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7日,2018紫竹中美网络视听传媒管理联合研究中心国际研讨会在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以下简称“文创学院”)紫竹教研基地隆重举行。来自南加州大学(以下简称“南加大”)和上海交通大学(以下简称“上海交大”)的学者们携手业界专家和企业巨擘,共议文创新潮,共谋文创发展。
USC 代表团部分成员合影
本次国际研讨会与会嘉宾主要包括上海市文化事业管理处副主任、研究员曾原博士,上海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志远,上海交大媒体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单世联,南加大马歇尔商学院教授兼文创学院南加大方学术事务主任Shantanu DUTTA,马歇尔商学院教授兼文创学院联合学术主任Baizhu CHEN,安纳伯格传媒与新闻学院教授兼紫竹中美网络视听传媒管理联合研究中心外方主任Ben LEE,由南加大和上海交大共计20余名教授和研究学者组成的紫竹中美网络视听传媒管理联合研究中心联合课题组,上海紫竹数码创意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鼎,辰海资本创始人陈悦天,百联集团招商采购部及租赁管理部总监、华闻传媒集团总裁助理兼战略发展总经理燕丽,上海交大文创学院党总支书记兼院长张伟民,副院长姜进章,党总支副书记赵凤。众多来自其他文创领域的业界精英和莘莘学子等共同参加了盛会。
研讨会由安纳伯格传媒与新闻学院教授兼紫竹中美网络视听传媒管理联合研究中心外方主任Ben LEE教授主持。他在开幕致辞中介绍了研究中心及其首轮所有课题的科研合作进展。紫竹中美网络视听传媒管理联合研究中心由上海交大文创学院与南加大安纳伯格传媒与新闻学院联合成立,并于2017年3月18日成功举办了首届国际研讨会。会上两校研究学者分别就网络视听、在线数字新媒体等8个主题进行了精彩讲演,分享了初步的研究内容。时隔一年,本次国际研讨会将基于各联合课题组近一年来的研究进展,向与会嘉宾综合全面展示最新的研究成果。
文创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常务副院长张伟民对从世界各地前来参会的嘉宾和学者们表示热烈欢迎。他提到,上海交大在学术界积极贯彻习主席提出的“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始终将国际化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通过搭建中西对话桥梁促进全球科学进步、文化交融与互通。文创学院矗立于中西两座高等学府之肩,创新性地开展世界前沿领域的联合研究,一定能为上海建设国际文创中心做出应有的积极贡献。
上海交大媒体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单世联在致辞中深刻剖析了近些年来全球媒体传播领域所经历的革命性创新历程,描述了当前的文创行业发展整体面貌。他认为紫竹中美网络视听传媒管理联合研究中心是一个“极佳的中外学术研究成果和行业经验分享平台”,必将为媒体行业新思潮带来创新性的思路和发展动力。
南加大马歇尔商学院教授兼文创学院南加大方学术事务主任Shantanu DUTTA在致辞中表示,联合研究中心凭借其创新型的科研模式,定能为中美两国文创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持。作为世界文创行业的领军城市,美国洛杉矶和中国上海在文创领域的发展均有可互相借鉴之处。他期待中国上海在文创产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积极迎接挑战,在机遇中快速成长,跃升全球文创之都。
上海紫竹数码创意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鼎十分赞同Shantanu DUTTA的观点。他提到,美国洛杉矶已是文创产业的成熟基地,而中国上海的文创产业是正在崛起的新兴市场。他希望联合研究中心能立足科研,分享中外经验,博采众长,脚踏实地,贴近产业,为中国的文创产业全面成熟发展做出独特的贡献。
本次研讨会特约两位主题发言嘉宾,就中美两国不同地域的文创产业发展做了精彩的主题演讲。南加大安纳伯格传媒与新闻学院助理教授David Randolph CRAIG以《媒体研究的跨文化与跨代际辩证教育》为题,生动讲述了他从好莱坞制片人转行从事文创领域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的心路历程,详述了中外传媒行业的发展与变化,以及为人师者的切身体会。CRAIG教授连续三年在文创学院教授《全球化的好莱坞》课程,深受文创学子们的爱戴。他在演讲中表示,他常常对学生丰富的创造力和极强的学习能力惊叹不已,与学生们教学相长的课堂好似行业前沿的实验室,也是知识分享与交流,灵感碰撞与激发的殿堂。
