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前言
每年金秋,是创基金终极答辩之时,也是ICCIer们从0到1实践收获之际。金秋之前的暑假,每个项目都在推进中,实践的脚步不曾停歇。2023级的创基金,从播客到线下全女社群,从穿戴甲到送礼指南,创意纷呈,欢迎大家共同关注。
项目概述
「文创空间站 4.0」立志助力文创学子从校园迈向职场,填补学业和产业之间的信息沟。剖析文创领域,产业繁荣用人需求多,可文创学生想精准对接岗位,掌握行业资讯是关键。但市场上「文创」垂直求职产品稀缺,虽有泛文科求职账号能借鉴,可如何融合文创特质与内容、渠道实现高效转化,仍是难题。「文创空间站」用 peer coaching 朋辈交流搭建求职信息共享平台,凭借链接校友资源,填补文创垂直求职空白,为学子提供精准服务,输送高素质人才,推动产业繁荣。一方面将构建矩阵、精研内容、支撑创新升级;另一方面雕琢专题栏目,保品质、增趣味、强互动,提升品牌影响力。并且深挖微信生态渠道,整合资源促用户活跃、留存与转化。最后依托行业洞察与数据剖析,迭代内容框架,为文创行业提供前瞻洞见。
项目进展
人才报告调研
- 明确调研对象为文创产业从业者、文创企业中层管理者及文创产业毕业生,覆盖多个相关行业。
- 规划问卷设计定稿、发放渠道确认(线上线下结合)、联络名单确定等前期节点,并计划进行月度进度跟进。
- 《文创人才发展报告》的章节框架(包含行业现状、调研分析、全球比较、案例分析、趋势解读、战略建议)和时间规划已初步设定。
IP运营
- 确立各社媒平台(公众号、视频号)的月度内容更新计划(如各栏目更新、视频号大事件)。
- 制定曝光量提升策略(如抓住秋招/暑期节点、利用热点)。

项目运营
社媒矩阵策略
社交媒体矩阵运营:主要依托微信公众号(含多个子栏目:CC Talk, CC Career, CC Info, CC Intern)和视频号进行内容发布与更新。
内容运营策略
- 保持固定更新频率(如每月多篇公众号文章、视频号内容)。
- 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如秋招、暑期)和高热度话题提升流量。
- 持续运营并探索优化运营逻辑。
调研执行
- 问卷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发放。
- 有明确的进度管理(月度跟进填写进度和反馈)。
- 数据回收后进行整理分析。
- 报告撰写: 基于问卷、访谈、案例研究收集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趋势研判并引入成功案例,最终形成报告。
项目发展潜力
核心目标达成
- 影响力提升:强化“文创人才成长空间”的定位,实现品牌声量的持续增长。
- 专业价值沉淀:成功发布年度《文创人才发展报告》。
项目延续性
- 继承运营:计划由下一届文创相关学生团队接手继续运营该项目。
- 扩大规模:计划发展并扩大运营团队。
- 标准化交接:强调设置交接过渡期和建立标准化操作流程(SOP)以确保项目的平稳过渡和可持续发展。
共创导师

德必集团人力资源总监
刘喆总为《文创人才发展报告》的框架构建、数据收集分析、报告撰写以及社媒矩阵的升级运营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和意见,对项目的长期发展给予了深刻且珍贵的指导。以专业的角度和资深的产业经验为文创空间站提供了独到且宝贵的策略与思路,并弥补了学生项目中学生思维的局限,拓宽了文创空间站发展的思路。
组员介绍

黎澄澄
如何从学生思维转向职场思维?学业和事业之间该怎么无痛衔接?我想这是所有学子都会经历的挑战。从前辈手中接过以peer coaching为核心价值的文创空间站,让我看到了这个痛点问题的解法。同辈互助的理念不仅贯穿了整个项目实践,更是给我带来了通往职场和人生道路的启发。希望这个薪火传承、承上启下的接力棒能更好地为文创学子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和向未来的勇气。

从学长学姐手中接到文创空间站这个项目,我感受到项目基础的完善和成熟,离不开学长学姐们的不懈努力。在运营文创空间站这个项目的过程中,我学习到如何运营一个已经初具雏形的IP矩阵,形成了流程健全的日常运营全流程。对于我们文创空间站4.0来说,如何解决流量破圈的难题也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方向。我们也将继续努力,让文创空间站继续发展,更好地为文创职场小白们提供符合大家需求的信息资源服务。

文创空间站一个积淀深厚、节奏紧凑的团队,在实际推进工作的过程中,我逐步体会到一个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不仅靠点子的创新,更靠执行的细致与稳定。在接手日常工作的过程中,我体会到项目不是一个人的舞台,而是一次次协作的打磨,这种从1.0到3.0的迭代过程,对我来说尤为珍贵。未来,我们也希望项目能始终保持成长的节奏,也成为更多人的启发。

张栩铭
参与“文创空间站”项目的过程中,我深入理解了文创人才培养的真实需求。我们通过系统整理求职与实习干货、策划行业从业者访谈、调研各类岗位能力模型,并最终输出面向高校的人才产业报告。这些实践让我们意识到,文创行业对复合型、实践型人才的需求正在不断增长,而高校培养体系在课程内容、实战机会和行业对接机制上仍有提升空间,连接学生与行业、推动高校教育与实践接轨,是文创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