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前言
每年金秋,是创基金终极答辩之时,也是ICCIer们从0到1实践收获之际。金秋之前的暑假,每个项目都在推进中,实践的脚步不曾停歇。2023级的创基金,从播客到线下全女社群,从穿戴甲到送礼指南,创意纷呈,欢迎大家共同关注。
“ICCI-德必产教链通创基金”(简称“创基金”)项目由上海交通大学文创学院联合德必集团于2019年共同发起,旨在通过“学分+基金”的产教融合激励、“课堂+产业”的产教协同工作、“文创+X”的跨界合作共创模式,鼓励高校学生深入探索文创产业,面对产业发展和社会创新的真实问题,提出创新解决方案,亲身实践文创从0到1的创新之旅,从而激发文创学子的创新思维、创意能力和创业精神,让文创产业和文创教育贯通链接,实现产教共创。
项目概述
礼尚往来实验室,通过小红书图文分享的形式,致力于以文化为账号的内容核心,解决用户“送礼难”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账号分享的内容包括各种节日和特殊节点的礼物推荐、针对不同地区收礼方推出的特色礼品方案、根据网络热点话题进行礼物文化的讨论等,我们期望打造一个以送礼分享为主线、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文化创意账号。
项目共创力量

共创导师 陆蓓
- 携程旅行网副总裁
- 上海社科院新闻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 央视财经频道特约财经评论员、上海第一财经电视、电台财经评论员
- 美国国务院2016年国际领导力项访问学者
- 《透明墙-互联网时代的公关》书籍作者
项目进展
从起号至今,“礼尚往来实验室”共发布14篇图文和2篇视频,其中“母亲节的非遗文化首饰”单篇点赞量达到43,收藏量达到18,“国风好礼——送外国友人”以及“给东北朋友送礼千万不能送这几样”两篇点赞量分别为33、23,三篇阅读量均在1000以上。另外,粉丝数至今增长了34位,获赞与收藏总数达到390。目前账号的流量仍然有很高的发展空间,团队成员仍在持续挖掘新的话题点,并且不断完善选品、文案和排版的质量与创新性。
项目运营方式
“礼尚往来实验室”项目采用“团队分工合作+多角度分享+单平台深耕”的模式运营,具体操作如下:
团队分工合作
三位成员分别负责:礼物选品、文案设计、排版发放每周确定新的分享主题,并且每两周进行一次账号问题讨论会议。
多角度分享
账号内容包含节日送礼方案、不同地区送礼文化差异分享、礼物话题探讨,另外也穿插有趣的送礼文化论文分享。根据每篇帖子的数据情况,账号任然在不断进行进行分享内容和形式的调整。
单平台深耕
本项目仅开设小红书一个平台的账号,成员根据小红书的平台特点不断进行账号内容的完善,并且持续追踪小红书热点风向和流量分配机制,进行单平台账号深耕。
项目未来发展
账号持续运营:提升更新频率,完善选品、文案、排版质量,加入礼物文化论文分享。
挖掘流量增长:持续深入研究小红书平台的流量机制,抓住每一个和礼物、文化相关的热点话题,进一步提升单篇阅读量和总体粉丝量。
组员介绍

殷南溪
礼尚往来实验室对我而言,不仅是一次从0到1的全新体验,更是一次深入学习小红书等媒体平台运营机制、网络文案撰写、图文排版和美工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当下社媒平台对优质、高产内容的需求和流量竞争的激烈,也找到并提升了自身的不足之处。希望未来可以继续完善礼尚往来实验室的内容质量并且让更多的人喜欢和支持我们的账号。

施雨纯
从“礼尚往来实验室”到后来的“小海豚的回音”,让我体验到如今做自媒体、做内容的困难,同时也摸索了一些方法。就小红书而言,自14年以来,它从“吸引创作者”到“吸引好内容”,与创作者间的权力姿态发生转变,对内容的筛选更加挑剔。不过在反复的尝试中,“小海豚的回音”也做出了一小点进步,持之以恒的更新、对平台机制的探索是最重要的,迎合平台的内容、审美偏好,是普通创作者展示自我的第一道窗口。也希望能不断进步,毕业后也能将自媒体作为工作的兜底和plan B。

王姝
在创基金的实践与学习过程是充满挑战的,同时也是充满乐趣的。“礼尚往来实验室”从最初的理念策划形态,到付诸实际的运营,再到实现数据上的进步,是我们坚持努力摸索的成果。我们深入了解账号平台的特点、目标用户特点,据此进行自身内容的不断调整。账号整体走向、内容封面形式、图文排版设计、文案撰写风格,经历了多次尝试、多次修改才确定下来。在此期间,老师们的指导与帮助,以及我们自己不放弃、敢尝试的精神,都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