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关系基础学术研究与教材建设研讨会暨教材新书发布会成功举办

文创学院 2023-11-15 3586

2023年11月15日,由上海市一流课程《公共关系学》课题组、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文化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企业发展研究院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协办的中国公共关系基础学术研究与教材建设研讨会暨教材新书发布会(以下简称“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拉开帷幕。本次研讨会集“专家分享”“新书发布”“赠书仪式”于一体,搭建公共关系学术研究与教材建设的对话沟通平台,汇聚专家智慧,探索中国公共关系学学科建设、学科话语对外传播、教材编著等方面的新观点与新趋势,力求推动中国公共关系学术研究深入发展和教材建设事业水平提升。

公共关系作为社会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研究对于促进社会和谐、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推出新教材,助力学术研究与专业教育与时俱进,有利于为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公共关系专业人才提供更加完善的教育资源。本次新书发布会集中发布了《公共关系学(第三版)》《公共关系策划学(第三版)》《中国公共关系史纲》和《The History of Public Relations in China》四本新书,研讨会汇聚了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国内著名院校的专家学者,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施普林格(Springer)等海内外一流出版界代表人士,以及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上海公共关系协会、上海顶尖公共关系公司等业界精英,以面对面的形式共同分享与探讨中国公共关系学术研究与教材建设的重大问题、前沿成果与发展趋势。

本次大会已获人民日报、光明网、央视频、中新网、东方网、文汇报、上观新闻、东方教育时报等18家媒体报道。

(图:合影)


嘉宾致辞高度评价,公关研讨正式启航

上海市一流课程《公共关系学》课题组主持人、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副院长、中国公关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薛可教授主持开幕式并介绍了到场嘉宾。薛可代表教材著者和课题组对参会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胡昊在开幕式上致辞。他指出,时代变局为中国公共关系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中国公关在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新书的发布是学界与业界的一件幸事。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人文社科发展引人注目,本次教材成果卓著,胡昊部长呼吁在未来年轻学者继续发挥卓越贡献。随后,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人文分社社长崔霞发表讲话,她首先感谢了作者们提供的关键资源,中国公关事业伴随改革开放历史发展,在高质量发展和国际传播需求下,对我国公关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崔霞社长表示,希望在学者们的助力下,能够继续推出佳作,将教材建设推向新高度。


(图:胡昊部长)

(图:崔霞社长)


新书发布主编演讲,学术教育两翼齐飞

《公共关系学(第三版)》《公共关系策划学(第三版)》主编,原中国公关协会常务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上海公关协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余明阳教授以“共情沟通:中国公共关系教材与教学新思考”为题进行了主题发言,他首先回顾了四本教材的出版历史,梳理了中国公共关系事业从学跑、跟跑到并跑、领跑的全过程,中国公关在案例库、教育、运作等方面均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中国公关是全球发展的典范。余明阳教授还谈到,在高校教育“以本为本”的背景下,要借助教材重视本科教学、夯实教学基础;重视中国元素增强文化自信以及重视延伸阅读来强化数字教育。本次教材新书发布会包括了余明阳教授主编的两本教材,其中《公共关系学(第三版)》一书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23年9月出版,总字数达59.5万字。该教材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自初始版本算起至今已历经35年、15次修订,前后有50多位学者参与其中。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前两版已重印18次,是目前中国公关教材中改版次数最多、延续时间最长、参与学者最多、重印次数最多、发行量最大、使用高校最多的教材之一。该教材在内容上面面俱到,包括了公共关系定义、历史沿革、理论基础、核心价值、运营流程等部分,并且还配备了相应的电子教学资源,是契合当代学生学习方式的全系列、融媒体、大容量、交互式的新型教材。在宗旨上,该教材力争做到集大成又有特色,全球化视野与本土化执行,经典案例与最新案例的完美结合,在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家国情怀,树立公关意识,从而提高自身素质与职业能力。另一本《公共关系策划学(第三版)》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于2023年1月出版,总字数43.3万字。该教材同样历史悠久,自初版以来历经34年、9次修订,前后有20多位学者参与其中,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出版后,先后6次重印,是目前中国公共关系策划学教材中改版次数最多、延续时间最长、参与学者最多、重印次数最多、发行量最大、使用高校最多的教材之一。该书在包括公共关系策划概念梳理、历史发展、策划基础、策划准备、策划创意等11章内容,并且同样附有配套教学资源以方便教学与学习。该教材秉持着“集大成、求创新”的宗旨,以全球化眼光指导本土实务,在保留经典案例的同时,80%以上都是近3年的最新案例,立足系统,突出应用,努力揭示表象背后的逻辑关系与思路历程,从而提升学生们的创新力与执行力。


