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传真】“驼铃古道丝路馨——数字文创助力新疆石窟艺术传播与吐鲁番乡村振兴发展”实践团赴新疆开展石窟艺术与乡村振兴调研

文创学院 2023-08-28 1673

驼铃古道丝路馨

——数字文创助力新疆石窟艺术传播

与吐鲁番乡村振兴发展  实践团

赴新疆开展石窟艺术与乡村振兴调研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引导和帮助全体交大青年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上海交通大学开展了以“行万里路,知中国情”为主题的2023年暑期社会实践,引领青年师生投身社会实践,服务人民。文创学院“驼铃古道丝路馨——数字文创助力新疆石窟艺术传播与吐鲁番乡村振兴发展”实践团(以下简称“新疆实践团”)前往新疆进行考察调研。

新疆吐鲁番及阿克苏地区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有着灿烂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学者季羡林曾说:“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如今,敦煌石窟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世界级文化遗产,并在数字化保护、传播与文化创意衍生品领域已有耀眼的成绩与长足的进步。但相较而言,具有同等艺术文化价值的新疆石窟在上述领域却尚未得到充分的发展。无论是数字化保护、基于深度学习的壁画修复、石窟艺术的大众普及与传播,还是地方文旅的融合和乡村振兴实践等方面,新疆均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

此次调研实践亦希望同学们通过实地探访艺术诞生的原境,对古高昌地区的柏孜克里克石窟与古龟兹地区的克孜尔石窟进行重点考察,从而对书本上的艺术史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并更好地运用于学术研究、展览策划以及数字文化衍生品的设计之中,为推动新疆的文旅产业创新升级、提升当地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贡献交大学子的青春力量。


01  丝路藏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8月2日,新疆实践团考察的第一站来到了位于乌鲁木齐市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作为省级综合性地志博物馆,是新疆各地文物和标本收藏保护、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的重要机构,也是展示中国丝绸之路文化的前沿窗口,从古至今的文物菁华汇聚于此,如闻名遐迩的东汉时期“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吐鲁番阿斯塔纳墓葬出土的伏羲女娲图、彩绘天王踏鬼木俑、裴岑纪功碑等珍贵文物,实践团还近距离参观体验了3D实景复原的克孜尔石窟。

参观完展览文物陈列之后,实践团成员来到一楼文创产品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在今年五月刚推出了一系列龟兹石窟壁画文创,其中以龟兹富有代表性的青金石蓝和石绿为主色,设计品类包含笔记本、丝巾、雨伞、龟兹石窟壁画拼图等多种产品。实践团中产品设计组的成员仔细考察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中不同主题、不同艺术风格和实用功能的文化衍生品,并做记录进行参考。

02  绮丽织锦:艾德莱斯绸

“艾德莱斯(ATLAS)”是新疆和中亚一带极富特色的扎经染色丝绸,其织造工艺独特,是中西丝绸纺织技术交流的结晶。行走在新疆,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艾德莱斯绸的身影。帷幔、餐布、帽饰、女子绚丽多彩的服饰,甚至在建筑和街道上,都有艾德莱斯的“无限图案”在涌动。可惜的是,这种古老而工艺高超的艾德莱斯绸在新疆之外,却鲜少为人们所熟知。尤其是艾德莱斯绸极具辨识度的各类纹样和色彩搭配,事实上可以成为新疆特色文化衍生品及数字文创设计的重要灵感来源。新疆实践团师生在参观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之后,第二站特别前往位于乌鲁木齐的几个主要的艾德莱斯绸面料中心,进行实物参观与考察。

在面料中心对不同品质和档位的艾德莱斯绸进行细节考察和质感比对之后,实践团师生发现,目前流通在新疆市场上被冠以“艾德莱斯绸”之名的面料,在以绚丽的色彩吸引人眼球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面料往往鱼龙混杂,其中多数为价格低廉的机器印染面料,即仅采用传统艾德莱斯绸的纹样,而丢失了最具标志性的织造技艺。这为真正的新疆艾德莱斯绸织造工艺的传承传播带来挑战。在众多良莠不齐的面料中,实践团师生找到了几种最能还原传统艾德莱斯绸织造工艺的面料,并带回数件样本,进行后续研究和衍生品设计参考。

