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与机构介绍
符湘林,国家文旅部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文化馆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上海格物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访问学者。 长期在政府文化部门一线工作,对城市公共文化建设创新有比较深入的研究,曾主持推动了文化上海云建设,上海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会化、专业化管理。中宣部、文旅部多次召开现场会推介上海公共文化创新经验。 2017年创办上海格物文化发展研究院,搭建新型文化智库平台,助力文化品牌建设。参与起草文旅部公共文化发展十四五规划、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公共文化惠民政策研究等。
上海格物文化发展研究院:
顺承文旅行业在新技术时代将井喷发展的大趋势,上海格物文化发展研究院于2017年初由全国知名公共文化专家符湘林先生联合多位业内资深专家共同发起成立。
研究院以推动文化创新发展、助力文化品牌建设为使命,广泛集聚各类专家学者、专业机构,打造“平台式”“一站式”新型文化智库,为各级政府部门和文创企业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提供智力支持,包括顶层设计、评估督导、资源导入和项目合作等。
目前,研究院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文化行业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新兴智库机构,业务涉及上海、浙江、江苏、湖南、四川、重庆、云南、福建、海南、新疆等地,深受业界好评。
钟经纬,复旦大学文物学博士,副研究馆员;现任上海市普陀区文化馆书记、副馆长(主持工作)、区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曾任普陀区图书馆馆长、普陀区美术馆馆长、顾正红纪念馆馆长、区文联秘书长等职,从事公共文化、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实践和管理工作二十年,主持编写相关书籍数部、发表学术论文十数篇。
普陀区文化馆:
文化馆主要业务为承办、协办、辅导各类全区群众文化艺术活动,馆内的西部艺术进修学校为社区居民全年开办美术、书法、音乐、舞蹈等各类艺术培训班。此外,普陀区文化馆成为上海民族乐团普陀区考级培训基地及上海音乐学院大学生艺术实践基地,成为全区市民艺术团队中心、培训创作中心、信息网络中心、理论调研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努力形成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军旅文化、社区文化、旅游文化等繁荣发展的文化网络。
调研问题
1. 上海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对比国内其他城市有何独特优势?
2. 针对特殊群体,怎样展开公共文化服务,有没有具体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3. 2021年上海市发布关于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其中提及到“丰富公共文化服务新供给”,请问新供给是指传统文化服务进行创新还是全新数字化形式的文化服务?
4. 可否请嘉宾举例说明,上海公共文化服务与数字技术融合并得到有效发展的案例?
5. 双减政策下,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务如何为学校外教育增色添彩,构筑教育新生态?
6. 目前开展的文化遗产保护主要有哪些方面?未来该如何和现代科技结合,更好得进行保护?
7. 公共文化服务在数字化建设上目前存在哪些短板?
8. 上海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对比国内其他城市有何特点?
9. 2021年上海市发布关于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其中提及到“丰富公共文化服务新供给”,请问新供给是指传统文化服务进行创新还是全新数字化形式的文化服务?
10. 可否请嘉宾举例说明,上海公共文化服务与数字技术融合并得到有效发展的案例?
11. 双减政策下,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务如何为学校课外教育增色添彩,构筑教育新生态?
12. 目前开展的文化遗产保护主要有哪些方面?未来该如何和现代科技结合,更好得进行保护?
13. 公共文化服务如何在平衡财政预算的情况下实现公益性和创新性?
14. 疫情对公共文化服务有何影响?未来会有什么新的发展趋势和推进方向?
15. 公共文化服务如何做到大众喜闻乐见?
16. 公共文化服务在数字化建设上目前存在哪些短板?
17.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利用率如何?会不会在设施建设前调研群众需求?
讲座时间
3月15日下午14:00-1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