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思维推动企业营销转型——文创x安泰跨学科产业论坛

文创学院 2019-09-30 4339

产业界的流行词“赋能”这个词是谁提出的?

“赋能”理论正在如何悄咪咪地改变企业营销组织?

听听产业营销大咖、学者、行业协会都在怎么说!

知识背景

1. “赋能”最早来源于美军前驻军指挥官斯坦利将军所著的《赋能打造应对不确定性的敏捷团队》

2. 赋能起初是激活团队中人的力量,赋能新营销是为营销模式注入新的力量

3. 本次活动是交大行业研究院、文创学院和安泰管理学院的一次跨学科合作。

2019年9月28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主办、上海交通大学行业研究院承办、上海交大文创学院协办、上海食品行业协会支持的2019年“赋能·新营销·新引擎”活动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安泰与经济管理学院举行。此次活动是文创学院与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响应学校跨学科合作的一次尝试,通过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展开产业问题的讨论,为双方学院的产业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路与灵感。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的发展,零售业态的革命,所有的这一切都预示着一个开放、共赢的营销新时代已经到来。传统的营销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世界的潮流,面对新科技、新消费理念、新渠道,企业应该更加注重推动营销方式的改变,拓展、开发营销渠道,促进赋能型营销组织新变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赋能新营销。

此次论坛以“食品行业营销创新”为主题,主要聚焦在新消费群体、新场景、新潮流下营销渠道和组织方面的创新。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田新民和上海食品行业协会秘书长高克敏参与论坛开幕式并发表致辞。

实现产学研的转化,更好服务社会大众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田新民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田新民对参加论坛的各界人士表示欢迎。他表示,要把教授、相关研究团队、企业更好地结合,共同去探讨实际问题,要立足实践,实现产学研的转化和衔接。田院长以上海行业研究院的成立背景为切口,阐释“纵横交错,知行合一”的内涵,强调学校研究团队和社会更好连接的现实意义。最后,田院长表示,希望大家能借助此次平台充分交流思想和智慧,为行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新发展,新机遇,推动食品行业传统运营赋能转型

上海食品行业协会秘书长高克敏强调食品行业在民生产业中处于战略性的产业地位,肯定了目前食品行业规模持续壮大、标准法规体系不断完善和行业呈现蒸蒸日上的良好势头。同时,他提到目前上海食品行业正在以高水平保障食品安全和提升产业自主创新为重点,努力推进整个上海食品行业的规模化、特色化和品牌化。高秘书长也指出行业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强调我们要更新食品行业传统运营理念和模式,加强产学研的合作,摸索出真正能够立足国际食品行业的品牌发展道路。

上海食品行业协会秘书长高克敏

赋能红利:掌握赋能型营销渠道,收割新的增长红利!

华东理工大学教授高松首先从学术角度提出了“推动赋能渠道组织创新,构建增长新引擎”。在当下经济下行,食品增长压力加剧的趋势下,我们要突破产品创新为主的单一模式,通过组织和渠道创新来获得新的增长引擎。

华东理工大学教授高松

突破传统瓶颈,充分授权营销小团队

高松教授深入分析了目前传统营销产生瓶颈和痛点的三大根源性原因:决策者和执行者分离、决策过程与执行过程分离以及经销商与营销团队经济冲突。他以美国斯坦利·麦克里斯特尔上将通过赋能方式将美军驻阿富汗部队战斗力提高17倍和华为强大铁三角模式为例,提出建立充分授权的营销小团队概念:即做到赋权(权力)、赋信(信息)、赋能(能力)和赋利(利润),同时结合必要的绩效考核,充分激发销售团队活力。

你是否真正理解赋能?

最后,高松教授诠释赋能本质:赋能即无为,是放弃管理的有为之手,给予一线了解市场的团队以权力和责任,充分激发整个团队创新的活力。强调整个组织摒弃了传统金字塔的结构,而是把权力放在前线。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不干涉,为一线团队提供所需协助。

餐饮食品集约化供应:

从产品经销商向平台服务型经销商转变

益海嘉里餐饮事业部总监叶斌表示目前中国食材供应市场大,集中度低:1.3万亿的巨大市场,分散在大大小小的经销商手中。中国餐饮市场这种空间大且分散的特点,为“线上玩家”的出现提供了机会。

益海嘉里餐饮事业部总监叶斌

明晰餐饮市场现状,构建“优质供应链”

我国目前餐饮市场的主体为中小型商家,以单店为中心,食材采购是一个高频高额的刚性需求,但食材无法溯源、价格经常波动、采购流程不规范等现象普遍存在,而相较于个人经营的连锁餐企,虽然有统一的采购配送和确定的第三方供应商,但仍须面对交易环节繁多、中间成本负担重等问题,所以整个餐企都在呼唤“优质供应链”。他强调,线上食材B2B模式可以解决餐饮行业众多“痛点”,极大提高效率。

如何更好赋能转型?

