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基金在行动 | 人力组:文创企业如何招到优秀的应届毕业生?

文创学院 2021-09-09 4368

引言

“德必—ICCI产教融通创基金”项目是ICCI《文创产业调研II》的课程组成内容,为学生提供从规划到实施的全流程项目实训,在课程教授的带领下,配备专业业务指导、X导师、答辩评委等各层次产业师资共同指导,以期为学生提供丰富而又真实的文创项目实训教育。

2019级的ICCIer分成8个项目团队:文创智慧园区组、城市文旅融合组、文创园区的文创衍生品开发组、文创园区短视频品牌提升组、文创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组、“X空间赋能文创”计划组、少数民族文化公益文创扶贫组和文创·无界”全球文创创业大赛组。每个项目团队都有丰富的调研成果和心得收获,在创基金终极答辩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工作回顾吧!

项目介绍

本项目针对文化创意产业应届人才招聘管理展开研究,问题诊断、需求整合和机制优化是项目的三大工作目标,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问卷调查贯穿操作过程,发现与总结上海各类文创企业在校招期间遇到的问题与难点,针对文创企业的校招机制完成诊断报告以及合理有效的优化方案。项目从企业端、学生端和广义校招这三方面入手进行调研走访,设计相关问卷、访谈提纲以及项目时间推进表,最后形成研究报告。在企业层面,以期为文创企业建立更有效的校招流程,针对应届人才制定科学高效的程序与模式,为企业创造最大人才价值;在应届生层面,以期了解应届生求职需求和期待,形成应届生画像,帮助与文创企业在校招中更好匹配。

小组成员

李江薇、李畅、杜竞草、陈维高、吴雨舟、杨怡萌、黄子娟、魏媛、林宇涵、李俊麒

工作回顾

目前项目已针对性完成了企业端访谈、发放企业端和学生端调查问卷、完成问卷数据分析、组织学生端焦点小组访谈等工作。

+企业端

从企业端来看,目前已完成对数十家文创行业多领域高层管理人员的访谈和企业问卷的回收。通过对整理访谈和分析问卷数据,指出了目前企业人才招聘现状、应届生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文创企业对人才的期待、文创企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建议、未来发展趋势等等。

企业访谈的访谈对象涵盖多领域高层管理人员,包括故宫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小红书人力资源主管、德玉堂画廊市场营销主管、金融科技类媒体品牌策划、文旅企业策划、上海吉时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小鹿角音乐财经(上海)负责人、蔚来内容运营、浙江广电象山影视董事、互联网产品经理等。绝大多数受访者从事文创行业已经三年以上,部分受访者已经在文创行业工作十余年甚至二十余年。

受访者表示从事文创行业的主要原因为符合个人兴趣、看好文创行业的未来发展的、及满足自我实现,认为文创企业的核心为创造力。目前创意类设计人才、内容端岗、综合岗、产品经理、技术研发岗等需求量大,而财务、采购、普通行政岗趋于饱和。招聘流程通常先由业务提交岗位需求提交HR审批,通过后由HR对简历进行初步筛选,经过至少两次面试后确定最终人选。对于非大型企业,通常会先招聘实习生,表现优异再转正;对于大型企业,校园招聘会正常进行,且优先考虑内部实习员工转正;部分创业型公司没有进行过校招,都是采用的成熟团队。招聘过程中存在着流程比较长,灵活性不够,员工流动较大,留存度较低,薪资水平比较低,候选人肖像不清晰等问题。


+学生端

从学生端来看,目前已完成焦点小组访谈以及问卷的回收。通过整理访谈和分析数据,总结了学生的基本职业规划、学生对文创行业的认识、对企业和学校的建议、未来提升的方向等等。下一步的工作是继续扩大企业端和学生端的样本量和样本范围,比较不同类型文创企业各自的招聘特点和需求及比较不同城市的在校生和应届生的具体情况。

问卷调查的调研对象主要面向上海本地院校在校生及应届毕业生群体,共有231位有意向从事文创行业的受访者。个人兴趣以及看好未来文创行业的发展是驱动受访者从事文创行业的主要原因。他们表示希望企业能开放更多的异地岗位,校招面试官能为其提供有效面试反馈,企业能提供岗位相关招聘数据支持。经验分享、校招渠道负责人、待遇信息等就业信息披露也十分重要。受访者对第一份工作比较看重行业发展前景、晋升空间、薪资待遇、自我价值实现。

焦点小组的访谈对象主要是2019级和2020级学生。在职业规划方面,他们认为互联网是一个比较受欢迎的工作领域,而在行业选择上,不少人理想的互联网工作是和自己兴趣爱好相结合的领域。做短期职业规划的同学比较多,即使是即将毕业的19级学生,对应届秋招、春招的规划也不强。经历是应届毕业生进行求职规划的重中之重,不少人认为实习经历更重要。在过往的求职经历中,受访者表示用人单位对不同学历求职者区别对待,存在着针对硕士生的“中等学历陷阱” 。在求职过程中,受访者希望学校能提供信息聚合的平台,帮助学生第一时间了解到求职信息;定期举办交流会,聆听前辈的求职经验。同时也希望企业能提供性格测试,助于更好地了解自己、擅长做什么;在全职业生涯中提供考核,通过考核的员工可以获得加薪晋升。


