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前言

近期,三星堆考古热潮迭起,不断出土的文物,让公众体会到了青铜文明的独特魅力。同时,包括20日新近发布的首个“三星堆”主题沉浸式创意交互型数字文创项目在内的各类“考古+文创”的创意项目不断推出,进一步拉近了公众与考古的距离。受此感召,本期《文创产业调研》课程,ICCIer们将走进良渚文化遗址,探源中华文明。

对于良渚文化遗址,习近平总书记还在浙江工作的时候就已经高度重视,他说:“良渚遗址说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把它保护好。”习总书记一直强调要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他还说“我们要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

考古与文创的结合,既能成为考古走向公众的桥梁,也极大地丰富了文创产业的发展潜力,让文化服务国家的整体发展。此行,期待ICCI 的学子们能够有更多领悟。

本次调研得到了良渚文化遗址管委会和良渚博物院的大力支持,我们还有幸邀请到良渚博物院的周黎明院长亲自授课,深深感谢!

《文创产业调研I》教学团队

王昊青博士(珍珠老师)

王维博士

调研机构介绍

01 良渚博物院

良渚博物院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街道美丽洲公园内,是一座收藏、研究、展示和宣传良渚文化的考古遗址博物院,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由英国著名建筑设计师戴卫﹒奇普菲尔德设计,建筑非常简洁,突破了具象形态的束缚,体现了艺术与自然、历史与现代的和谐融合。建筑荣获由知名杂志《商业周刊》和《建筑实录》评审的“最佳公共建筑奖”。

(图片来源:良渚博物院官网)

博物院常规展览面积4000余平方米,分为3个展厅。常规展览的主题是: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展览依托“水乡泽国”、“文明圣地”、“玉魂国魄”三个展厅,全面、立体、真实地展示了良渚遗址和良渚文化的考古成果、遗产价值,体现了良渚文明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贡献。

(图片来源:良渚博物院官网)

良渚文化距今约5300——4300年,院内共展出良渚文化时期玉器、石器、陶器和漆木器等各类珍贵文物600多件(组)。展览力求创新陈列理念、合理运用先进的展示方法和手段,努力实现传播方式多元化,将博物院传统展示与数字化展示等手段相结合,合理使用大型油画、场景复原、数字多媒体及3D打印等新技术,加强观众在实体文物中参观的感受,扩展了博物院的有限展示空间,为观众提供个性化的数字化展示服务。

(图片来源:良渚博物院官网)


02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良渚文化分布的空间范围非常广阔,包括长江下游太湖流域36500平方千米的区域面积。通过科学的测定,良渚文化的年代为距今5300-4300年,持续发展约10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考古学文化。良渚文化分布范围虽然如此之广,但是它有一个中心地区,那就是位于杭州市余杭区境内(主要集中在瓶窑镇和良渚街道)的良渚遗址。良渚遗址是良渚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中心。

(图片来源: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官网)

良渚遗址的核心良渚古城遗址,以反山墓地出土玉器的类型、功能、纹饰与用玉制度,体现了文化特性——礼制的影响。它的出土玉器无论是文化含义还是制作技艺,特别是反山墓地“琮王”所展现的良渚玉器最为经典的纹饰“神人兽面纹”,展现出中国两河流域农耕文明的信仰特征。良渚遗址代表了中华文明起源阶段稻作农业的最高成就,并经由它所代表的良渚文化对其后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发展拥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可实证中华文明的发展特征——多元一体,并真实、完整地保存至今,它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杰出代表性的东亚地区史前大型聚落遗址。

(图片来源: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官网)

更多考古资料请至:https://www.lzsite.cn/classinfo.aspx?classid=1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官网查看。