叶总监特别提出了经销商的商城—“丰厨”产业平台概念,认为“丰厨”作为一个线上商城,搭建起基础服务平台,让经销商作为城市运营商入驻,为商家提供商品或服务。现在产业应该以强大的产业研发、生产、采购能力,借助服务平台,对接新餐饮多元化需求。同时,他强调,经销商在从产品型经销商向平台服务型经销商升级的过程中,要坚持价值共创,协同发展,明晰三大系统,即生意检测—生意规划—生意落地。同时,他也点明了2019营销赋能两大方向,一是“做深”,即协同先锋经销商深化探索平台转型创新模式,二是“做广”,即协同核心经销商进行平台升级转型。

科技赋能:打造场景销售零售生态圈

上海世达食品有限公司市场副总裁罗文欣女士致力于科技赋能型创新,在保证食品安全,满足消费者利益的前提下,为营销注入新动力,强调营销品牌和核心支撑产品,打造产品DNA,注入文化内涵。

上海世达食品有限公司市场副总裁罗文欣

加强开拓营销渠道的能力,打造内外销售零售圈。罗女士以桂冠、联华和苏宁等企业拓展销售渠道为案例,指出渠道要符合消费者购物要求,构建满足各人群的零售消费生态圈,努力搭建“大卖场—超市—生鲜类超市—电商—社区”零售布局,推动“直营+经销商”的模式。与此同时,内部组织结构也要满足新零售布局,“人、厂、货”三要素的组织结构革新,加强三方合一,即产品组、推广组和客户组协同合作。

如何打造“中产+Z时代模式”产业链?

如今中国市场消费主力军是广大中产阶级,想要占据市场就要精准定位中产阶级的消费需求,并导入社交电商,推动场景驱动型营销满足其诉求。同时,能否得到Z时代(95+00后)下新一代消费群体的认可决定了今后是否成功。随着网络时代的冲击,这个消费人群的消费习惯发生改变,所以企业要通过互联网的形式与他们进行链接,加强数字化媒体的推广。中产+Z时代的模式,使企业拥有现在,也拥有未来。

嘉宾访谈圆桌会

访谈圆桌会由《商业评论》杂志人曹阳主持,华东理工大学教授高松、益海嘉里餐饮事业部总监叶斌、上海世达食品有限公司市场副总裁罗文欣和德庭文化董事长邵毓庭作为嘉宾参与对话。主持人与嘉宾就互联网时代下,经销商面临的困境、应对策略和探索新营销渠道展开了探讨。

曹阳:你们在实现经销商直面终端客户的过程中经历了什么样的困惑,又是如何应对的?

高松:从无到有,如何做好3000亿规模?

高松认为,任何变化一开始大部分人都是跟随者,只有少数人能看到本质上的变化。灵感首先来自一个人的想法,但一个人的想法很难做到3000亿的规模,从制造型企业变成产业互联网的规模看似痴人说梦。很多公司应对方法为不动或盲动,触及不到本质上的改变,所以我们当时意识到互联网迭代性变动的规律,在做的过程中不断改变,迈出关键的第一步,从此永不停步:拉动公司的战略改变,革新以前的营销方式方法。

华东理工大学教授高松

曹阳:您认为在产业集约化整合阶段,最重要的成功要素是什么?

叶斌:人才+服务理念的硬核发展

益海嘉里餐饮事业部总监叶斌答道:我们应该切实为客户着想,同时密切关注销售市场的走势,把握时机,拓展销售市场。要想做好这件事,人才是关键,所以要发现和凝聚人才,提高组织系统效率,复制成功的人才团队经验。最后,他强调在“互联网+”时代,服务处于核心地位,企业要着重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和能力。

益海嘉里餐饮事业部总监叶斌

曹阳:过去品牌种类相对比较单一,如今各种渠道层出不穷,逐渐形成一个主流媒体发不出主流声音的时代,这也给许多做品牌的人带来了很多困惑,但是感觉您似乎乐在其中,您认为造成这种不同思维的原因是什么?

罗文欣:从模仿到创新,变挑战为机遇!

上海世达食品有限公司市场副总裁罗文欣:25年的市场经历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中国市场营销发生巨大变化,从刚开始套用国外品牌模式:如雀巢模式、生力啤酒模式,到创建本土品牌发展,如光明模式,自此中国企业不单单是模仿,而是在学习中创新。到现在,我们开始原创自己的模式,国外教学案例也用到了中国的案例。我们董事长七十多岁,仍紧跟潮流,这种思维也是我们品牌能符合年轻一代消费者的原因。作为营销人员,我们要由衷喜爱产品,也要由衷关爱消费者才能真正做好工作。面对信息化、数据化带来的巨变,我们要调整心态,改变“强者恒强”的认识,视变化为机遇,积极迎接挑战。

上海世达食品有限公司市场副总裁罗文欣

邵毓庭:文化赋能是一种情怀

德庭文化董事长邵毓庭是跨三代的企业家,他更多从文化与品牌的联系阐述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他的爷爷1910年在上海创业,在这种影响下他对上海老字号情有独钟,所以更加重视未来文化和品牌的联系——注重文化情怀,加强文化赋能对商品的改造,才能提高产品的文化附加值。

德庭文化董事长邵毓庭

最后主持人曹阳进行了总结:消费升级,我们迎来了一个巨变的时代,新技术和新思想层出不穷,它们带来的是威胁,也是机遇,重要的是如何看待。总之,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有趣而伟大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