(图:余明阳教授)

主持人薛可教授同时也是此次发布会上《中国公共关系史纲》和《The History of Public Relations in China》两本新书的主编,她以“矢志创造:中国公共关系峥嵘历程”为题进行了主题演讲。薛可教授从中国公共关系事业发展的四个阶段入手介绍了中国公共关系发展的历程。薛可教授指出,教材的编写遵照“系统性、特色性、历史性、国际性”四个原则,力求把中国好的公关案例介绍给世界,为学界提供理论支撑,为业界发展提供思路,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公共关系史纲》一书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于2023年4月出版,总字数25.7万字;而《The History of Public Relations in China》一书即为《中国公共关系史纲》一书的英文版,由施普林格(Springer)出版,是迄今唯一的中英文双语中国公共关系史著作。其中,中文版是国内最早的公共关系史著作,同时也是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课程配套教材。中文版著作的前身是中国公共关系协会重大纵向课题《中国公共关系史(1978-2007)》的成果,著作初版于2007年6月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并于2020年3月完成改版,曾荣获中国公共关系协会“40年40本代表著作”的殊荣。此次发布的修订版本力求简洁明了、学习便捷,为此作者重新梳理了内容体系,以“中国公共关系的起步(1978-1987)”、“中国公共关系的探索(1988-1996)”、“中国公共关系的成长(1997﹣2011)”、“中国公共关系的发展(2012-2022)”为4个章目,将中国公共关系历史分为4个阶段进行阐述,囊括了诸多经典与前沿案例。此书内容翔实,逻辑脉络清晰,数据系统全面,对中国公共关系发展历程进行了全景式记载与分析,同时也从一个侧面记录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是40多年中国发展历史的缩影。此书的英文版是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讲好中国故事”的指示精神,特地邀请两位了解中国公关和中国国情又精通英文的学者作为共同作者,在中文版的基础上精心翻译并修订完成的。英文版视角独特,将中国公共关系事业的发展置于中国社会总体变革的大背景下进行分析,兼及全球公共关系的发展变化,窥一斑而见全豹,同时为让全球更多读者了解中国公关与中国的发展,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立贡献一份力量。


(图:薛可教授)


出版社同仁致辞,以书为媒沟通各方

出版本次发布会的新书的出版社代表也来到了现场,主编主题演讲之后,各个出版社的代表们也同与会人员进行了分享交流。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人文分社副总编黄强强讲到了书籍的出版的历史渊源,并高度评价了薛可和余明阳两位老师的作品,教材的出版紧密结合当前国家教材建设的实际情况,并对新版进行了重新编排,是学界重要的、最新的成果。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社长杨玲结合《公共关系策划学》一书进行了分享,她指出,公共关系的发展与公共关系策划相伴,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对公共关系策划提出了全新的挑战。由于作者团队的深厚的理论基础与经验功底、与时偕行的争先创新精神以及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本书成为兼具历史内涵与时代精神的精品著作,在未来将进一步服务于数字化时代的国家公共关系建设的需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责任编辑陈仕云谈到,本次发布的《公共关系学》教材编著历经三版,每版都经过大量修订,内容策划详细,展现了三十余年如一日的认真精神,最后也祝愿书籍最新版一路畅销,泽被学界、业界。最后,施普林格(Springer)代表韩佳博士祝贺了《中国公共关系史纲》英文版的出版,韩佳回顾了双方合作的历史历程,有感于40余年来中国公共关系事业的发展,祝愿未来教材更进一步,优化提升。


(图:黄强强副总编)

(图:杨玲社长)

(图:陈仕云责任编辑)

(图:韩佳代表)


赠书仪式隆重开启,传薪递火以冀桃李

在赠书仪式上,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党委副书记袁继军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从主编余明阳、薛可手中接过赠书,并分享感言。袁继军副书记首先对本次的研讨会和新书发布会的举行表示了祝贺,并指出,本次发行的书籍创多项之最,是学界与业界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袁继军感谢此次新书捐赠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更宝贵的学习资源。此次书籍的入藏丰富了馆藏资源,在未来,交大图书馆将用好这份宝贵的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图书服务。


(图:袁继军副书记)

(图:赠书合影)


