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世界博物馆日临近之际,西岸美术馆将于5月13日举办“未来,问题意识——2023年未来策展人论坛”,联合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未来博物馆工作室发起馆校合作,邀请来自海内外杰出青年策展人齐聚西岸,探讨面向未来的策展方法、策展内容与策展机构发展趋势,向公众展示最前沿的策展脉搏,共同畅想策展的未来。

未来策展人论坛旨在搭建新青年策展人与未来策展人之间的对话平台,由此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专业沟通平台,助力策展与策展思路在中国的发展和国际化的交流。


论坛议程

首届未来策展人论坛活动将围绕“未来方法”“未来结构”和“未来挑战”展开研讨,以三个主题论坛的形式呈现:

⏳13:00-14:00

主题一未来方法:新一代的策展方法

本环节,嘉宾们将探讨新兴的策展方法及其可能性。面对技术与媒介的发展,文化生产的方式与问题皆处于“动荡”中,策展人该如何创造性地思考和实践数字化展览、新的公共性与组织方式,如何与人工智能及元宇宙等带来的技术想象和平共处?社交媒体时代和人工智能时代接踵而至,让这一讨论与思考显得尤为重要与紧迫。

主持人:黄淞浩

研讨嘉宾:程然、Jérémie Thircuirs、缪子衿


⏳14:15-15:15

主题二未来结构:策展的新工作组织

在当代艺术流行化和大众化的今天,策展工作除了发生在美术馆和画廊等传统展览内,也已成为综合业态、社区规划、城市发展中叙事性环境构建的一部分。艺术、商业、艺术家工作室、综合体业态与学术机构是否能呈现出一种新的开放式组织结构?在新结构与传统结构的利弊争论中,策展人如何在新的组织方式中工作?“Curation”?“策展”?当行业的实践者们面对着全新的维度与环境时,这一迷失在转译中的定义应该如何被重新翻译?我们对未来的期望是什么?

主持人:陈鋆尧

对谈嘉宾:陈嘉莹、王东、项偞婧


⏳15:30-16:30

主题三未来挑战:围绕策展的问题,主题,可能性,以及策展的延伸

谈及未来之前,我们可以快速回顾历史:在当代艺术语境下,策展实践的历史并不长;在学术框架下,相比于其它人文学科,策展作为专业学科进入大学体制的历史就更短促了。因而年轻的策展实践必然会面对更多元化的发展,未来挑战也由此而来。今天,得益于便捷的移动互联网,全球资讯的在地传播,跨学科和跨行业的新实践,以及年轻人的个性化选择,一方面策展变得更加风靡,另一方面策展的概念也愈加令人迷惑。对此,未来的策展和策展人将面对什么?我们又将如何发展策展?人们是否可以如同策划一场画展一样策划一座城市?又或者我们是否可以极度缩小范围——策展一顿难忘的晚餐?

主持人:王懿泉

对谈嘉宾:顾灵、顾悠悠、袁佳维


参与方式

在过去的十年中,项目负责人Geoffrey Alan Rhodes与美国的许多机构、艺术家一起共同打造了AR、VR的视觉与感官新体验。相关合作包括与芝加哥历史博物馆长期合作的芝加哥00项目(chicago00.org)等等。2021年,FMS获得了上海市大师工作室项目的支持和资助,希望通过一系列讲座、座谈会等活动,提升人们对未来博物馆的想象。目前,FMS正在开发一系列通过新媒体打造虚拟历史体验的项目,包括利用创新性技术、想象性内容讲述上海故事。


*以下按姓氏首字母排序,排名不分先后。

陈嘉莹

写作者、策展人

陈嘉莹现为Longlati Foundation的艺术总监,同时也是华东师范大学外国哲学专业的博士候选人。陈嘉莹的早期实践围绕技术现实与其渗染的人文图景展开。从博士阶段开始,她转向技术激化的身心问题,并受图灵启发逐渐深入性别的探究。她的博士论文聚焦身体、新唯物论与性别形上学的前沿研究。与此同时,她也将艺术视为颠覆现有可感分治与可知框架的具体手段。


陈鋆尧

独立策展人、上海交大文创学院兼职研究员

陈鋆尧20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字媒体系,2020年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获得当代艺术策展硕士学位,本次论坛的主要组织者之一。他的策展实践和研究关注城市化语境下的空间政治、数字媒体的公共性和公共环境中的人文景观。陈鋆尧曾获得国际现代艺术博物馆和收藏委员会(CIMAM)年度学术会议资助(2022),策展方案入围2022年集美·阿尔勒“影像策展人奖”(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其论文和研究项目《产业转型与策展思路介入下的城市再生——以深圳大芬村为例(Urban Regeneration with the Intervention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Curatorial Ideas, A Case Study of Dafen Village, Shenzhen)》入选全球文化创意产业与发展国际会议(2021)并发表于跨学科期刊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 Reports。他与多家国内外艺术机构和当代艺术画廊合作,并为多家媒体和艺术家撰写评论文章。


