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奕宁
2017级硕士研究生

她是来自海峡对岸的小伙伴,本科毕业于台湾中山大学音乐系,主修钢琴,辅修长笛,大四期间作为交换生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因热爱文化创意产业,她赴香港参加了2017年内地高等院校研究生入学考试,成功考入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她就是2017级研究生新生黄奕宁。

一、立足音乐,投身文创

黄奕宁出身于书香世家,谈起自己的成长经历,她很感谢爸爸的影响。她说爸爸是美术出身,全家都很喜欢台湾的老建筑,经常一起讨论艺术。在家庭浓厚的文化氛围熏陶下,她从初中到大学都学习音乐。高中自由化的管理方式,使她有机会开始筹备音乐会等活动,从租服装、借乐器到找乐手等一系列流程,事无巨细均亲自完成。在筹备过程中,她开始将目光慢慢转向于文化活动的策划与组织等领域,最终发掘出自己对于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方向的热爱。

在大四期间,她选择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交换一年,开始系统性地学习文化产业的内容。除此之外,她还积极参与由谷歌助力的上海创业周末Startup Weekend。她和团队一起创建了”放个空”的app,用不超过五个键,就能满足生活上的吃、穿、住、行需求,由此获得了“最佳设计奖”。

二、结合专长,提升格局

台湾文创已经是亚洲的老牌文创品牌,且一直处于持续发展的势头,无论是台湾的公民美学运动还是创意生活产业都在倡导一种健康、环保、人文的生活方式。当被问到为什么选择来大陆学习文创时,黄奕宁表达了对大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美好愿景。

她提到之前去北京参观的世界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令她大开眼界。之前她所接触到的台湾文创更注重小而美、专而精的生活美学产品,但由于市场小,始终未能形成规模经济。而大陆的文化市场更为广阔,更符合文创发展的生态,匠人精神与市场推广相结合,才能使更多好的创意被人们熟知。

在自己本行与文创的结合方面,她聊到了古典音乐如何更接近大众,并更好实现市场化这一方向。古典音乐的受众相对较为固定,如何推进其深入大众的日常生活成了其发展的关键。她讲到古典音乐的“复合化发展”,例如与书店文化、餐厅文化等结合,或是开辟“多元化发展”,如开展草地音乐节,将古典音乐从隆重的音乐厅搬出来,再如在音乐会结束后,增加公众参与环节,将古典音乐从“只是听”变成“边听边玩”。

三、交大生活,展望未来

来上海交通大学交换一年后,她十分喜爱这所学风严谨又注重创新的学校。9月10日开学典礼上,当自己出现在校长演讲的PPT背景板上而被更多人认识时,她表示很意外,也很幸运。报到时偶遇同学拍的一张入学纪念,没想到就用上了。作为新交大人,看到优秀的学长学姐,更激励了自己要坚持梦想。

黄奕宁很期待将在文创学院度过的两年半时光。她说,当时快毕业时面临很多选择,通过多次与文创学院老师沟通,深入了解学院人才培养理念和方式后,毅然决定接受挑战,通过参加统一考试进入文创学院学习。交大文创学院与美国南加州大学合作紧密,学院的国际双硕士项目采取国际化教学模式与台湾类似,注重学科交叉,并且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强调“实践出真知”,开设的产业调研等课程让学生有机会走进企业与创始人、公司高管对话交流,像是参与了一个个文创企业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如愿进入文创学院学习,将是她生命中最充实也是最宝贵的经历。


(原题:台湾才女黄奕宁 惊艳全校的新文创人)

供稿:孙若晗/袁捷     编辑:曾雅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