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者担负着传承历史开创未来的使命,是推动中国学术研究走向世界的先锋力量。上海交通大学文创学院将于2021年7月23-24日举办“青年空间”工作坊,聚青年学者于一堂,旨在搭建一个充分对话与沟通的平台。本次工作坊以“智媒时代的社会:计算传播与数字化变迁”为主题,强调多学科交叉的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得到广大青年学者的关注和支持,会务组评审专家在众多投稿论文中经过三轮遴选,现确定12篇论文参与本次工作坊,入围名单如下(*排名不分先后):

《以人为中心的智能创意》

陈柳青 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特聘研究员,博士毕业于帝国理工Dyson设计工程学院。研究方向:创意计算、智能设计、智能交互以及设计大数据。

《基于深度学习模型解析城市变化》

朱玥 剑桥大学建筑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机器学习、多时项土地变化预测、遥感影像分割。

《基于多源数据的城市公共交通站点影响域设计策略研究》

吴辰旸 东南大学讲师,博士毕业于帝国理工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硕士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研究方向:出行行为、共享交通、系统优化、出行即服务。

《在线社交网络群体计算》

塔娜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研究方向:计算传播学、在线社交网络。

《博客用户浏览、消费和参与内容的选择机制》

官璐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传播系讲师,博士毕业于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学系。研究方向:计算传播、社交网络分析。

《算法建构生活场景--媒介应用的自主性控制危机》

刘展 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研究方向:媒介与社会发展、法治传播。

《I Wish I Did not Say That: Analyzing the Deleted Tweets of Politicians in  America》

马思源 密西根州立大学传播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传播、计算传播。

《运营机制能否帮助数字出版平台实现创作者垄断?

王钧 上海交通大学文创学院博士研究生、视觉中国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研究方向:技术赋能传播、影像数字出版。

《Examining the Roles of Social Interactions and Co-players’ Identities in Multiplayer Social Network Games: the Debate of Augmentation and Displacement Effects》

秦煜人 新加坡国立大学传播与新媒体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际传播、情感表露、流行文化。

《跨文化视域下的叙事认同研究——基于社交平台“大象迁徙”数据挖掘的分析》

李思晨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数字传播、文化传播

《A Thousand Words Express a Common Idea?Understanding International Tourists’ Reviews of Mt. Huangshan, China, through a Deep Learning Approach》

秦臻珍 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博士研究生,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产品交互设计。

《智媒时代的文化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测评及的影响因素分析》

饶金涛 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计算传播学,文化产业与文化传播。

互动嘉宾 *按姓氏首字母排序

孙效华

孙效华教授为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副院长,同济大学数字创新中心与同济-麻省理工城市科学联合实验室负责人,麻省理工学院博士,曾在MIT CECI、MIT Media Lab、FXPAL、IBM T. J. Watson Research Center、美国克拉克森大学、IBM中国研究院等机构从事研究与教学。孙效华教授在交互设计与智能技术领域有二十年的学术与业界经验,在人机智能协同与服务系统、人-机器人交互、信息可视化与可视分析、交互设计与技术、AR/VR/MR、数字孪生系统与智能城市等诸多方面开展前沿探索与实践,与华为、阿里、腾讯、上汽、英特尔、西门子、飞利浦、SAP、PSA、VGC等知名企业长期开展合作,推动了相关领域的技术与产品创新。

孙少晶
复旦大学传播学教授,在美国先后获得传播学和应用统计方法博士,曾任教于美国马里兰大学和韦伯州立大学,先后在香港城市大学网络挖掘实验室、澳门大学、印第安纳大学从事访问研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新媒体和社会、社交媒体分析、健康传播、数据科学等,迄今发表英文期刊论文70多篇,中文论文20多篇,研究成果获得美国传播学会与国际传播学会颁发的优秀论文奖。

王成军

传播学博士,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奥美数据科学实验室主任,计算传播学实验中心副主任、兼任香港城市大学互联网挖掘实验室研究员。参与翻译《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与实践》(2013)、合著《社交网络上的计算传播学》(2015);致力于采用计算社会科学视角研究人类传播行为,研究成果发表于SSCI和SCI索引的期刊,例如Scientific Reports、PloS ONE、Physica A、Cyberpsychology;2014年发起创建了计算传播网。研究领域为:计算传播学、信息扩散、注意力流动、公共讨论和互联网数据挖掘等。

议程安排*提供参会工作餐
日期 时间 事项 地点
07月23日
09:00-12:00
报到
紫竹万怡酒店
13:30-16:00
企业调研


哔哩哔哩(Bilibili)

07月24日
09:10-09:30
开幕式

上海交通大学文创·书里

09:40-10:50
第一组研讨

上海交通大学文创·书里


10:50-12:00
第二组研讨
13:00-14:20
第三组研讨
14:50-15:50
圆桌会拍砖
16:00-16:30
闭幕式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本次工作坊为入围学者报销往返交通费和住宿费,期待与您相聚于美丽的交大校园!

现开放少量的工作坊现场互动名额,请有意向的同仁点击“报名链接”,提前锁定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