上海市文化事业管理处副主任、研究员,曾原博士从立意、特点、结构和产业机会等方面为与会听众详细解读了“上海文创50条”在未来十三五中如何助力上海文创行业实现新时代的腾飞。曾原博士在报告中提到,未来五年,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将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15%左右,基本建成现代文化创意产业重镇;到2030年,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18%左右,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到2035年,全面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在此既定目标下,上海文创产业在影视、演艺、动漫、游戏、网络文化/文学、创意设计、出版、艺术品等细分领域都蕴藏着巨大的产业投资机会,对优质人才的需求非常大。他期待文创学子能在此文创发展大潮中贡献力量。
当天下午,研究中心联合课题组的学者们共携八个研究课题,与参会嘉宾们就“社交媒体娱乐”“创业和政策”“大数据设计和医患沟通”三个分论坛主题进行了专题报告和讨论。
分论坛一:社交媒体娱乐
南加大安纳伯格传媒与新闻学院助理教授David Randolph CRAIG与上海交大媒体与传播学院副研究员禹卫华对中国社交媒体娱乐业进行了持续联合研究。CRAIG重点分析了中国新兴的网红经济和直播平台热潮,指出其目前发展的特征,并对其后续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度探究。禹卫华着重对中国和美国社交媒体生态的发展进行了比较和分析。他指出,在社交媒体生态的核心和外围等领域,中美的发展有着非常显著的差别。
南加大安纳伯格传媒与新闻学院助理教授Lian JIAN 和文创学院专职科研教师徐禕以《对直播媒体中观众动机和行为的跨文化研究》为题,对国内目前社交媒体的直播形态,观众的动机、特征和行为,尤其是“打赏”现象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研究表明,观众主要受社交需要、信息获取和娱乐需求等因素的驱使参与直播节目。与此同时,节目质量、直播间环境和同伴的影响则会对观众的打赏行为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
南加大马歇尔商学院助理教授Tianshu SUN和文创学院副院长姜进章教授对中国音乐市场的消费者行为和盈利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者发放了1000多份问卷,对流媒体音乐应用软件的消费者进行了群体特征及其消费动机和行为的详细描绘。同时,研究者还进行了国内流媒体音乐行业的竞争者分析,探讨了行业当前的发展困境和潜在的盈利机遇,对该类企业的盈利策略设计具有相当程度的借鉴意义。
随后,来自业界的评论者和其他与会观众围绕粉丝经济、直播受众的分类,以及互联网公司对用户数据的使用等热点话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华文传媒总裁助理、战略发展总经理燕丽女士评论说,业界普遍认为,很大一部分直播APP的受众其实是四五六线城市和地区的人群。此外,音乐的伴随性收入除部分来自音乐平台外,更多是线下演绎衍生带来的巨大的粉丝收益。
分论坛二:创业和政策
南加大安纳伯格传媒与新闻学院副教授Patricia RILEY对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初创企业进行了大量比较研究,并做了题为 《中美文化娱乐创业公司:通过领导力、知识分享和战略沟通达成愿景》的讲演。RILEY与她的团队采用访谈法对比调研了中美创业者在创业目标设定、对政府政策的态度、社会责任感、政府资金支持以及家庭因素等方面的异同,并对中美初创企业对融资和风险的不同态度进行了研究。RILEY表示,目前中国对文创领域的创新和创意有很大需求,市场在不断扩大,文创领域的创业公司有极佳的机会成就创业梦想。
