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秩传承,砥砺同行 | 文创学院赴内蒙古呼和浩特开展养老产业调研

文创学院 2019-08-01 5517

党的十九大为我国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绘就了一副宏伟蓝图,将养老事业融入党和国家发展全局,为“老有所养”老龄事业取得突破和新进展指明了方向。按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导意见,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以下简称“文创学院”)的研究生们结合自身的专业特色和专业能力,以文化养老为引领方向,前期通过对上海地区养老产业的深度调研,已初步对国内的养老产业有所了解。7月25-28日,文创学院“七秩传承,砥砺同行”暑期实践团前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以下简称“呼市”)开展养老实践调研,通过走访当地养老机构,进一步了解中西部二三线城市的养老产业状况,并就新型养老模式和“互联网+”智慧养老模式提出建设性意见和探索合理的优化方案。

走进养老机构,调研产业类型

7月25日,实践团成员前往第一站福康老年公寓,该老年公寓位于呼市郊区,是一所医、养、教三位一体相融合、医院科室齐全的“AAAA”级养老院。

通过实地走访,实践团发现福康养老院基础设施配套较好,除了具备扶手、24小时呼叫铃等,每个房间的的房间号都会投影在地上,减少了老人心脑血管等疾病引发的风险。此外,除了设备的完善,福康养老院还努力挖掘和培养老人们的兴趣爱好,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满足其精神层面上的更高需求。养老院的席明一老人在退休前是一名文艺工作者,进入福康养老院后在院方的支持下,成立了自己的书画兴趣小组,吸引了养老院内不少对书画感兴趣的老人加入。

同时,福康养老院也是呼市首府唯一一家有党支部和服务老党员机制的养老机构。养老院定期开展党员活动,致力于打造“银龄红”品牌,党员们所在的房间都会有专门的红旗标志,楼梯间也随处可见老党员们殷殷寄语的图片资料。院方还在院内疗养老党员的建议下设立党员活动之家,定期举办活动。

7月26日,在首日对于私人养老机构的调研之后,实践团来到了呼市最大的公办公立养老机构——呼市老年公寓,该机构为民政局下属二级单位。实践团成员们希望能够深入比较和挖掘公立养老机构与民办机构的不同之处,并借此机会与更多的老人开展对话,在了解他们各方面实际需求的同时,共同回顾祖国70年来的光辉发展历程。

据工作人员介绍,该老年公寓于2015年4月起正式运营,目前共有两栋居住楼开放,140余个床位,仅用了四年多点的时间就已经实现了100%的入住率。公寓新一期的试点工程已完成建设,将择机投入使用,届时一定会带给老人们更多耳目一新的居住体验和环境。目前居住在公寓的老人中,可自理老人人数约为2/3,介助以及介护老人人数约为1/3。房型分为标准间和套间两种,均为单间单人居住,房屋面积也都适宜长者居住和生活,其中套间还增加了起居室及厨房等辅助设施,真正实现了犹如“居家养老”的人性化设计和服务。

当日,实践团还先后与三位老人进行了亲切地交流访谈。话题从他们在养老院的日常作息,到他们的养老选择,以及他们在漫漫人生旅途中为国家、社会发展坚持不懈奋斗的光辉故事。交谈每每在接近尾声时,老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表达他们对新时代夕阳红生活的无限满足与感恩,令人情不自禁动容的还有他们那发自内心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美好祝愿。情之深,意之切,令团员们内心波澜起伏,久久难以平静。

7月27日,实践团成员们来到了距离呼市市区距离较远的祥如老年新村公寓。祥如公寓整体的占地面积非常大,超过200亩。园区内还建有近3亩大的人工湖,供老人们休闲散步。

