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锦涛
2019级硕士研究生

张锦涛,文创学院2022届硕士毕业生,在校期间任文创学院首届研究生会执行主席,曾任平湖市传媒中心主任助理(挂职),上海交通大学“青苗计划”一期成员、研究组长等职,发表多篇CSSCI、EI及中文核心论文,获国家奖学金、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全国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与演讲大赛特等奖、上海交通大学“榜样的力量”2021年度优秀学生表彰典型、校优秀学生干部、学院企业实习奖学金(优秀)等荣誉。首届研会任职期间,研会通力合作,共举办活动117场,发布推文143篇,辐射校内外师生3万余人次,荣获2021年上海交通大学院(系)研究生会组织评选“金奖”。

张锦涛,文创学院2022届硕士毕业生,在校期间任文创学院首届研究生会执行主席,曾任平湖市传媒中心主任助理(挂职),上海交通大学“青苗计划”一期成员、研究组长等职,发表多篇CSSCI、EI及中文核心论文,获国家奖学金、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全国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与演讲大赛特等奖、上海交通大学“榜样的力量”2021年度优秀学生表彰典型、校优秀学生干部、学院企业实习奖学金(优秀)等荣誉。首届研会任职期间,研会通力合作,共举办活动117场,发布推文143篇,辐射校内外师生3万余人次,荣获2021年上海交通大学院(系)研究生会组织评选“金奖”。

毕业之际,张锦涛选择前往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继续攻读博士。回顾自己的硕士生涯,他这样说……

01坚定的方向:交叉人才的探索之路

从主修软件工程专业到攻读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从祖国春城到黄浦江畔,从吉林大学到百廿交大……这些看似“跨度极大”的专业选择,包含着我对自己复合型发展的思考和对交叉学科教育背景的坚定探索。2019年,我顺利取得了吉林大学工学学士与经济学学士双学位,推免到上海交大文创学院开始了为期两年半的硕士生涯。

文创学院为我提供了践行理想、勇敢逐梦的绝佳舞台——作为国内最能体现交叉人才培养理念的先锋学院之一,文创学院“国际化、学科交叉、产业导向”的育人理念不但提供了国际化的学习环境和丰富多元的课程内容,还吸引了不少志同道合的好伙伴。同学们拥有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政治学和计算科学等不同领域的背景,在各自的领域与行业都取得了非常亮眼的成绩。在文创学院求学的两年半来,老师们的谆谆指导和同学们的彼此鼓励,都让我在学院里感受到了“师友砥砺”的温馨氛围,也让我接触到了传播学、经济学、国学、数字技术等不同领域的前沿理念,为我的求学与发展带来了更为广阔的眼界与平台。

张锦涛在交大“榜样的力量”2021年度优秀学生表彰大会上

学院丰富而多元的课程体系并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授业”层面,而是在潜移默化的“传道”中教会了我许多道理。2020年,在学院特色实践课程《创新、创意与创业》中,我选修了中国书法与绘画板块,师从周斌教授进行书法鉴赏与学习。在最后的作品展出环节,我选择以大尺寸楹联的方式展出诗句:“承家与事国,望此不肖身”。在作品介绍处,我这样写道:“诗句出自白居易的《朱陈村》:生活伴随着责任。我并不会逃避这种责任,正相反,我欢迎它。责任感点亮了我的生活”。“三创”课程是我在交大三年所学所思的缩影。正如开学第一课所讲:“选择交大,便是选择了责任”,这是我在交大所学习到的最重要的品质:可以压倒一切的、最为浓郁的家国情怀。

与周斌教授在“三创”课的书法课堂上

02责任的力量:学生工作与我的生活

自本科以来,我便在学院团委副书记、辅导员助理等各个主要学生干部岗位上锻炼过,积累了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可以说,学生工作是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在学校发挥与贡献的方式。2020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文创学院的研究生全体大会上,我以全场票数第一的成绩当选为研究生会第一任主席团成员,师生的信任与支持是我前行的最大动力。