南加大安纳伯格传媒与新闻学院副教授Hernan GALPERIN与上海交大媒体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周冬共同汇报了其联合研究课题《连接城市和数字的机会——以上海和洛杉矶为例比较城市间的文化产业资本》的研究成果。Hernan GALPERIN指出,未来城市的发展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网络视听领域的发展。他对洛杉矶的宽带网络分布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其分布不均,且这种不均衡正日渐因收入不均等因素的影响而加剧。周冬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在就业和收入、政治信任感、社会公平感、腐败率和传统媒体消费等方面探究了数字媒体的使用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以期为未来新媒体管理方面的相关政策和城市网络覆盖普及规划提供参考。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文科百人计划研究员(原南加大安纳伯格传媒与新闻学院助理教授)Yu HONG和上海交大人文艺术研究院教授徐剑基于课题《BAT在中国数字经济中的博弈与冲突——基于中国司法裁判文书的全景研究》做了联合主题演讲。Yu HONG阐述了中国网络治理法制化建设的研究背景。徐剑以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全球化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为例,分析了其十年来的知识产权纠纷,涉及中国知识产权的立法设计、司法保护和行政管控,中国互联网发展中政府、司法和企业之间的博弈与冲突等相关领域。他表示,中美之间的知识产权冲突需在政府和企业等多个层面间建立共识并推进协调互通机制,才能促进双方互利共赢。
特邀嘉宾南加州大学马歇尔商学院教授兼文创学院联合学术主任Baizhu CHEN对三组汇报的课题分别进行点评。期间,Baizhu CHEN运用“碰瓷”的故事,生动形象地诠释了不同国家法律制度管理导致的不同行为,在与会听众中引发了共鸣。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志远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心得与大家分享了他的对上海文创产业的几点想法: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上海文创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上海的文创发展应该为全国甚至世界的文化发展做贡献,让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产生新思想、新内容、新趋势甚至新规则,让文创产业的发展增进每个社会个体的福祉。
分论坛三:大数据设计和医患沟通
安纳伯格传媒与新闻学院教授Gerald Thomas GOODNIGHT和上海交大媒体与传播学院讲师王茜联合展示了《医患关系和新媒体的运用:一项跨文化比较研究》的研究成果。该研究重点关注新媒体应用软件在改善医患关系、增进医患沟通方面的积极作用。当下医患纠纷案例不断增加,公众对医务人员的批评不绝于耳,社交平台成为争论这些问题的重要场所。研究表明,普通网友在各种医患争论事件中表现十分积极,但医生的个人微博更有影响力。医生正成为重要的意见领袖。
安纳伯格传媒与新闻学院教授Ben LEE和上海交大设计学院副教授萧冰以《大数据信息可视化的艺术原则——基于世界名画的对比分析》为题汇报了联合研究的成果。数据可视化旨在借助图形化手段清晰有效地传达与沟通信息。然而,这并不就意味着数据可视化一定会因实现设定的功能用途而变得枯燥乏味。本课题将美学形式与其功能需求相结合,展示了如何直观地传达数据信息,及其所需遵循的设计原则。
在之后的讨论环节,研究者们与特约评论员及现场观众围绕着APP数据可视化,医患纠纷争论中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作用等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研讨会最后,上海交大文创学院姜进章教授进行了题为《政、产、学三重螺旋的互动之美——中国文化产业研究的现状与趋势》的总结发言。他指出,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文化产业以知识创新发展的形态强劲增长,其增长的过程显示出“政策——产业——学术”螺旋互动的重要特征。对文化产业的研究基于政策的不同阶段而各具特色。姜进章及其团队以知网的文献计量技术分别对社会全部文献和学术论文进行测量并且对照文化产业的经济增加值、增长速度和占GDP比重进行分析,以解释三重螺旋发挥各自力量的方向、发挥领先作用的顺序,及相互影响的时期特点等几大问题。他表示,2012年至今,文化产业加速发展,学术研究已进入崭新阶段,远远领先于行业的发展,并起到了引领产业和政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