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小曼:看见音乐一一打破传统,开拓音乐商业化新时代

文创学院 2024-04-23 868

授课课程丨文创赋能-商业IP化运营课程第十三期-品牌与IP融合发展

授课老师丨邹小曼 看见音乐联合创始人、首席运营官

*本文根据邹小曼分享内容摘编而成,不代表学院及授课老师立场,仅供参考。


音乐版权的创作,不仅是在创造音乐作品,更是在创造资产。

——邹小曼

(邹小曼授课现场)


一、音乐产业与音乐版权

从终端到云端,从素材到创作工具、应用,从工作、运动到出行、消费,从娱乐到教育......音乐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年来,随着数字化席卷音乐产业,传统音乐资产的传播路径正逐渐失灵,从传统的编辑推荐、人找歌、实体销售,到如今的算法推荐、歌找人、数字资产,数字音乐形式,已经成为产业主流。

(数字音乐近年占比图,图源课件)

如何在数字音乐时代下寻找新机遇?在文创赋能-商业IP化运营第十三期课程(品牌与IP融合发展)的课堂上,看见音乐联合创始人、首席运营官邹小曼受邀为各位学员带来创新案例分享。

音乐产业模块,图源课件)

音乐产业看似是一个细化的分支模块,实则拥有复杂的产业链。从音乐创作到最终用户体验的整个过程可以涵盖:创作与制作、全球渠道分发、营销推广、音乐资产销售、流媒体运营、演出巡回、音频底层技术与应用创新、社群互动等,而其中涉及的音乐版权的划分也较为细致。

在音乐创作阶段,一首母带音乐(录音/录像制品),可以包括歌词、旋律、编曲、声音等元素,这些元素分别对应词作者、曲作者、编曲制作人员、表演者等,其中词曲作者拥有著作权,表演者拥有表演者权,音乐制作人拥有录音、录像制作者权。而从创作阶段到听众在流媒体上播放这首音乐,除了上述权利外,还涉及信息网络传播权、复制权及发行权等各项权利。

(音乐版权分布,图源课件)

例如,在综艺节目《2013快乐男声》中,左立翻唱了宋冬野的《董小姐》,一经播放,火遍全网。随后,仅在网易云平台上就出现了超过400个版本翻唱。这其中就涉及到了上述多项音乐版权及其对应的权利,如词曲作者的著作权、表演者的表演权等。因此,当我们说到音乐版权的创作时,不仅是在创作音乐作品,更是在创造资产。这,就是音乐版权的魅力。

二、多样化的音乐营销

音乐产业具有很强的延展性,渗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音乐内容不仅在电影和电视剧中应用,也在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传播。多变的市场需求让音乐不断地变革以适应新的发展。音乐不再单单是一首歌或是一段旋律,它更是一种态度或是一种向往。那么音乐如何从生活场景延伸至产业,构成音乐营销呢?

对于音乐营销,看见音乐如何做到脱颖而出呢?通过十二年的产业技术深入与全球跨渠道结算优势,看见音乐推出全球行业领先的商业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以优势数据及自研算法为客户拆解需求并精准定位,帮助需求方精准快速匹配音乐和人的需求,用技术赋能供需双方高效决策媒合,实现库内千万级优质音乐资产在全球 200+ 国家和地区的 400+ 商用渠道全场景覆盖,释放音乐商业增长潜能。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音乐市场中,音乐营销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一传播模式,而是积极地向多元、立体、沉浸式的方向拓展,如更多场景的延展,更新颖的营销方式及投放等。无论音乐营销的形式如何演变,创意始终是驱动其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不断突破的核心动力。只有具备源源不断的创意灵感,音乐营销才能与更长的周期,得到更多的成果,从而更好地实现音乐艺术与商业价值的完美融合。

三、音乐产业未来探索方向

(音乐与在地文旅 / 中国产业走向海外,图源网络)

音乐结合在地文旅

在未来,音乐产业将深度聚焦于音乐与在地文旅的有机融合,在激活地方文化生命力,推动创意产业繁荣,赋能特色农产增值的同时,构建一种全新的文化体验模式,开创以文创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走向海外

随着中国国力的日益增强和在文化软实力上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中国音乐IP将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国内音乐产业将继续加强与海外品牌和艺人的合作,拓宽音乐全球化道路,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交流和影响力。

一方面,看见音乐未来将持续媒合优质音乐内容与新文旅项目,帮助地方政府和企业挖掘并提升音乐与文化资产的商业价值,同时为游客创造出独一无二的文化体验。另一方面,看见音乐将利用自主建立的音乐资产的全球流通渠道,使更多优质的中国音乐走出国门,并发挥其在音乐IP开发与全球推广方面的专业优势,不断探索与国际市场的合作潜力,让全球听众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中华音乐文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