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青春慈城。浙江省宁波市慈城镇是江南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县城,这座享有"江南第一古县城"美誉的千年古城,正站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点上。2006年,其古建筑群被列入国务院批准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内孔庙、古县衙等历史遗迹,承载着深厚的文化记忆。如今,宁波市政府出台专项政策助推慈城镇的古县城“三步走”计划,从平台打造、项目建设、资源集聚等方面发力,助力慈城明确功能定位、完善设施、招商引商、深挖文化、发展周边产业,推动文旅发展。
受当地政府邀请,7月11日至14日,文创学院党委书记韩挺带领实践团师生20人前往宁波慈城,正式启动“文创赋能,焕活古城”暑期社会实践实地调研活动。实践团积极运用专业优势,聚焦文旅开发、IP打造、传播策划等方向,精准对接当地文旅部门需求,致力于输出切实可行的数智转译和创新表达方案,赋能慈城文旅可持续发展,将高校的“创新流量”转化为传统文化与文旅产业的“发展增量”。
开营与初步调研:
以青春之我,赴千年之约
7月11日,实践活动在慈城镇布政房拉开帷幕。开营仪式由慈城镇团委书记金贤芳主持,宁波江北团区委副书记刘跃中、慈城镇党委委员何莹、慈城古县城旅游公司副总经理赵水娇等人出席。
仪式上,刘跃中对实践团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强调宁波作为经济中心和文化高地,为青年人才提供了政策支持,诚邀交大学子参与未来发展。何莹和赵水娇分别从历史发展与文旅发展现状两个方面对慈城镇进行介绍,何莹指出“千年古城,青春慈城”的建设理念,期待高校师生以青春视角激活传统文化。
韩挺发表致辞并向江北区及慈城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强调文创产业破解之路需汇聚政校企多方视角,共同推动文化活化与非遗创新,并期待以此次实践为契机,深化交大与宁波的连接。最后,韩挺殷切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本次实践,以行促知、赋能地方,发挥文创专业所学,不断强化使命担当,为国家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最后实践团团长熊渃芯代表团队汇报了项目背景、亮点和预期成果,双方围绕文旅产业发展进行深入交流。
仪式结束后,实践团立即投入实地调研,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走访首站慈城镇地标性建筑——古县衙和孔庙。同学们考察了古县衙内设置的新媒体技术交互装置与沉浸式体验,并在文创店调研记录当地以县衙文化为核心的衍生品设计,激发后续创新思路。随后实践团前往孔庙参观调研,通过与“夫子有礼”文创店负责人的深入访谈,了解并总结传统文创产品受众认知和创新痛点。调研中,团队成员纷纷表示,慈城的文化厚重感激发了他们对数智转译的思考,计划通过数字技术拉近古城与年轻群体的距离。
深入文化专题探访:
用脚步丈量古城,看科技创新赋能
7月12日,实践团继续深化调研,聚焦慈城非遗技艺和数智化应用。先后参观了展示古代科举制度的仿古建筑群校士馆和明代建筑冯岳彩绘台门所在地冯岳故居,目前冯岳故居已创新为“母亲的艺术展馆”,主要展出女红、刺绣等民间工艺作品,成为研究民俗符号的生动教材。最让同学们印象深刻的是在走访调研过程中与75岁泥金彩漆非遗传承人李光昭先生进行的深度交流。李老先生详细介绍了泥金彩漆制作的六大流程和二十多道工序,每一道都凝聚着匠人精神。随后,团队探访药商博物馆,系统了解慈城中医药产业的历史,并收集了大量药商文化IP素材。
下午,实践团一同体验了“一梦入大唐”VR项目,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穿越”唐代,感受市井繁华。沉浸式科技应用为团队提供了数智转译的直接参考,启发大家将传统元素与AI、AR技术相结合,实现文化活化与创新。
7月13日,实践团走进半浦村,在这座有着800余年历史、保存了24个文保点的古村落里,重点调研半浦美术馆、渡口文化、藏书楼遗址等,并走访了现已转型为研学乐园的半浦小学。行程中,同学们讨论了实践Vlog拍摄和数字化传播计划,思考如何将半浦村相关元素融入文旅IP设计。
通过前期实地考察学习的积累,实践团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传统与科技的碰撞。这种融合不仅是多元技术的巧妙应用,更是文化传承的创新路径。自7月11日启动以来,在指导老师王禹的带领下,团队在实地调研之余按成果产出方向分三组同步推进慈城数智方案。各组同学围绕调研记录与方案难点,积极讨论、高效协同,持续推进并日臻完善方案设计,为最终结营仪式的成果汇报展示做好准备。
结营仪式与成果展示:
文创赋能,焕活古城
7月14日,活动进入尾声。结营仪式上,赵水娇等慈城方代表出席,实践团以“千年古城,青春慈城”为主题,集中展示了阶段性成果。从"年叽叽"IP到配套周边衍生品,从AIGC创意短片到可交互插画地图,从即时报道到短视频打卡,经过连续数日的头脑风暴和通宵达旦的方案打磨,实践团交出了一份内容丰富,涵盖IP设计、AIGC赋能文化传播和融媒体传播策划的文旅创新方案。
赵水娇对团队阶段性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同学们在短时间内对慈城文化的深入了解,尤其是将慈城四大文化在产品与宣传中的深度融合,让她倍感惊讶。王禹高度赞扬了同学们的创造力与拼搏精神,指出不同专业背景的同学通力合作产出手绘插画地图、角色设计,充分展现了跨学科协作的力量。
总结与展望:青春创意点亮古城未来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实地调研活动圆满收官,四天的实践虽然短暂,但团队成员们用实际行动和专业所学回应时代需求、贡献青春力量。团队通过四天密集调研和创新设计,输出一系列数智化方案,实践充分体现了文创赋能的路径:以数字技术为桥梁,连接传统文化与青年市场,实现“数智转译”和“创新表达”。活动不仅夯实了团队专业技能,让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服务地方发展的创新方案,更在实践中强化了青年学子文化强国使命担当。
千年慈城,在文创与数智的加持下,在青春力量的注入下,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迈向“青春慈城”的新篇章。文创学院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的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持续探索文创产业新模式,践行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