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珍珠前言

本期《文创产业调研》课程,我们又要去蹭热点啦!

一个是航空航天大热点。仰望宇宙,心系科普,主攻新闻传播的ICCIer们将前往上海航空科普馆,过一把瘾之外,要思考如何面向公众展开航空科技的科普传播?另一个热点是中国百年考古热,我们将前往上海图书馆观摩古籍文献修复。同时,上图的公共教育大讲堂也一向是上海公共文化的大热门,此次调研的文创衍生品开发则将给ICCIer们带来惊喜。

文创产业发展飞速,第一年的《文创产业调研》课程会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文创企业,同时又不断迎合当下文创发展热点,带着ICCIer们站在潮头望到远方。


二、调研机构介绍

上海图书馆位于上海市徐汇区淮海中路155号,是上海市综合性研究型公共图书馆和行业情报中心,也是首批国家重点古籍保护单位。1952年上海图书馆开馆并于1995年与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合并,1996年上海图书馆新馆开放,而坐落于世纪大道旁的东馆也计划于今年12月开馆。

作为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除了常规的图书借阅功能,上海图书馆也承担了许多重要的文献修复项目与人才培训项目。此外,上图也开展了丰富的讲座与展览活动。上图讲座与上图展览两个子项目已较为成熟,种类丰富且相互配合。上图之夜自疫情以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作为主题阅读推广活动,能为读者带来全媒体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而在新文创时代,上图的文创尝试也十分成功。上图已经推出诸多特色文创,如徐家汇藏书楼系列、小校场年画系列、十大精品馆藏系列等。

未来,淮海路馆将主要面向机构和读者,重视专业化知识化研究化服务,而东馆主要面向大众,重视多元化主体化体验型的服务。两大图书馆将成为屹立浦江两岸、交相辉映的两大空间,让知识获取触手可及、分享交流更加便利。


三、嘉宾介绍

1、郑海燕



上海图书馆公关推广部副主任、上图文创设计总监

郑海燕女士曾任2018上图首批文创“缥缃流彩”主题系列文创主持设计,2020年馆藏小校场年画系列主题文创设计总监以及主持研发与设计其他馆藏近代文献阅读推广系列衍生品。


2、王晨敏

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文献保护修复部副主任

王晨敏先生从事古籍修复15年。师从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所导师张品芳女士学习修复技艺。2016年起,他受聘担任复旦大学古籍保护与修复方向专硕实践课指导老师,上海市信息管理学校特聘教师。


四、调研问题收集

1、上海图书馆作为城市的基础设施,是否想过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地标,使自身具有鲜明的文化标识和文化区隔?

2、上海图书馆是否打算将自身打造成超级IP,进一步扩展影响力?

3、上图文创精美,请问如何展开线上的推广与销售?同时,除文创周边、书咖外,上海图书馆是否考虑发掘更多的盈利方式?

4、上海图书馆对于数字媒体的尝试与布局是怎样考虑的?微信公众号上提供“AR图书馆”、微阅读等服务,是否计划引导用户到线上来进行阅读吗?

5、在付费自习室日渐发展的今天,上海图书馆如何看待为自习而来而非为书而来的来客?

6、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年轻人的书籍阅读率逐年下降。请问上图采取了什么措施与活动,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阅读,爱上阅读,感受阅读的快乐?是否尝试打造引领“读书潮”的出圈活动?

7、上图的东馆和淮海中路馆定位不同,对有不同的需求读者来说更加便利。请问未来两个场馆间会有联动活动吗?两个场馆的连接点会放在哪里?

8、在文献修复方面,上海图书馆如何更好利用数字化方式对接上海各大高校乃至全国院校的文献需求呢?


二、调研机构介绍

上海航空科普馆,位于上海市闵行区沪闵路7900号,2020年,获评国家二级博物馆。馆内共有藏品12000余件,展示面积共约14000平方米,其中,外场展区面积约为10000多平方米,展示有歼-8、DC-8等十余架不同类型的实物飞行器;室内展示面积约为3000平方米,包含“走近中国大飞机”、“寻觅人类飞行的足迹”、“探索飞行的奥秘”三个主题展厅以及一个模拟飞行体验馆,科普馆还设有一个3D环幕影视厅。

上海航空科普馆的前身上海航宇科普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1984年成立,是面向广大公众和青少年开展航空航天科技知识宣传普及的上海市公益一类全额拨款事业单位。2010年,中心经上海市科委考核,被命名为上海市专题性科普场馆之一:“上海航空科普馆”。

中心每年开展国际航联青少年航空绘画大赛(上海赛)、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上海赛)、“雏鹰杯”——“红领巾科创达人”挑战赛、上海“航宇杯”静态比例模型比赛、长三角航空服务礼仪大赛、全国未来飞行器设计大赛上海赛等六大赛事,以及“一馆一品”之萌萌机长养成记、科学之夜、六一科普嘉年华等特色品牌活动。

中心作为上海市唯一的航空航天文化教育与实践场馆和大飞机项目科普展示宣传窗口,在传播航空航天文化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中心借助上海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优势,不断夯实中心场馆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展示教育平台、交流合作平台的功能。通过打造学术研发团队、技术支持团队、运营管理团队,提升科普策展规划能力、展品研发能力、组织活动能力以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建设,不断提高科普服务效益,争创国际一流的航空航天专题性科普场馆。

三、嘉宾介绍

杨乔荟

上海航空科普馆科普展教员

四、调研问题

1. 目前的馆校联合活动主要集中在中小学,请问未来是否有计划与高校联合,一方面吸引高校学生作为志愿者,提升讲解质量,另一方面寻求更前沿的科技支撑,为青少年提供更有时代性的科普学习与实践?

2. 航宇科普中心如何改善专业知识向大众普及的方式,针对不同的参观群体精准优化科普服务?

3. 近年来我国宇航科研成果丰富,最近几年也有很丰富的题材可以举办策展或主题活动。上海航宇科普中心是否策划并实施过相关活动?

4. 从吸引大众“走进”场馆再到观众走出去之后“再来”场馆,这种对于科普类展馆来说更为关键的转化环节如何把握?

5. 目前上海航宇科普中心相较于其他博物馆客流量少,大众口碑传播效益低,是否真的有利用好科技或者科幻主题,通过高质量的内容与新颖的呈现方式,吸引大众实现航宇科普与出圈?

6. 在b站上有看到闵行区发过科普馆的视频,也有去过的up主拍摄过质量较高的vlog视频,是否考虑过合作进行视频传播,提高科普馆知名度?

7. 在近期航空业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情况下,是否考虑过与航空公司、飞机制造商等产业主体合作,以缓解产业压力呢?

8. 航宇科普中心在官方公众号中开设了线上微商城,是否有考虑增加更多精美设计的纪念品?

五、调研安排介绍

时间:11月2日下午

12:45 紫竹东门大巴发车

14:00 分别到达2个调研点

14:00-14:30 参观

14:30-16:00 讲解与问答互动

16:00 集体合影,坐大巴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