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引导和帮助全体交大青年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上海交通大学开展了以“行万里路,知中国情”为主题的2023年暑期社会实践,引领青年师生投身社会实践,服务人民。文创学院“驼铃古道丝路馨——数字文创助力新疆石窟艺术传播与吐鲁番乡村振兴发展”实践团(以下简称“新疆实践团”)前往新疆进行考察调研。
新疆吐鲁番及阿克苏地区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有着灿烂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学者季羡林曾说:“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如今,敦煌石窟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世界级文化遗产,并在数字化保护、传播与文化创意衍生品领域已有耀眼的成绩与长足的进步。但相较而言,具有同等艺术文化价值的新疆石窟在上述领域却尚未得到充分的发展。无论是数字化保护、基于深度学习的壁画修复、石窟艺术的大众普及与传播,还是地方文旅的融合和乡村振兴实践等方面,新疆均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
此次新疆调研实践亦是“远行的艺术史课”系列计划的首站。希望同学们通过实地探访艺术诞生的原境,对古高昌地区的柏孜克里克石窟、古龟兹地区的克孜尔石窟以及新疆传统的艾德莱斯绸进行重点考察,从而对书本上的艺术史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更好地运用于学术研究、展览策划以及数字文化衍生品的设计之中,为提升当地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贡献交大学子的青春力量。
“艾德莱斯(ATLAS)”是新疆和中亚一带极富特色的扎经染色丝绸,其织造工艺独特,是中西丝绸纺织技术交流的结晶。新疆和田人将这种古老的手工艺传承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有关其名称ATLAS,多数字典中解释为阿拉伯语,也不少学者认为这是地道的维吾尔语,“AT”意为身体,“LAS”有“飘逸、破茧”等涵义,因此ATLAS作为一种“染经显花织物”,起初有着贴身和破茧的意义。
行走在新疆,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艾德莱斯绸的身影。帷幔、餐布、帽饰、女子绚丽多彩的服饰,甚至在建筑和街道上,都有艾德莱斯的“无限图案”在涌动。这不仅是维吾尔族工匠们对大自然中光与色所带来的美妙感受的记录,更在新疆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成为生机与活力的象征,承载这片土地上各民族的艺术智慧与结晶。
艾德莱斯绸的制作工艺复杂,需要在经线上画图、捆扎、染色、分线、整经,上机,再由熟练的织工踩踏木板、穿动木梭进行精心编织。传统生产工艺中,艾德莱斯绸均为手工制作,故也被称为“丝绸之路上的活化石”。其与中原地区的“绞缬”(传统的扎染)不同之处在于,艾德莱斯在扎经染色技法上是先染后织,而中原地区则习惯先织后染。
艾德莱斯制作过程
该图片来自侯世新、王博著《中华锦绣:和田艾德莱斯》
据侯世新、王博《中华锦绣:和田艾德莱斯》的研究中介绍,目前最早的扎经染色技术的实物可追溯到Asuka时期(公元552-644),有学者判断可能产自中亚。在公元5-7世纪的印度阿旃陀壁画中,也曾出现这类扎经染色的服装。新疆和田地区在古代是重要的丝绸生产中心,声名远播西域。在今天,该地区仍然是艾德莱斯的集中产地。
就艾德莱斯富有鲜明个性的图案纹样来说,常见的有三种类型:一是如菱形、长条形、水波形和椭圆形的几何图案;一是如花卉纹、巴旦木纹、苹果纹、石榴纹、葫芦纹等植物纹样;还有一类是各类传统民族乐器、木槌、梳子、流苏和鸟羽的器物图案,可以说是新疆特色织物纹样的宝库。色彩上,有双色对比、多色渲染、多色段变换的绮丽施彩。
艾德莱斯纹样及寓意
该图片来自侯世新、王博著《中华锦绣:和田艾德莱斯》
可惜的是,这种古老而工艺高超的艾德莱斯绸在新疆之外,却鲜少为人们所熟知。尤其是艾德莱斯绸极具辨识度的各类纹样和色彩搭配,事实上可以成为新疆特色文化衍生品及数字文创设计的重要灵感来源。因此,新疆实践团师生一行在参观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之后,第二站特别前往位于乌鲁木齐的几个主要的艾德莱斯绸面料中心,进行实物参观与考察。
在面料中心对不同品质和档位的艾德莱斯绸进行细节考察和质感比对之后,实践团师生发现,目前流通在新疆市场上被冠以“艾德莱斯绸”之名的面料,在以绚丽的色彩吸引人眼球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面料往往鱼龙混杂,其中多数为价格低廉的机器印染面料,即仅采用传统艾德莱斯绸的纹样,而丢失了最具标志性的织造技艺。
这种现象与商家减削成本和当下快餐式旅游消费息息相关,但也为真正的新疆艾德莱斯绸织造工艺的传承传播带来挑战。在众多良莠不齐的面料中,实践团师生找到了几种最能还原传统艾德莱斯绸织造工艺的面料,并带回数件样本,进行后续研究和衍生品设计参考。除了艾德莱斯绸之外,实践团还参观了新疆国际大巴扎民族工艺馆,了解各类其他琳琅满目的民族工艺品。
实践团在新疆调研的第二站,通过在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对几处艾德莱斯绸面料中心和民族工艺品的销售情况、产品质量和宣传介绍的细致考察,同学们带着问题咨询当地人员,并随时与带队老师们进行深入的交流与讨论。此站调研不仅使同学们对于传统艾德莱斯绸的织造工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对目前新疆的艾德莱斯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艾德莱斯非遗文化传播的现状有了更深的体认。考察结束之后,同学们将统筹调研中观察到的各项问题,积极讨论解决方案,寻找可优化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