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和党史学习的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推进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进一步引导青年党员将“四史”学习教育与文创专业特色融合推进,文创学院硕士生第一、第二党支部开展“‘文’承百年红色血脉,‘创’忆五卅薪火相传”为主题的学生党建专项暑期社会实践。围绕“赓续红色血脉,寻访上海交通大学第一个党团组织成立百年故事”主题,项目聚焦五卅运动爆发100周年与交大第一个党团组织成立100周年的历史契机,依托校史馆、中共一大会址等红色资源,融合AIGC等前沿技术,致力于打造沉浸式红色创意内容、创新党史叙事表达路径,旨在探寻信仰源头,强化党性修养,激发青年党员使命担当。
7月19日,实践团开展了为期一天的实地调研活动,通过实地参访、讲解导览与影像记录等形式,深入挖掘交大红色文化资源,传承弘扬革命先烈的理想信念与青春担当。本次线下调研活动由文创学院党委组织员、学工办主任陈雪萍,思政教师叶子多带队,十余位研究生党员参与,以“沉浸式体验+青年表达”的形式推动党建与专业深度融合,为红色文化传播注入青年智慧与时代力量。
01追根溯源: 走进交大校史馆,回望信仰之始
7月19日上午,实践团一行在交大闵行校区文博楼前集合,正式开启“寻访交大红色印记”实地调研行程。作为本次社会实践的重要起点,实践团走进交大校史馆,深入了解交大党团组织的创建背景与红色传统的历史源流。
在参访过程中,团队特别预约了学生讲解员,围绕交大早期党团建设、五卅运动中的英烈事迹及学校发展历程中的重大历史节点进行系统讲解,带领实践团回顾交大在百余年办学历程中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与时代潮流同向而行的红色基因。
馆内详实的史料陈列与影像资料为实践团队提供了丰富的一手创作素材,也帮助成员们更全面地理解党团组织在交大早期创建与探索过程中的艰辛历程与历史意义。实践团将以此次参访为契机,将学习到的历史内容与专业所长相结合,把红色故事讲“深”、讲“活”,在追根溯源中坚定信念、汲取力量,助力后续AIGC红色创意视频与微党课的策划创作。
02重温记忆: 寻访五卅精神地标,凝聚信仰力量
位于交大徐汇校区图书馆西侧草坪的五卅纪念柱,是学校最早设立的红色历史纪念物之一。纪念柱建于1925年11月,为缅怀在“五卅惨案”中英勇牺牲的两位交大附中学生——陈虞钦与吴恒慈。1925年5月30日午后,南洋大学(交通大学前身)学生结队前往南京路参与游行,途中遭英印巡捕武力镇压。陈虞钦身中七弹,不幸殉国;吴恒慈因惨案刺激导致癔病发作,最终医治无效亦告去世。同年11月21日,南洋大学全校师生为两位烈士举行追悼大会,并在校内设立纪念柱以志哀思。柱体简朴肃穆,却以沉静姿态凝固着那段热血青春与民族觉醒的历史记忆,成为交大红色精神的原点象征。
随后,实践团来到位于黄浦区南京西路与西藏中路交汇处绿地中的五卅运动纪念碑。该纪念碑最初设立于五卅运动60周年之际,由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和市总工会共同重建。纪念碑主体为重达50吨的不锈钢雕塑,由“5·30”两个数字抽象构成,整体呈放射状,象征民族觉醒后的奋起与腾飞。雕塑中央设有一座青铜圆雕,展现两位不屈工人前仆后继、英勇斗争的精神风貌。作为全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五卅广场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群体对民族独立、社会正义的坚定追求。
在两处实地走访过程中,实践团团长、硕士生第二党支部书记赵文心结合团队前期调研资料,围绕五卅运动的历史背景、交大青年的率先行动以及运动在全国范围内的深远影响,向全体成员进行了系统介绍。
03探寻初心: 走入一大会址,踏上信仰之旅
下午,实践团抵达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在场馆讲解员的带领下,系统学习了党的诞生背景、早期组织建设与发展过程。纪念馆内通过原状复原、一手史料与文物展览,真实还原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历史场景。通过“南湖红船”、“开天辟地”专题展陈,实践团近距离感受到革命前辈在风雨如晦中高擎理想火炬的坚毅与信仰。现场讲解生动细致,引导大家从宏大的历史叙事中聚焦个体命运,从时代变迁中洞察思想演进。特别是在讲述早期党团组织如何扎根高校、发展青年力量的部分,为后续实践团的“五卅精神”教育微党课脚本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与叙事灵感。通过对建党原点的实地走访与情境化学习,实践团进一步明确了脚本撰写中应注重历史细节与人物真实感的表达,尤其要突出“信仰从何而来”“青年为何而动”的时代命题。
04科技赋能: 走进“数字一大”,重温建党初心
傍晚,实践团来到位于虹口区辽宁路国家音乐产业基地的“数字一大·初心之旅”VR展馆,通过沉浸式技术手段,开启一场跨越百年的思想对话。该展由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推出,是全国首个实现大空间、多人同步体验的沉浸式红色文化展览,集增强现实、三维建模与全息影像等多项前沿技术于一体,全面重现1921年上海建党现场。从“初心码头”登船出发,经由外滩、石库门弄堂,最终抵达中共一大会址,实践团成员通过虚拟现实设备,仿佛亲历建党过程,沉浸式感受早期共产党人在风雨如晦的年代中坚定理想、开辟未来的壮阔画卷。
数字技术与红色文化的深度融合,不仅增强了实践团对党史内容的感性认知,也为后续AIGC红色创意视频与教育微党课的脚本创作提供了生动灵感与技术参考。


后续,实践团将持续推进微党课脚本打磨,依托文创专业优势,探索红色文化内容在AIGC驱动下的创新表达方式,用青年语言讲好交大红色故事,让信仰之光在数字时代薪火相传、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