序,王炜龙介绍了钱学森取得的杰出科学成就,伟大的爱国之心,对两弹一星以至于国家科学发展的巨大贡献。授课期间,王炜龙与远程听课的小学生们进行了有趣的互动。如“两弹一星是什么”、“哪个国家第一个把卫星送上天”等知识题,“考试老师多给分了怎么办”“有没有遭受过失败”等心灵成长问题,得到了小学生们的积极回应。

《谈美》《乡土中国》接棒,洋溢人文气息

第二堂和第三堂领读课程分别以《谈美》、《乡土中国》作为领读书籍,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的学生潘旭瑞瑾和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学生陆虞璇作为领读员。

在领读《谈美》时,潘旭瑞瑾同学首先向孩子们介绍了作者朱光潜的学历背景、任职经历和文学作品,重点论述了《谈美》这本书诞生的时代背景。为了进一步激发孩子们对《谈美》的兴趣,领读员以“什么是美”、“为什么谈美”、“美是如何形成的”三个问题为主题,引导孩子们展开关于“美”的讨论。在课程的最后,领读员提出对孩子们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认真地将《谈美》读完,不是粗略地读,而是可以将《谈美》当作培养生活情趣和人生趣味的指南来读。

第三堂课是对《乡土中国》的领读,领读员陆虞璇依着看书的顺序,依次对书的题目、目录以及书的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和解释。为了便于孩子们理解,领读员总是首先讲述一个耳熟能详的案例,再带领同学们在《乡土中国》中找到能够解释案例背后原因的内容。例如,以《西游记》中“每次师傅被抓走了,孙悟空都会找土地公公”这个案例延伸到《乡土中国》中对从古至今中国人以“土”为生的民族生存传统和安土重迁的生活习惯的观点。课程深入浅出,十分有趣,也激发了课堂上的活跃氛围。在课程的最后,领读员借《乡土中国》书中对“乡下人愚”的反驳——并非乡下人愚,城里人在不熟悉的环境里,一样都会产生知识匮乏的情况,鼓励孩子们避免偏见,提升自信。

领读员有话说

领读员王炜龙——《走近钱学森》

经历将近半个月的准备工作后,第一次领读终于结束了。我觉得这次领读对我来说是一次考验,但也是一次特别有意义的经历。我为了这次领读准备了很久,但还是又许多顾虑,比如内容会不会太枯燥?设计的互动小游戏会不会冷场?同学们会不会不喜欢我?但是真正讲课的时候发现同学们都特别积极活泼的,互动和做游戏的意愿很高。

通过这次领读,我从山区的孩子们的脸上看见了无与伦比的童真,他们用那双好奇的大眼睛盯着屏幕,听来自2412公里之外的我为他们讲课,这种跨越山海的交流,在我们之间建立了一种联系,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十分钟,但我也感受到了我们之间的这一份真挚的情感。

我认为我的领读内容在当时不一定能够让每位同学都能理解,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就像我的导师珍珠老师说的那样,如果我能够在同学的心里播下一颗种子,这颗种子在未来总会发芽。我希望我的领读内容能够为他们打下科学精神和爱国主义的基础,能够多多少少地对小朋友们未来的人生有一些积极的影响,让他们在未来能够想到“在我小时候,有一位来自上海交大的哥哥曾经为我们讲过一次《走近钱学森》”,这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意义所在。

领读员潘旭瑞瑾——《谈美》

很荣幸能成为一名志愿者带领山区的小孩子们了解一本艺术类的书籍《谈美》。在认真品读这本书之后收获颇深,很迫不及待想把这本书的精彩内容分享给小朋友们,通过老师及学长学姐们的指导与建议后仔细筹化完成了《谈美》一书的领读准备,收获了很不错的回馈与肯定,我发自内心的愉悦,也十分期待下一次的分享。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如今繁华纷扰的信息时代,我们更应该沉下心来去阅读,去汲取书中的智慧,在疫情的环境中通过书籍来领略世间风光,远山领读活动让我们把书中的智慧与精彩绝伦的风光美景带去给远山里的小朋友,意义深远,很感激也很荣幸成为其中一员,希望“远山领读”可以越做越好,书写新时代青年学子的篇章。

领读员陆虞璇——《乡土中国》

看到孩子们整整齐齐坐在教室里,全神贯注的看着屏幕。他们有着质朴纯真的思维,独特又天马星空的想象力,踊跃思考老师抛出的一个个问题、围坐在一起积极讨论。我隔着屏幕深刻感受到了远方的孩子对于知识的渴望与热爱,由衷感受到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如此有意义!

希望孩子们可以通过我们分享的一本本精彩的书目,点亮他们充满无限可能的生活;引导孩子们从书中获取知识、开拓眼界,为他们的人生浇灌梦想,鼓励他们敢于走出大山,闯出自己精彩的人生! 这也让我有了更多前进的动力,如果有机会的话,希望可以前往凉山与他们线下见面,用我的亲和力与积极阳光的性格为他们带去寓教于乐的精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