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以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为基底,开启文化和旅游发展新征程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赴山西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7月11日至13日,文创学院“青瓷遗韵,洪州新章·以江西洪州窑为例探究文旅轻资产活化路径”暑期社会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前往江西考察调研。在前期调研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实践团将走访江西南昌、景德镇与江西吉安吉州窑遗址公园,街头访谈不同游客群体,实地探究同为江西陶瓷遗址类产业的运营情况、游客体验等,最终梳理得出基于在地特色,可以推广管理经验,具有转化实效的轻资产文旅活化路径,切实用数字科技赋能当地新文旅,为有效保护和传承地方特色文化、助力地方文旅提质升级的可持续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7月12日上午,实践团自南昌市出发前往吉安市,以吉州窑遗址公园为对标案例考察。吉州窑遗址公园位于吉安市吉安县永和镇,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留存着宋代龙窑、作坊等窑业遗迹,见证着当年“窑火不熄”的盛景。
实践团重点关注吉州窑遗址公园运营情况,走访管理处并了解其业态布局。经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园的业态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龙窑遗址、博物馆等核心文化展示区,二是陶艺工坊、文创商店等体验消费区。在文创商店内,商店负责人详细地向实践团介绍了吉州窑的核心产品“木叶盏”,讲解木叶盏“一片叶子一盏茶”的独特原理——经过特殊处理的天然树叶被贴在素坯上入窑烧制,叶片燃尽后,其脉络纹理便会永久留存于盏面,形成独一无二的装饰。讲解过程中,负责人为实践团演示了木叶盏在使用过程中的视觉效果,当水注入盏中,杯中叶纹仿佛漂浮、舒展开来,视觉效果鲜活灵动。
为深入了解吉州窑遗址公园的发展现状,实践团联系并预约了运营方负责人开展访谈。负责人应邀介绍了吉州窑的日常运营架构、遗址保护、文旅开发、运营成效等情况,双方深入探讨了吉州窑当下面临的痛点及其成因,并共同分析并总结了核心竞争优势。访谈中,成员们认真记录,并就瓷文化文旅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进一步追问。这次深谈为调研积累了宝贵的一手信息。运营方全面展示了吉州窑这一“老窑址”从静态遗址到活态博物馆的转变及其活化创新的成效。这些经验为洪州窑的运营优化提供了宝贵参考。
傍晚,实践团前往景德镇市陶溪川市集开展调研。景德镇陶溪川文创街区坐落于东城片区,其前身为景德镇市国营宇宙瓷厂等老厂区,2013年启动改造,对锯齿形厂房、红砖烟囱等工业遗存进行保护性修缮,保留了完整的工业风貌,这一改造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目前,街区融合了创作、展览、销售、体验等功能,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其活化模式被纳入全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典型案例,真实展现了工业遗产转型与陶瓷文化创新的成功实践,是洪州窑项目非常值得调研的对标案例。
调研团队在街区走访时,正值周末市集开市。入口处的摊主多为“景漂”创客,摊位上木叶盏、青花杯等陶瓷作品与木雕等手工艺品错落摆放。通过与多位陶艺创作者交流,实践团了解到许多陶瓷工艺品都选择用景德镇传统釉料调配的新色系加入当代流行纹样与元素,相比传统器皿,一些具有萌属性的IP形象更受年轻人欢迎。
晚间的复盘会上,实践团梳理了吉州窑与景德镇陶溪川的调研成果。复盘中,成员们认为吉州窑以遗址保护为核心,结合陶艺体验等业态,突出强调木叶盏这一核心产品,在文化传承上有鲜明特色,但在吸引年轻群体方面还有提升空间;而陶溪川,经过工业遗产改造形成的多元业态与“景漂”群体的创意共同为其发展注入了活力,不过在传统技艺与商业平衡上需进一步探索。指导老师赵汗青点评时强调,两地模式各有侧重,吉州窑的遗址保护经验和陶溪川的创新运营思路值得互鉴。实践团经讨论认为,后续需提炼两地在文化遗产活化中的共性与差异,为江西洪州窑项目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参考,让调研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实践。
实践团在江西第二天的调研顺利结束,成员们不仅加深了对江西陶瓷文化的理解,更在实践中学会了对古窑遗址、历史街区等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商业开发的批判性思考和反思。从吉州窑的活态传承到陶溪川的工业遗产活化,从万寿宫的文旅融合到江西省博物馆的展陈创新,这些实地调研案例让大家清晰看到文化保护与发展的多元路径,也为后续开展的调研工作提供了可参考的思路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