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师资,按照姓氏拼音首字母次序排序)

韩挺

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党委书记、特聘教授,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双聘教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图学会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教育部工业设计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谢友柏设计科学研究基金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科委创新设计工作站负责人、上海市设计创新中心(智慧医疗健康设计)负责人和市大学生文创实践基地负责人,上海市设计之都促进中心理事。国家级人才青年学者(2019),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计划(2022)、特聘教授(2022),上海市人才计划、全国宝钢优秀教师,唐立新优秀学者,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十佳教育工作者。

胡雪桦

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特聘教授。研究领域包含电影电视、戏剧、后现代方向的电影编剧。其为“东方学者”,美国电影、戏剧工会会员;任上海文化基金会专家、国家文化基金专家评委、美国纽约YI剧院董事;获得纽约州立大学电影导演硕士和夏威夷大学导演博士学位;创立上海戏剧学院电影电视学院;导演电影《上海王》《神奇》《喜玛拉亚王子》《夏威夷传奇》(科波拉监制)《兰陵王》等;2016年“国家精神大奖”和2017东京电影节金鹤奖“电影艺术贡献奖”获得者;2018年美国休斯顿第51届国际电影节上凭借《上海王》荣获“最佳导演”和“评委会最佳电影”等4项大奖;2018年亚太电影节唯一中国评委。

梁莫

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讲师。华中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士学位及建筑技术科学硕士学位,哥伦比亚大学电影创作艺术硕士学位。研究领域包括电影创作、电影项目开发、剧本分析、新媒体叙事。专注影视创作,拍摄的短片入围过圣路易斯国际电影节、洛杉矶国际电影节、米兰国际电影节等多个电影节,其中两部作品在纽约林肯中心首映;关注新媒体及互联网,游戏开发项目获得教育部“春晖杯”创业创新大赛纽约赛区三等奖;曾工作于艾美奖、Visit films、网易、中国联通等多家公司和机构。

倪冰冰

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双聘教师、AI Art Lab主任,上海交通大学电子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与多媒体计算、互动创意新媒体,专长媒体内容生成(AIGC)、视频理解以及端侧智能,是国内最早开展视觉内容智能生成研究的学者之一。现已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IEEE T-PAMI、IJCV等人工智能领域顶级期刊论文20余篇;CVPR、ICCV、ECCV等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A类会议论文100余篇。其所发表论文的Google Scholar引用次数为18000余次,H-因子64,获爱思唯尔2022、2023、2024全球高引学者。此外,其被IBM公司T. J. Watson研发总部评选为2010年全球多媒体与信号处理领域十大新锐之一;2018年被主流科技媒体评选为国际最有影响力的100位华人人工智能学者之一;担任国际计算机视觉顶级会议ICCV2019、ECCV2020、ECCV2022、CVPR2023、NeurIPS2023、CVPR2024领域主席。

王钧

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产业导师,视觉中国集团副总裁。负责视觉中国集团解决方案以及业务拓展相关业务,推动公司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率领团队参与打造视觉数据资产管理系统(VDAM)和视觉人工智能产品,服务国家部委、央媒、地方党媒以及企事业单位,协助广大机构数字化转型升级,对视觉内容进行集约化管理和资产化运营。同时,依托集团海量创意人群,开发创意众包、定制创作等高效灵活的视觉内容生产服务,形成PGC、PUGC和OGC的协同生态。历任上海西门子移动、西门子中国技术总监,诺基亚西门子通信(诺西)BD总监、北京启创卓越科技董事,首席运营官、北京东晨公元科技董事,首席执行官等职务。

萧泓

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产业导师,完美世界控股集团董事长、完美世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南加州大学工程学院东亚理事会理事。1989年获清华大学理学学士学位,后于1991年及1995年分别获得美国洛杉矶南加州大学工程学硕士学位及博士学位。先后获2013年、2015年及2016度“中国游戏产业十大影响力人物”、FEIA 2018年度“上市公司领军人物大奖”、2019年第五届中国经济新模式创新与发展峰会“领军人物奖”、2018年及2020度中国游戏行业协会“优秀企业家金手指奖”、2021中国文化产业投资50人论坛“年度优秀文化上市公司领军人物奖”等荣誉,并担任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教育与创意产业分会副理事长、亚太经合组织中国工商理事会理事、美国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董事、中国移动游戏企业家联盟名誉主席、国际奥委会下属电竞协调联络委员会委员等职。

徐祎

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副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发展心理学硕士,复旦大学电子工程系微电子学士。专注于融合心理学、科技与文化研究的跨学科探索,核心研究领域包括:人机协作,探讨人工智能对人类决策、认知发展和社会互动的影响;网络文化,分析数字时代文化生产、传播与消费的心理机制及对社会文化变化的推动作用;数字鸿沟问题,关注女性和老年群体在技术使用中的差异,致力于实现技术公平。研究方法涵盖实验研究、问卷调查和大数据分析,其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知名心理学、管理学、传播学和人机交互领域期刊,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多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

徐枝新

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助理教授,青年作曲家、声音艺术家、计算机音乐学者,上海计算机音乐协会副秘书长。本科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音乐设计与制作专业,美国辛辛那提大学音乐学院作曲和计算机音乐硕士、博士。研究方向:电子音乐作曲、交互式声音设计、人工智能音乐与多媒体生成。参与广电三维声国标“菁彩声”的制定工作,著有《菁彩声技术应用与制作》一书,担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音乐人工智能节目《嗨!AI——音乐季》的AI技术策划。其作曲及声音装置作品曾多次入选世界顶尖计算机音乐会议及电子音乐节并演出,包括国际计算机音乐大会ICMC、NIME、声音与音乐计算、纽约电子音乐节等。

姚俊

群玉山咨询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中国广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广告智库专家,兼任中国传媒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深圳大学客座教授和武汉大学兼职指导教师。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英国Essex大学管理研究学硕士。拥有24年广告传媒公司运营经验,擅长商业分析、市场营销、品牌传播等领域,曾服务索尼、亚马逊、百事、雅培、宝洁、京东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代表案例有建党百年标杆作品《重逢》、二十大特别项目《撑天》、深圳特区四十周年城市品牌片《为什么要有深圳》、公共议题《苔花公约》等。历年来担任国内外各大奖项的终审评委,多次荣膺行业殊荣,被授予“广告行业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国当代杰出广告人”等。

张伟民

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院长、长聘教授,长期从事跨学科复合性人才培养与研究工作。研究领域包含创意产业管理、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材料科学与工程。曾先后担任热处理与表面工程智能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等职务;2006年末至2010年任上海交通大学人事处副处长;2010年至2016年任上海交通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2016年起任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党委书记;2017年12月起任党委书记兼院长;2024年起任长聘教授、党委书记兼院长;2025年起任长聘教授、院长。曾获中国高校科技进步(技术发明类)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