专家智慧洞幽烛远,助力研究更上层楼

在随后的专家研讨环节,来自学界与业界的学者精英围绕“中国公共关系学术研究与教材建设”进行了精彩的主题发言。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新闻传播与媒介化社会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副主任,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孟建以“中国式现代化:建构现代公共关系的新契机”为主题进行了分享,孟建教授提到了三点内容:首先,建构现代公共关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时代命题,公共关系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资源,还有待进一步的挖掘,助力从边缘走向中心;其次,建构现代公共关系是国家治理主体多元化的时代命题,现在面临的社会矛盾与问题,需要贡献中国公共关系的力量;第三,建构现代公共关系是协调解决社会矛盾的主要途径,公共关系百年发展历程,身处大变革时代,要更好地重视公共关系、研究公共关系。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张明新教授以“构建中国特色的公共关系知识体系”为主题分享了观点,张明新教授谈到,本次发布的重磅著作,对于中国特色公共关系知识体系的构建意义重大,展现了中国公共关系极强的本土化力量、专业性力量和世界性特色,立足中国公共关系实践,希望未来可以持续推进中国公共关系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贡献更多的成果与价值。上海哲基公关公司创始人,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课程”业界课程教师王虎谈到了来自业界的感受,王虎董事长从三个层次定位剖析了此次新书教材的不同受众群体,并从中国公共关系发展的历史阶段出发,讲述了自身视角下中国公共关系发展的历程。王虎董事长表示,从书籍中看到了学界的努力,业界也希望借助这个机会,提升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理论意识,在未来也希望有更多与学界交流的机会。专家学者们的发言兼具前沿性、新颖性与建设性,赢得了全体与会人员的热烈反响。


(图:孟建教授)

(图:张明新教授)

(图:王虎董事长)


领导关怀温情寄语,殷殷嘱托催人奋进

上海市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周平指出,此次研讨会和新书发布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造福学界与业界。也对薛可教授和余明阳教授38年来执着从事公关理论研究、推广表示了敬意。周平副会长还对中国公共关系工作的开展提出了三点展望:第一,中国公共关系研究立足国家战略,努力提升国家形象;第二,公共关系研究要致力于培养更多优秀的公关人才;第三,未来的教材编写要更加突出本土化,用中国的教材,讲好中国故事;第四,周平副会长也表示期待未来的公共关系学术著作和教材会有更大的影响力。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大平谈到了四点感想。第一,新书的发布展现了中国公共关系的责任与担当,有薛可教授和余明阳教授这样为理论与实践做出杰出贡献的奋进者和领跑者率先垂范,是值得学习的楷模;第二,此次发布的新书是经得起检验的时代性成就:在老师、学生和业界同仁的检验下,为公关教育者、从业者和学子提供了共同的探索、实践与分享机会,是一场时代性的幸事;第三,此次新书的发布是国际性的展示与传播事件:通过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公关的智慧,呈现了千年历史的公共关系艺术,传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核,为认知与汲取中国公共关系理论提供了深厚基础;最后,王大平副会长指出新时代的中国公共关系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次的新书发布将为理论、行业和教育提供更大的指引,期待未来有更多优秀案例加入,丰富内容,为行业发展助力。协会领导们的发言高屋建瓴,饱含殷切希望,将研讨会气氛推向高潮。


(图:周平副会长)

(图:王大平副会长)


教研征途筚路蓝缕,接续奋斗再启新程

余明阳教授在研讨会结束时作总结发言,突出了以下三点:

一、重视本科教学必须夯实教材基础。高教界已形成以本为本的共识,即本科教学是大学之本,而不断创新与时代变迁同步的好教材是本科教学的基础,必须高度重视。

二、增强文化自信必须重视中国元素。文化自信是4个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文化自信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像中国公关发展的历史就是由学跑、跟跑、并跑,走向局部领跑的过程,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印证与支撑。

三、立足素质教育必须关注延伸阅读。互联网带来巨量信息与便捷传播,但也催生了浅阅读与信息碎片化的弊端,高校教育需要的是系统性与知识结构化,延伸阅读是必然选择,这次4部公关教材专著的同步出版及教材深度知识拓展,就是立足于系统性,希望为素质教育探索些道路。

余明阳教授还指出,未来的中国公共关系行业面临着“大公关”“高素质”和“新技术”三方面的新形势,公共关系学科的边界越拓越宽,公共关系成为未来社会公民的基本素养,大数据与现代公关的结合,给予了公共关系更多的现代感。

研讨会最后,薛可教授再次感谢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和精彩的发言,并宣布本次中国公共关系学术研究与教材建设研讨会暨教材新书发布会圆满落幕。本次新书发布会上的四本新书同时也是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关系学”课程的教材用书,该课程于2015年获批上海市教委“本科重点课程项目”,2021年获批上海市“一流课程”,2022年荣获上海交通大学“校级一流本科课程”荣誉称号。此次新书的发布和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也为课程未来进一步的优化提质开拓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