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起,纪录片电影《中国梵高》在荷兰院线放映。据当地电影文化评论人说,“It was quite the talk of the town”。这是由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教师余天琦博士担任制片人,和她的父亲余海波共同担任导演的纪录片电影。
在今年11月举行的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节(IDFA),《中国梵高》入选全景单元,受邀进行世界首映。当电影在荷兰古老的电影院Theatre Tuschinski Pathe(1921年建)最大的放映厅一号影厅放映时,全场座无虚席。首映结束后,荷兰 Trouw 杂志给了4星,并且评价“非常感人( very touching ★★★★)”, 荷兰国家日报 de Volkskrant 强调影片提供了“一次令人震惊且鼓舞人心的经历(an equally shocking as inspiring experience.)”。电影节安排的5场放映在电影节开始前就全部订完。
《中国梵高》纪录片电影从2011开始筹划至今,经历了5年的拍摄、剪辑,后期制作,终于完成。电影拍摄了一个叫赵小勇的农民工,在深圳的大芬油画村,从事制作梵高油画的高仿复制品近20年。影片呈现的不仅是一个画工追求梦想、通过艺术改变命运的故事,还讲述了在这路程中的挣扎和挑战。在国外的电影节上,类似的关注中国底层现实的纪录片和电影很多,但《中国梵高》带来了与众不同的内容。它具有一个国际化的视野,把中国放到了全球化的市场中的一环里,来讲故事。它将我们又引到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思考上来。中国目前正经历产业结构转型,因此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也正面临必然的改变。这部纪录片用赵小勇的生活的转变来反射国家、时代的大转折。
余天琦博士曾在英国留学,长时间的异国生活和学术影响,让她开始关注父亲在大芬村采集的素材,并开始着手筹划纪录片拍摄。受邀回国到上海交大文创学院任教后,她开始了解和思考中国文化产业创意、创新、创业的现象,重新审视全球经济下个人生存和艺术理想之间的碰撞,当代中国人从复制到创造的转型。12月17日晚,《中国梵高》将受邀在上海余德耀美术馆与公众分享片段。目前,该片已收到多个国际电影节的参赛、展映邀请。余天琦表示,希望有更多的人,特别是青年一代,能通过这个和中国现实密切相联的纪录片,感受和思考这个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