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基金在行动 | 2020级创基金8大项目确定立项!

文创学院 2022-01-07 2682

2021年岁末,新一期“ICCI-德必产教融通创基金”完成立项。

2021年12月1日,2020级创基金开题答辩无缝链接“首届长三角青年文创设计大赛”,2019级创基金优秀小组“文创产业园区衍生品开发”组长宗归龙代表2019级ICCI在主题演讲环节分享了打工人盲盒系列的开发过程,活动现场入口处的盲盒抽取环节,就是宗组长团队的设计成果。2019级的其他各组成果也在活动现场通过视频进行了展示。在圆桌论坛上,2020级创基金项目总代表程雨萌同学,作为圆桌嘉宾唯一一位学生成员,参与了城市文创产业发展的圆桌讨论。

当天创基金开题答辩会之后,经过评委们的建议和各小组的修改,所有8个项目在12月27日正式确立。这一期的8个选题方向,较之以往更加公众化、互联网化,更加贴近产业,并且更具有创业色彩。不少项目从一开始就确定了产业合作方向和具体的合作伙伴,进一步缩短了课堂和真实问题的距离。这是创基金的诉求和目标,也是从校园走向产业的必经之路。




项目一《家门口的微空间》社区公共空间探索项目

上海一直走在全国“城市微更新”的前列,通过对城市空间的建设传递城市的独特文化。在近六年时间里,上海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社区“边角料”空间被激活,除了政府的支持外,城市微更新空间的持续发展也需要市民的积极参与。城市微更新小组期望通过短视频(抖音)的形式让更多市民了解上海城市微更新空间的现状,发现“家门口的沉睡空间”,从而参与城市微更新空间的活动,并进一步参与空间的共同建设与治理。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小组拟在拍摄短视频的基础上,与一些居民与社区工作者交流,探索城市微更新空间如何贯彻共建、共治、共享的创新治理思路,不仅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也让城市充满活力。

团队成员:黄子薇、俞婉菁、金瑜、刘瑞雪、曹舒、施文菁、李心语、胡昊




项目二《文创空间站C-tation》文创人力资源产学对接项目

文创空间C-tation方案是文创学生个人成长类公众号与社群方案,我们致力于为文创学生提供契合个人成长方向的实践机会和干货优质内容,打造一个具有前沿视野、创业精神和行业自信的文创青年平台,为广泛的文创求职者造就属于他们的“文创力”。

项目涉及五个方向的内容:实习信息分享、个人故事分享、企业分享、实习月报和线上私域社交空间。其中实习信息分享将提供一手、二手资源的文创行业实习、就业机会分享;个人故事分享板块将邀请文创领域优秀校友、创业者、在美留学生分享创业故事、面经、行业洞察;企业分享将邀请企业端小伙伴分享当今就业市场现状和需求;实习月报将邀请在职实习生/offeree分享实习收获、工作吐槽等;线上私域社交空间将为年轻人建立互相交流的私域社群。

文创空间站C-tation的成立和持续运营可以解决社会与校园之间的供需不平衡问题、填补国内外文创行业发展的信息差,以此整合文创行业信息资源、提供成长方向指导和促进中美跨国交流,提高学生与企业、中国与外国的就业效率。

团队成员:尹越、朱琳、黄乐妮、李钰全、李兆聪、孙鉴昕、吴家瑜、严笑语、郑玉月瑟


项目三《文创探园》文创产业园区城市记忆项目


“文创探园”专注于探索文化产业园区的前世今生,通过“前世”与“今生”的发展变化对比,探索园区空间建筑及功能作用在时间轴上的进化演变过程,看老旧房如何摇身一变成为新生的创意产业园,让原本沧桑充满历史感的园区重新焕发生机。本账号旨在给青年人科普文创园区背后的故事,唤醒地方独特情感,同时作为城市变迁过程的见证者,通过园区一抹缩影反映城市背后的更新变化,传递背后深刻内涵。致力于“高数量”、“高质量”、“高价值”的视频内容,本账号专注于文创园区的知识性内容,植入趣味性元素,打造“智趣文创知识科普类视频号”,在视频的前三分之一部分通过历史资料和当地人采访等形式还原园区“前世”状况,密集性知识输出进行认真科普,在视频的后三分之二部分呈现实地探园VLOG形式,真人出镜进行趣味性打卡。在自媒体矩阵上,通过“长视频”与“短视频”配合打法,以精品内容确立品牌定位,以IP形象稳固品牌印象。