03  果香馥郁:吐鲁番农业农村局

新疆吐鲁番和库车地区夏季盛产葡萄、哈密瓜、西瓜、小白杏等瓜果,目前正是瓜果丰收之时,农户们面临较大的销售压力。在本次实践调研中,实践团与吐鲁番市农业农村局进行对接,运用专业知识与特长为当地农产品销售建言献策,并深入当地对瓜果销售情况进行考察调研,希望从改进农产品的创意包装设计方面入手,同时利用多样的媒体传播方式扩大其影响力,在帮助农户促进瓜果销售的同时,与新疆的艺术文化遗产传播进行有机结合,切实做到以数字文创助力艺术传播与乡村振兴发展。

8月3-4日,实践团师生一行前往吐鲁番市,与吐鲁番市农业农村局进行了交流座谈,同时与吐鲁番葡萄瓜果研究所取得了联系,深入考察了当地葡萄园等瓜果园地。在与吐鲁番农业农村局进行交流座谈的过程中,刘卫东调研员及其同事首先向实践团各位师生的到来表示欢迎,随后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吐鲁番农业的四大支柱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当下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在座谈中,实践团积极建言献策,农业农村局的代表在听完实践团成员们列举的种种案例以及提供的可行方案后,对实践团成员们的调研分析表示了肯定,认为成员们的许多想法都非常有新意,诸如提炼吐鲁番元素设计水果相关的动画人物、通过一系列创意周边来促进水果的销售等,均是未来可以考虑采纳的建议。有关水果的文化创意衍生品也可以与吐鲁番每年举行的水果展会结合起来,以进一步扩大其影响力。

04  高昌壁画:柏孜克里克石窟

8月5日,新疆实践团来到吐鲁番火焰山附近的柏孜克里克石窟进行参观。柏孜克里克现存洞窟有57个,绘有壁画的洞窟有40多个,保存壁画总面积有1200多平方米,是吐鲁番地区现存石窟中壁画内容最为丰富的石窟群。其在中国石窟艺术中有着特殊的地位,除了以汉传佛教为主的壁画之外,回鹘佛教艺术与中原绘画风格的融合,以及汉文、回鹘文、梵文和吐火罗文书写的题记等,都是丝绸之路上多文化交汇与多民族共生的见证。实践团师生在此得以近距离观察石窟的视觉和物质性等细节,尤其对色彩和石窟空间有了更直接的感知,并深刻体会到亲近实物和艺术史原境的重要性。

壁画图像来自勒柯克1913年出版的画册《Chotscho“火州”》

此次新疆实践团的成员主要为文创学院MFA数字策展专业的学生,精通多种数字技术。实践团师生克服火焰山的烈日高温,在石窟中久久驻足,考察各处细节,以便今后做进一步的数字复原方案,或采用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对石窟艺术进行创意展现。

05  楼兰秘境:罗布人村寨

8月6日,实践团从北疆柏孜克里克石窟前往南疆克孜尔石窟的途中,探访了极具神秘色彩的古楼兰后裔——罗布人的村寨。罗布人生活在新疆罗布泊地区(现尉犁县墩阔坦乡境内),千百年来在茫茫大漠中与世隔绝。他们以部落或家庭的形式散居于海子边,没有经历奴隶制、封建制等社会形态,仿佛一处世外桃源。据清代《回疆志》记载,罗布人“不种五谷、不牧牲畜,唯以小舟捕鱼为食。”

罗布人村寨现如今已被评定为国家级景区,罗布人民俗展厅和尉犁县档案馆也位于其中。尉犁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划定为九大类,104项,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人有近130人,其中罗布淖尔民歌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罗布淖尔狮子舞、做饭舞被列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级非遗保护名录。实践团师生在档案馆中仔细阅读参观各类文字和实物档案,并对展厅规划和整体景区规划进行记录与讨论。

