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30日至7月13日,上海交大文创学院国际暑期学校《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及其在文化创意产业应用》顺利举办。
课程聚焦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技术在文创产业的多模态应用,探讨AI在全流程影视创作中的角色,覆盖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的生成以及AIGC的商业化落地等核心模块,结合前沿文创企业参访与热门文化地标游览,吸引了来自德国、瑞士、奥地利、俄罗斯、阿根廷、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以及中国本土的共计21名学员参与。多元文化背景的思想碰撞,为推动文创产业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课程于6月30日拉开序幕,文创学院党委书记韩挺教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理论与应用结合的导论课程。作为深耕用户体验设计、交互设计与AIGC融合研究的学者,韩教授结合国家重点研发课题成果,围绕人工智能发展趋势进行专题分享,为学员们解析行业前沿动态。
当天下午,项目负责人黄诗怡、郭天谌代表学院对学员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学院情况与课程结构。随后,学员们参观了文创学院紫竹教研基地,通过沉浸式体验尖端智能的教学设施与国际化办学环境,学员们深切感受到学院 "国际化、学科交叉、产业导向" 的办学理念。开班日的最后,文创学院培训师资、北京师范大学特聘专家、教育戏剧导师陆纨君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破冰活动。在“清明上河图”的主题中,学员们化身北宋汴梁百姓,通过“合作入画”与“角色定格”等环节,用肢体语言还原画中市井百态,不仅迅速拉近学员距离,更引导大家思考传统文化IP的现代化路径,为后续课程中的AIGC创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文本与剧本创制模块中,文创学院CG创意与科技实验室负责人王禹老师系统梳理了剧本的发展史和构成要素,并深入剖析了AI生成文本的技术原理和使用技巧。从传统剧本编写到AIGC辅助创作,学员们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渐掌握了用AI赋能剧本创制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发挥奇思妙想,借助AI工具初步勾勒出各自的故事剧本,一个个充满创意的故事雏形在协作中慢慢浮现。
图片和视频生成模块中,文创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现任媒体与传播学院实验教学中心AIGC工作坊负责人张勐老师进一步让同学们感受到了 AIGC 的神奇魅力。从“文生图”的奇妙转换,到“图生图”的创意延伸,再到“图生视频”的动态呈现,张老师的讲解循循善诱,细致入微。在老师与助教的指导下,各组学员顺利运用Midjourney、悠船、即梦、可灵等多种生成式AI工具,将原创剧本转化为风格鲜明的视觉作品。每一个工具的运用,每一次参数的调整,都凝聚着师生们的共同努力。
音频与音乐模块中,文创学院助理教授徐枝新老师从音乐技术的历史演进,到声音与数字音频基础,再到空间音频、电子音乐合成,全面讲解了音乐技术的发展脉络与核心原理,同时深入介绍了AI在音乐创作中的应用,包括AI作曲的发展、相关模型与生成技术、以及AIVA、Suno等AI工具的使用,与学员们探讨了人机协作与音乐创作的未来。
除了课堂学习,企业参访与热门文化地标游览结合的多元实践活动构成了此次课程的重要特色。学员们走进莉莉丝游戏、看见音乐和阅文集团三家在各自领域颇具影响力的知名企业参观学习,与一线从业者面对面交流,通过实地观摩与讲解,深入了解行业前沿动态和AI在游戏开发、音乐制作、内容生产等多个场景中的实际应用。此外,大家还在西岸美术馆沉浸式体验了《深空未来》数字展览,感受科技与艺术碰撞的魅力;于1933老场坊见证历史建筑如何作为城市公共艺术空间与商业地标焕发新生;并在上海博物馆东馆回溯文化脉络,从当代文创设计中挖掘创意灵感。
在7月12日的结业展示环节,学员们在学院智能影视前沿技术研究中心展示了各组的AIGC视频成品,从创意十足的动画科普短片到引人入胜的剧情微电影,每组作品都展现出学员们对 AIGC 技术的独特理解与创新应用。
张勐老师对每组学员的作品给予了多维度的点评,既有对作品亮点的精准提炼,也有专业的优化建议,让在场的学员们受益匪浅。最后,文创学院院长助理、产业合作办公室主任刘佳琛老师为全体学员颁发结业证书,见证了他们这段学习旅程的圆满收官。
两周的时间短暂却充实,同学们不仅掌握了AIGC与文创领域的前沿知识,更在跨文化的交流协作中缔结了跨越地域与国界的珍贵友谊。此次课程是知识的邂逅,是创意的碰撞,更点燃了学员们探索AIGC与文创融合创新的热情。相信这段宝贵的经历将为同学们未来在内容创作与文创领域的探索之路上注入新的灵感与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