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速递|文创赋能,焕活古城:基于慈城文化的数智转译和创新表达(三)

文创学院 2025-07-14 51
千年古城,青春慈城。7月11日至14日,受浙江省宁波市慈城镇政府邀请,上海交通大学文创学院“文创赋能,焕活古城”实践团队赴慈城古县城,深度调研历史建筑、非遗技艺、民俗文化等资源。团队依托文创专业优势,聚焦文旅开发、IP打造、传播策划等方向,精准对接当地文旅部门需求,致力于输出切实可行的数智转译和创新表达方案,赋能慈城文旅可持续发展。

深度走访

7月13日,上海交通大学文创学院“文创赋能,焕活古城”暑期社会实践团赴半浦村进行专题调研,半浦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戚丹锋为实践团进行村情讲解。半浦村,古称“灌浦”,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古村历史底蕴非常丰厚,现存有区级文保点24个,包括民国时期兴建的西洋建筑半浦小学,还有中书第、周家祠堂等明清古建。半浦村是宁波少有的渡口古村落,因为靠近姚江,特殊的地理位置还造就了半浦村繁荣的渡口文化。现场交流中,实践团就村落场景拍摄Vlog及活动录音安排进行了讨论,后续将用于数字化传播与记录。

随后,实践团走访本村的半浦小学。该校始建于1996年,因当时周边学生上学不便,由社会各界捐钱捐物建成。为更好的服务半浦村主题文旅发展战略,半浦学校现扩建为研学乐园,保留原小学建筑格局,为宁波及周边地区学生提供2至4天课程,内容包括跟读、田间劳动、阅读写作学习等。

最后,实践团来到半浦渡口。该渡口古称“鹳浦古渡”,慈城古镇与上下游货物、客商皆在此转运。三百余年前,渡口畔建起一座五万余册藏书的开放式藏书楼“二老阁”,规模可比天一阁,渡口人家自此书香氤氲、家训森严。如今,古渡江阔天低、水波依依,昔日码头与藏书楼旧址仍在,实践团沿堤岸踏勘,记录渡口现状素材。

自7月11日启动以来,实践团在实地调研之余同步进行着慈城数智转译与创新表达方案的推进。16名成员按成果产出方向分为IP创意组、AIGC应用组和新闻宣传组。灯光常明的深夜是团队成员们集中智慧、深化研讨的宝贵时光,日间调研的收获常在此刻探讨中沉淀与升华。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各组同学围绕调研记录与方案难点,积极讨论、高效协同,持续推进并日臻完善方案设计,为最终结营仪式的成果汇报展示做好准备。

结营仪式

7月14日,为期四天的慈城文旅创新设计调研活动圆满落幕。结营仪式上,实践团的学员以“千年古城,青春慈城”为主题,集中展示了涵盖IP设计、AIGC创意、宣传传播三大板块的文旅创新方案。慈城古县城旅游公司副总经理赵水娇、产业招商部副经理裘玲莉,慈城镇国庆村党总支书记助理赵舒妤、黄山村党总支书记助理詹岩川、龚冯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曹铭洲、半浦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戚丹锋,上海交通大学文创学院CG创意与科技实验室负责人王禹、团委书记兼学工办主任陈雪萍、团委副书记叶子多等出席,共同见证这场传统文化与青春创意的碰撞成果。

成果汇报环节由IP创意组率先展示了小组设计的核心IP形象“年叽叽”——一个诞生于药商水缸、头顶灵芝的古灵精怪年糕精灵。以慈城年糕与药商文化为魂,年糕精灵“年叽叽”串联起慈城古镇的文化记忆,团队围绕此形象推出了系列“慈城有礼”衍生品,涵盖传递慈孝文化的“养生三部曲”和更受年轻受众喜爱的萌物家族周边,以及融合慈城四大文化元素的年味大礼包等。“年叽叽”及其衍生体系的设计构想,为慈城文旅IP创新发展提供了青年大学生的力量,未来潜力可期。

随后,AIGC 创意组向大家展示了小组以 “打破传统严肃印象”为目标打造的多元方案成果。AIGC创意组致力于通过数字技术活化传统文化,推出“年糕的N种食法”等创意短片方案,并提出开发非遗泥金彩漆数字化、“中草药交互装置”等构想。此外,AIGC创意组还推出了串联线下景点与线上故事互动的交互插画地图,用户可跟随插画地图指引探索景点、解锁剧情并获得电子证书。这些创新尝试有效探索了数智技术赋能文旅体验的多元可能性,为慈城吸引年轻客群、打造沉浸式目的地提供了新思路。

最后,新闻宣传组聚焦年轻化传播策略,汇报其高效产出的系列宣传内容。一方面即时产出并报道每日景点探访调研等多篇新闻稿,全程记录调研进程。另一方面,小组成员立足小红书、抖音等平台特色,制作景点打卡和转场类系列短视频,以活泼的快节奏展现慈城活力场景。同时整合素材,计划剪辑纪实Vlog以深度呈现实践故事。在新闻宣传组的全程记录和精心打磨下,精准、高效的传播成果已初步完成,希望能够借此机会持续为提升慈城在年轻市场的认知度与吸引力注入动能,助力“青春慈城”形象深入人心。

慈城古县城旅游公司副总经理赵水娇在结营仪式上高度评价团员:“三天完成了至少常规两周的工作量!”学生们在短时间内对慈城文化的深入了解,尤其是将四大文化在产品与宣传中深度的融合,让她倍感惊讶。她特别提及“年叽叽”IP对药商精神、慈孝文化成功的年轻化转化和插画地图、中药茶包等成果的市场潜力,表达了深化“文化+年轻化”合作的意愿。

团队指导老师、文创学院CG创意与科技实验室负责人王禹表示,团队成员们连续熬夜攻坚,用IP串联文化、以交互和游戏化方式拉近游客与古城的距离,这种创造力令人震撼。不同专业背景的同学鼎力合作产出的手绘插画地图、角色设计,更是展现了跨学科合作的力量。希望双方可以继续深化合作,持续挖掘慈城文化,让千年古城在青春创意中焕发新生。

回顾总结

随着结营仪式的落幕,实践团踏上归途,上海交大文创学院赴宁波慈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暂告一段落。然而,这场关于数智转译与创新表达的探索仍未停止,回到学校,实践团成员们将继续深化相关方案,群策群力产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与成果,架起校地深度合作的桥梁。

以文创之笔,绘古城新生。实践团用脚步丈量古镇街道,用智慧打造“年叽叽”IP形象,用创意赋能千年历史,用镜头捕捉青春慈城,生动展现了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文化使命感与创新活力。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当千年古城的厚重底蕴遇见交大学子的无限创意,我们坚信,慈城的文化生命力将在传承与创新中生生不息,绽放永恒魅力。步履未歇,未来可期,慈城的故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