 特约嘉宾


周黎明

1979年1月生,江苏徐州人,吉林大学考古学系考古学专业毕业,获历史学学士,曾任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文物保护科(申遗科)科长、杭州市园林文物监察支队良渚遗址文物行政执法大队副大队长、中共杭州市余杭区委组织部办公室主任,现任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院长。长期从事良渚遗址的研究、保护、管理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曾参与良渚遗址中的天打网遗址、横圩里、后杨村遗址的考古发掘。发表《试论中国南方新石器时代居民的种系源流》《流转与传承——良渚文化对周边文化及后续文化的影响》等论文若干篇。


调研问题

1.良渚古城遗址包括“良渚古城+瑶山遗址+外围11条水坝”共114平方公里,其巨大规模和复杂程度全球罕见。目前良渚地区仅有一个良渚博物院和规划中的考古博物院,良渚古城遗址是否考虑开放考古过程供游客参观,让游客体验一件文物从出土到入馆的全过程,近距离观察到一个活的良渚?

2.良渚作为文化遗产类的项目,往往具备许多的任务,例如需要向大众展示其特色,讲诉好良渚的故事。那么在当今社交媒体时代,良渚博物院吸引年轻人和游客们的传播策略是什么呢?

3.对于文物在“后申遗时代”的保护利用和传承,良渚遗址公园有做哪些方面的创新和突破?

4.良渚遗址公园运用5G、AI、AR等数字技术进行遗产的监测和展示,具体是运用在哪些方面呢,比如城墙的全景还原,或是玉器的修缮?新技术的运用是否足够深入,而不只是增加观赏方面的美感度?

5.近年来数字技术发展迅速,加上新冠疫情的出现,很多博物院推出了云游博物院的服务,良渚博物院也推出了许多云直播展览项目。良渚是如何看待博物院参观的"云化"的,以及这样的参观方式给博物院带来的收益体现在哪里?

6.世界遗产保护需要怎样的跨学科人才,对文创专业的学生有什么样的期望?

7.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需要怎样的理想和热情?博物院怎样吸引和留住人才?

8.文管和遗产保护行业的年龄分布情况是什么?目前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如何?

9.国家政策对于地方融资的限制有没有对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融资造成影响?

10.我们了解到当地很多中小学会前往公园进行社会实践教育,针对这样的群体我们是否会进行收费,作为一个政府为投资主体的项目,我们如何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取得平衡?

11.良渚在整合营销采取的是何种策略,对各部分营销渠道的大概占比是如何分配的?不同品牌营销的方式的效果如何,对于文化古城来说哪种营销方式是效果最好的?

12.良渚博物院在品牌打造上和其他同类博物院比如说“中国文字博物院”、“殷墟”差异的点在哪里?有没有什么差异性的优势?


调研安排

07:45 从紫竹园区出发前往余杭良渚博物院

11:00 抵达良渚博物院并参观(40 分钟)

11:40 离开良渚博物院,赴大屋顶(车程5 分钟)

11:45 参观大屋顶并在大屋顶用餐(60 分钟)

12:45 离开大屋顶,赴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车程15 分钟)

13:00 参观遗址公园(90 分钟,南城墙遗址、莫角山遗址、反山遗址)

14:30 离开遗址公园,赴遗产监测中心(车程2 分钟)

14:40 在监测中心会议室参加良渚文化专题讲座(90 分钟,主讲人:良渚博物院院长周黎明)

16:10 参观遗产监测中心(20 分钟)

16:30 遗产监测中心食堂用简餐

17:00 离开,返回上海




《文创产业调研》课程简介

《文创产业调研》是ICCI产教融合型课程,贯穿硕士研究生第一学年(《文创产业调研》I)和第二学年(《文创产业调研》II)。秉承上海交大文创学院国际化、学科交叉、产业导向的教学理念,课程由文创产业调研、文创项目实训、文创企业实习和基于案例研究的课堂授课研讨四个部分组成,由学院中英文国际教学团队联合文创企业和企业家共同展开,旨在打通课堂与产业的边界,提升学生对文创产业的认知和研究水平,培养未来文创企业管理和领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