团队成员:沈雨萱、李垚葭、王佳禾、王曦、程雨萌、黄蓉、李晨若、李雨莳




项目四《小小讲解员》红色文旅青少年推广项目

在全面推广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小讲解员致力于拓展青少年素质教育的渠道,丰富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内容。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创新与创造更适合于青少年素质教育新方式。进一步丰富青少年群体爱国主义教育学习形式、产品类型。鼓励青少年更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相关历史知识、走访各处爱教基地,结合自己的所学所思,输出有品质的讲说内容,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本项目计划开展以家庭为单位的群体活动形式,鼓励孩子参赛的同时也带动家长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形成良好学习互动的氛围。本项目预期在上海市范围内,获得青少年家庭的广泛关注与参与。成果输出上,计划建立线上线下小小讲员培训课程体系,并在2022年暑假期间落地“小小讲员”比赛。

团队成员:吕芸婷、王雨佳、孟凡淳、徐一丹、胡天凡、李西贝、计梦瑶、陈再标


项目五《SHE CAN——女性也可以这样》女性成长社群项目

“女性也可以这样”项目本意是打破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向大众展示在不同领域取得一定成绩、拥有精彩人生的成功女性的经历。团队希望该项目能够通过展现女性力量,呈现女性多元的职业、家庭和生活样态,缓解当下舆论场的女性焦虑,启发正处于迷茫期的年轻女性,为其提供可供参考的人生解决方案,鼓励她们在自己喜欢的领域不懈耕耘,勇敢追梦:成功自定义,“成功”的人生不一定要符合父母、亲友和社会的期待,成功女性的身份也不仅局限于“教师”、“公务员”、“护士”、“母亲”,也可以是“科学家”、“工程师”、“士兵”、“单身女性”……项目最终成果的呈现形式将包括线上新媒体渠道的创意内容展示,线下女性主题的沙龙、社群活动等。

团队成员:郑泽心、可周睿、付佳丽、杨璐媛、顾昕芸、周俊捷、王新凯、孙志纯


项目六《花枝看展》展览赏析项目

花枝看展自媒体以”带所有人看懂展览“为宗旨,依托于上海与洛杉矶两地丰富的展览资源与高校资源,打造“线上讲展+线下看展”相结合的观展体系,解决消费者看不懂展览、展评领域缺乏具有话语权的自媒体的痛点,满足消费者的精神文化需求。“线上讲展”以带观众看展为核心内容,对展览进行讲解、特色提炼、推荐评价等,带观众看懂高质高效地看懂展览,打造以B站为核心、抖音和小红书为辅助的自媒体视频矩阵。”线下看展“集合了展览爱好者与潜在兴趣消费者,通过福利派票、展评搜集、公众号内容UGC,形成分享展览见解和真实评价意见的观展社群。

团队成员:刘馨月、董梦圆、方令悦、邢亚琳、陈健翔、白一凡、赵诗颖



项目七《远山领读》大凉山远程支教公益项目本项目

拟用新媒体、新技术搭起乡村与城市间教育的桥梁。一方面汇集以上海交通大学为首的国内外优秀高校研究生以及本科生,通过在线视频软件为大凉山儿童进行一周一次的远程授课活动。我们将结合当地儿童的兴趣方向、认知程度以及顺应时代的新兴类话题方向,筛选出一批适合当地3-5年纪小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目,作为当地小学生传统课堂内容的补充,让学生在课堂之外学会学习,促进人格与个性全面发展为重点,激发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我方大学生的书籍解读与课程互动,降低书籍的理解难度并引起小学生对该话题的兴趣,力求“洒下一颗未来的创造力种子”。另一方面我们将授课内容进行剪辑后置于喜马拉雅与微信公众号上,从而辐射向更广的地区,也为其他地区的儿童带去我们的声音。

团队成员:马梦媛、刘冠从、田宛京、张晓岩、文思捷、曾琬凌、萧垚乐、王婉婷、姜山



项目八《帛大精深》帛画非遗艺术推广项目

本项目的主题是“帛大精深”,旨在探索“帛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化传播路径,运用数字化手段结合主题线下活动助力非遗的弘扬与传承,同时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

“帛画”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艺术内涵,于2015年申遗成功,穆益林先生被誉为“帛画”的代表性传承人。本项目围绕穆老师及其家人这个传承人家族,为其打造受当下年轻人喜爱的媒体内容并在多个不同类型的新媒体平台进行投放,同时在海外媒体平台进行同步投放,实现了非遗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新媒体矩阵”。另外除了线上内容,本项目将同步策划帛画“亲子向”的线下主题活动,邀请参与者进行线下互动和体验创作,同时以线下活动为依托创作线上的数字化内容,达到线上与线下联动的效果,从而丰富帛画非遗的现代化传播路径。

本项目通过线上和线下传播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帛画”非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最终实现穆老师所谓的:“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让‘帛画’摆脱非遗的头衔,不需要特殊的保护就能做到可持续发展!”

团队成员:梅玉、张航鹰、方燕、张哲芝、周聆韵、赵尹、邵彤彤、高岚、李思瑶、刘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