组员心得

李俊麒:

通过人力资源这个创基金项目, 能够借助学院的这个平台与文创企业的高层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到关于企业端招聘和学生端就业的一手信息。项目最终形成的橙色报告能够对文创企业和学生进行招人用人以及择业就业方面的指导。企业更高效快捷的找到心仪的员工,学生也能在文创这个行业找到满意的工作,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文创行业在中国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较好,如果及时能向行业源源不断输送足够多的优秀人才,整个行业将能实现更快速的腾飞。

黄子娟:

想进入文创行业,企业希望求职者具备哪些能力与特质?学生在求职阶段更加看重企业的哪些条件?通过项目的推进我们和企业及学生两端进行了深度对话,了解到在招聘和求职的过程双方的想法和认知存在许多落差。通过调查及访谈我们希望可以进一步提供招聘方和求职方更多的信息,从而减少双方成本,提高招聘及求职的效率。作为应届生在与求职者的对谈中有许多共鸣,同时与企业的访谈中也了解到更多招聘细节及经验,给予即将进入职场的我有很大的启发。

杜竞草:

作为文化产业专业的学生,我非常能共情那些想要从事符合自己价值观、可以展现个人特长的文创行业的学生,但另一方面通过与文创行业从业者的对谈,我了解到理想的泡沫之下,踏实工作才是进入任何行业的硬门槛。

李畅:

从项目初期对于工作目标与成果等规划的反复权衡、讨论与确立,项目中期以德必为首地对文创企业组织架构与校招流程等方面采取的了解与调研,以及小组成员共同努力下获得诸多类文创企业与学生需求的整合,此次项目的参与过程充分让人体会到了自主创新、实践试错与团队协同三者的缺一不可性。与企业校招方与学生端的多次交流,促使了文创企业与学生间的桥梁的逐渐形成,对个人而言,这次的项目帮助收获了大量实践与学习经验;对于文创企业、学生乃至行业而言,文创企业人才招聘这一重要话题则需要更长期与充分的探索。

魏媛:

校园招聘是企业选择高校优秀人才的一种方式。面对当下校招中热议的用人单位与学生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高校侧的精准推荐或是一剂解决良药。结合文创企业的需求,以及毕业生的自身特点,搭建校企合作共创空间,有效推进人职适配,最大限度平衡供需两端结构性矛盾,助力高质量就业。当然,作为文创相关毕业生的我们,要想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见招拆招”,需要多端发力,以创新吸引创新,为梦想赋能。

吴雨舟:

文创产业创意为王的属性,决定了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以“头脑”服务为特征的创意人才的关键地位。当前我国文化产品占世界超五分之一的市场份额,而文创产业就业人数占比不足千分之一,市场需求与培养机制脱节直接导致核心创意人才的严重缺失。在文创产业应届人才招聘机制优化的目标下,需要思考如何聚焦真实的企业预期和人才诉求,打破产业和人才培养的信息壁垒,实现二者的精准匹配。

杨怡萌:

作为文创学院的应届毕业生,很幸运能够参与到切身相关的课题之中。临近秋招,愈发意识到人力资源项目的意义。作为应届生,我们是校招中的参与者、被面试者;而作为人力资源项目组成员,我们是校招流程的制定者,多了一次站在不同角度看待就业问题的机会,更能明晰求职过程中各方需求的匹配。此外,在项目中很开心能和队友并肩作战,感受到了每一位同学的优秀与尽职尽责,希望人力资源项目能为每位文创同学提供细微帮助,祝大家都秋招顺利,offer满满!

李江薇:

首先,非常感谢老师们的指导和组内成员们的配合及努力,才能够让本次橙色报告项目顺利进行。作为本次创基金橙色报告小组PM,我们在访谈和调查中更加明晰了自己的职业规划方向,也更清楚了企业对于文创人才的需求。希望我们都能够在清晰目标的指引下严格要求自己,提升自我的综合素质,为文创产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林宇涵:

疫情期间,组织经历了突然的加速,整个文创行业的商业环境、工作模式、就业市场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个深刻变革的过程中,希望这份全新的“橙色报告“能够提供一个切面,去记录和呈现文创行业就业的未来趋势。

陈维高:

感谢学院和德必多方力量的支持,让本课题可以顺利落地。通过本次文创行业企业应届生招聘需求的调研,不仅是为了帮助企业和学校来洞察学生在文创行业的求职意向及需求,也让包括我们在内的广大学生群体对于自己的就业发展有了更多元、更深层的视角。

在学生端,努力向上海本土院校外拓展样本范围,尝试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应届生对于文创行业求职需求;在企业端,也试图涵盖更多更全的文化创意企业,尝试突破“大厂”思维走进更多的企业挖掘最新的人力资源管理动向。在形式上,除了常规标准问卷调研的手段,我们也投入大量时间组织焦点小组访谈、一对一访谈等多种形式洞察学生对于求职发展的真实需求,以及文创企业对于人才吸纳的迫切需要。再次感谢学校和德必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