为丰富入住老人们的娱乐生活,湖边还专门搭建有符合老年人审美的大戏台,每个月都有文艺团体前来进行慰问演出。谈到戏台搭建,以及二期的知青文化村项目建设,祥如公寓的负责人王经理表示:“新村公寓基础设施规划充分纳入了文化和情怀因素,以使老人们能够充分追忆青春,找回曾经的记忆,安度幸福晚年。”

在祥如老年公寓与多位老人及老人子女的沟通中,实践团成员发现,每一代人不同的际遇会直接影响和决定他们的知识结构与认知事物的态度。实践团成员们所感知的祥如老年公寓“地处偏远、不够繁华热闹”,却恰恰就是老人们所看重的基础环境要求。类似的情形对本次社会实践也提出了一个很好的警示,那就是实践团在调研过程中一定要全力克服主观方面的认知偏差,一切从实际出发,围绕调研对象和客体展开深度交流,才能真正有所收获和提炼,最终所得出的调研结论,才能更好地为当地养老产业的发展提供有效借鉴。

走向街头,深入田野调查
实践团在对呼市私立及公办的养老机构有了较为详实的了解之后,也与多位实际居住在不同类型养老院的老人们开展了深入交流。7月28日,实践团将把目光转向目前处于居家养老状态的老人群体,通过在呼市的街道、公园和广场上随机进行现场访谈,以此比较两类老人对养老和老年生活的观点与看法。

实践团兵分两路,一组前往当地的社区街道,另一组则去往呼市深得老人们青睐的青城公园。通过上午与多位老人的交谈,实践团总结发现,每当谈及自己的儿女时,老人们无一例外地都显露出自豪又喜悦的表情。虽然孩子们大多都在外地工作而无法傍身照顾,但他们在另一座城市扎根立业的能力又让老人们感到骄傲和安心。这也许是我国“四一二”家庭状况一个显著的现实缩影:父母身体健康,儿女生活独立。处在上述境地里的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更注重挖掘和培养各种兴趣爱好,以丰富的业余生活、乐观的心态和健康的身体为大家庭做出更多贡献。

此外,受访的老人们普遍都认为国家目前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每个人都切身感受到了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然而,一个不可否认的现实是,退休后的他们依然需要面对与自身和子女利益攸关的住房、医疗、教育三个难题,而养老也恰恰与这些难题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跟党走,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呼和浩特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当地特色的民族风情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值得实践团成员们细细探寻,而内蒙古人民争取独立解放、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历史,更值得实践团成员们学习。

成员们追随习总书记的足迹,走访了内蒙古大学图书馆,感受习总书记对于青年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殷切期待与嘱托;

成员们前往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乌兰夫纪念馆,感受内蒙古自治区首任党委书记、主席,国家副主席、副总理,党和国家领导人乌兰夫同志,切身学习他为维护内蒙古统一和解放内蒙古,以及此后为新中国建设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实践团同时参观了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博物馆之一,也是国家一级博物院——内蒙古博物院。通过参观,实践团成员充分了解了特色的“草原文化”。从古至今,草原文化的变迁藏在山川湖海中,也同样藏在文物里。在博物院追溯历史,在深感人类社会有迹可循的同时,从历史中获得前人宝贵的经验。正如聆听老人们讲述的故事,他们身上的褶皱,是光阴的见证,他们讲述的那些过往,则可被视为历史的存证。

此次呼和浩特调研之行,实践团成员们深入多种不同类型的养老机构,与一线工作人员和入住老人交流,切身感受到了呼市养老产业的发展,对目前中国的养老产业现状也有了更多的了解,深刻领会了“行万里路,知中国情”的主题宗旨,培养了家国情怀。同时,大家跟随习总书记的步伐,在自治区首府感受革命历史,忆苦思甜,感受祖国七十年的蓬勃发展。实践团成员们纷纷表示,此次实践调研收获的不仅仅是响当当的数据,更有其后对诸多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凝练,必将通过自身专业为祖国的发展添砖加瓦。相信此次呼市之行,只是另一个旅程崭新的起点。文创人对真知的探索,将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