实践团在此了解新疆不同民族的历史和风俗,并从文旅融合的角度考察和讨论罗布人村寨整体规划和非遗文化的创意呈现。在罗布人民俗展厅中,正中悬挂的标语“各民族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给实践团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何将楼兰后裔罗布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融入新疆文旅的整体叙事之中,并能在大漠中打造吸引各地游客前来驻足参观的胜地,将是实践团师生将进一步思考讨论的议题。

06  龟兹印象:克孜尔石窟及库车古城

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的克孜尔石窟,是古龟兹国规模最为宏大的石窟,也是目前中国开凿时间最早、位置最西、新疆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大型石窟群,1961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克孜尔石窟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中的重要遗址而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8月7日,实践团师生由库车前往拜城,参观这座修建于克孜尔山崖壁上的艺术宝库。

新疆克孜尔石窟研究所所长李庆明、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张婷热情接待了实践团师生一行。两名专长于文物修复和遗产展示的工作人员首先带领实践团师生参观石窟,并仔细讲解石窟内部形制、石窟壁画主题、风格和技法,以及目前文物修复的具体实施进程等。

随后,实践团与克孜尔石窟研究所所长及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进行了座谈,就龟兹石窟艺术传播和文化衍生品的设计、功能、定位等议题展开了交流与讨论,研究所向实践团师生介绍了近年来龟兹石窟在全国举办的各类展览,以及目前文化衍生品的设计,实践团师生则重点聚焦于数字文创领域,介绍了相关前沿技术在石窟艺术展览上的应用可能性,以及之后可以推进合作的具体方向,双方均对未来的合作表示期待。

8月8日,实践团一行来到库车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与金玉主任、马丽丽馆长、冯伟馆长进行了进行座谈交流。文旅局工作人员向实践团介绍了库车市近年来在传播龟兹文化方面所开展的特色文旅项目。就有关龟兹文化衍生品的开发与推广而言,龟兹博物馆的馆长们认为目前还存在着不少有待推进的地方,希望未来能够有机会看到实践团师生围绕龟兹主题设计的系列创意衍生产品。

在库车市文旅局的座谈结束之后,实践团师生来到库车市萨克萨街道库其艾日克社区,参观文旅局目前正在积极打造的“龟兹小巷”一期和二期项目。这里完整地保留了库车老城在晚清和民国时期街巷格局和民俗风貌,在此可以参观古民居群和充满库车特色的民宿街道,以及品尝各种新疆风味美食,已然成为吸引各地游客的网红地标。实践团师生在此仔细参观,并对景区整体规划以及对新疆传统艺术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应用进行拍照记录与交流讨论。

8月8日晚,实践团一行在库车市文联的邀请下观看了库车市宣传部指导、库车文旅集团出品的“杏花之约,丝路龟兹” 大型龟兹乐舞主题演出。该舞剧以诗词为引,徐徐展开龟兹历史文化、石窟艺术与民族乐舞的现代演绎。其中舞台美术运用前沿数字科技打造沉浸式视效,与专业的舞蹈表演一起呈现出绚丽多彩的视听盛宴。

本次新疆实践团的调研实践过程还获得了“新疆日报”的报道,得到了多方的认可和赞许。


至此,为期7天的新疆调研实践行程顺利结束。实践团精准立足调研主题,积极践行“行万里路,知中国情”的实践理念,将专业知识所学与实际地方发展应用充分结合。通过参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柏孜克里克石窟、克孜尔石窟,并与克孜尔石窟研究所、库车市文旅局、库车市文联以及吐鲁番农业农村局进行深入座谈交流,实践团成员们不仅对新疆各时期、各区域的艺术文化遗产有了更全面细致的了解,也对目前新疆在文旅产业创新升级、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以及乡村振兴方面的发展现状与面临的诸多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成员们在实地调研过程中对参观的内容进行了认真的记录,并及时对调研成果进行整理总结,在实践过程中展现了上海交大学子的青春风貌,接下来将继续精准聚焦在重点问题上,进行一系列的方案策划与设计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