张锦涛在2021年学院研究生全体大会上作第一届研究生会工作报告

若许轻捐便轻得,古来创业岂云艰。“平地起高楼”的背后所凝结的并不仅仅是一个浪漫的愿景,更多是难以尽数的辛勤汗水和共事情谊。作为第一届文创研会人,虽然有幸在师生的信任下得以主持工作,但我深知自己所发挥的更多是一种“导卒”的精神,而为服务师生所作出的牺牲在更多方面是研会集体的共同付出。在学院党总支的领导和团委的指导下,首届研会在攻坚克难的过程中有了更多的自信和底气。

首届研究生会确定了“校园文化建设主力军”的发展定位,并从视听活动举办、影音书籍分享、文艺作品征集、展览策划推广等4个维度入手,成功举办各级各类活动共117场,“巴赞放映室”、“无夏之年音乐会”等品牌活动更是取得极佳声誉和卓越影响力,在全校范围内引发了口碑载道的“文创效应”。截至2021年6月,研会公众号累计推送推文达143篇,推送频率为1.15天/1篇,累计阅读次数近6万次,累计阅读人数逾3万人。在所有文创研会人的努力下,首届文创研会便凭借优秀的成绩在上海交通大学院系研究生会组织评选中脱颖而出,一鸣惊人斩获金奖。

文创研会荣获院系研究生会组织评选“金奖”

03未来的选择:学术作为一种志业

《政治作为一种志业》《学术作为一种志业》,这是社会学先驱马克思韦伯先生两篇演讲的题目。一直以来,我都希望成为实践型的学术者,学术型的实践者,这股信念来自于之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过程对理论和实践关系的具象化认知。

近年来,“县级融媒体”成为了新闻传播学界的研究热点。与其他的青年学生不同,我并没有将研究工作停留在文献整理和短期调研的层面,而是申请驻扎在县融一线,以民族志式的方式来寻找科研灵感。2021年7月,经上海交通大学推荐及平湖市考察,我赴浙江省平湖市传媒中心开展为期6个月的挂职实践活动,将自己的专业所学直接应用到基层融媒一线,以期真正实现“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光荣理念。

对学术的探索是艰难的,在这其中尤其要感谢导师王维老师的悉心关怀:作为初入社会科学领域的工科学生,是王老师给予了我最有力的学术指导和信心支持,鼓励我以计算科学的视角看待传播学问题。我的科研兴趣和积极性也在研究生期间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和开发,硕士阶段主要工作均为自主立题:论文《县级融媒体:建构“政-民沟通平台”》被中文核心期刊《青年记者》录用,论文《我国政务B站号传播效果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被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电子政务》(2021年IF=5.86)录用。另外,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将自己的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定为《政务微信的传播效果研究——基于传播主体和传播内容的综合分析》,以期为政务单位信息发布工作提供实证参考。两年半的时间里,我先后参加第三届全国地县媒体融合发展高峰论坛、第七届试听传播高峰论坛暨第三届网络文明建设高端论坛等会议并作口头报告,向着“学术共同体”概念逐步靠拢。

与导师王维老师

两年半的文创路转眼就走到了终点,我也来到了又一个新起点。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前往复旦大学继续读博深造,并将政治传播作为我博士期间的主要研究方向。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传播研究所所长荆学民教授曾讲:人类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或者称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大变局,是指人类世界政治秩序的变革,而中国文明的复兴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标志。“位卑未敢忘忧国”,在毕业之际,我愿意继续投身学术领域,让自己的选择与国家的发展同频共振,为政治传播事业的发展做出属于自己的贡献。

★学长寄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顾七年知青岁月时曾这样说道:“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交大于我而言便是这样的存在,在行将毕业的关口回顾这近三年的经历,是交大帮助我解决了“我是谁”的青年困惑,从这种意义出发,交大便是我青年时代的“黄土地”,而与老师同学们共同度过的求学时光,便是我最为珍贵的“知青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