程然

影像艺术家、艺术家空间马丁·戈雅生意主理人

程然生于内蒙古,现居杭州。作为中国新一代影像和跨媒介艺术家的代表,尝试电影,诗歌,戏剧,小说,装置等不同艺术形式。在作品中,他改变了原有物质的空间,结构与感知。程然曾在纽约新美术馆、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特拉维夫当代艺术中心、K11艺术基金会、天目里美术馆、浙江美术馆等国际美术馆和机构、艺术基金会举办个展,其作品也在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法国巴黎东京宫、西班牙索菲亚王妃美术馆、芝加哥美术馆等知名艺术机构展出及放映。


顾灵

艺术作者、翻译、编辑、策划人

顾灵自2015年起就任深圳设计互联与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品牌总监,并获选2022~2023首届德英策展学者。她拥有逾十年的文化艺术传播与管理专业经验,曾任上海外滩美术馆营销发展总监、英国领事馆文化教育处中国数字艺术主管。顾灵曾为上海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上海设计周、深圳设计周以及国内外多家组织和机构策划与主持过多次文化活动。这也为她带来了和多个重要合作伙伴共同开发跨文化项目的机会,其中包括英国V&A博物馆与设计互联联合主办的V&A展馆、 荷兰文化馆、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大奖、贾曼奖 (Jarman Award) 中国巡展、 UKNOW.org.cn与2015中英文化交流年,以及设计互联主办的包括《源于自然的时尚》和《不完美·加埃塔诺·佩谢》等重要展览的内容传播。顾灵在其职业生涯中也是一位活跃的写作者、翻译和编辑,经常为国内外艺术刊物与大众媒体的艺术栏目撰稿,曾任《燃点》编辑。2013年,她译著了《策展的挑战:侯瀚如与小汉斯的通信》;2015年,她与艺术家李牧合作编辑了由荷兰Van Abbe博物馆资助的出版物《一 人,一村,一馆》(即艺术家李牧的仇庄计划);2017年,她的编辑方案《久视不识》获杂志《艺术世界》“长读”特刊奖并得以出版。她也是读书播客「一叶障目」的主播。


顾悠悠

西部美术馆展览部负责人、策展人

顾悠悠是西岸美术馆展览部总监、策展人,自2018年起负责西岸美术馆x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陈合作项目展览相关工作。


黄淞浩

艺术家、策展人

黄淞浩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现居上海。2019年参与筹备非营利机构「雷电所」并担任主理人。黄淞浩关注当代技术对艺术生产的影响,以机构实践面对现实语境。在个人创作中,他常通过对参与者身体经验的调动和游戏机制的设置,揭示个体与集体的处境。


Jérémie Thircuirs

上海师范大学讲师、艺术顾问独立策展人、出版商

Jérémie毕业于法国索邦大学,自2006年起一直在中国当代艺术界工作。他的研究聚焦传统艺术形式在当代语境中的理解以及食品和农业文化的生态维度领域。作为策展人,Jérémie热衷于将学术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探索非同寻常的展览形式,强调策展的可及性与可触摸的物感体验。他曾为K11艺术基金会策划展览“农场”, 在沧浪亭策划首个在苏州园林里举办的当代艺术展览“无语看波澜”。作为出版商,Jérémie在全球范围内推动出版、发行了大量荒木经惟 、刘晓东、徐冰等重要当代艺术家的相关书籍。


缪子衿

独立策展人

缪子衿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传媒学院、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策展专业。她曾任职于《艺术界 LEAP》杂志,泰康空间。她期待在场域特定的策展实践中持续测试权力关系的边界,特别是治理的技术与展示的政治。其策展项目包括:“近未来—完美搭档”(2022,悦来美术馆,重庆),“情感自治区:当加密遇见红白喜事”(2022,Gallery Func,上海),“空气动物”(2022,没顶画廊,上海),“随意进出”(2021,星空间,北京),“飞去来器—第九届OCAT双年展 [注意:演出继续! ]”(2021,OCAT,深圳),“集美 · 阿尔勒发现奖 [法证表演:陶辉 / 流动介质 & 钟云舒 / 隔墙有耳]”(2021,三影堂,厦门)),“登录舒适区?”(2018,泰康空间),“共享叙事”(2018,共 4 个章节,香格纳S空间,北京),“保罗 · 麦卡锡的客厅”(2018,木木美术馆,北京),“全球定位”(2017,乔空间 & 油罐艺术中心项目空间,上海)。


王东

K11 中央艺术部负责人、策展人

王东工作生活于粤港澳大湾区,曾任何香凝美术馆策展人。他致力于国内外当代艺术展览策划、批评、研究、国际交流与文化管理。自2007起王东一直从事中国当代艺术的策划、批评与编辑,曾多次受邀前往英国、德国、法国、挪威、荷兰、意大利、日本、新加坡、韩国、泰国等国外艺术机构进行艺术考察、驻地与交流。王东以一种全球化的国际文化视野持续关注当下极具批判性、实验性与前瞻性的当代艺术和年轻艺术家的创作。2018年加入K11之后,王东基于自身丰富的策展实践,多次带领团队完成了一系列重要的国内外艺术展览的策划与商业运营,试图在“艺术与商业”所构建的新型语境之下,探索二者间的角逐、博弈与共生关系,并重新审视策展的角色,探寻策展赋能商业、助力知识生产的新的方法论,从而有效激发当代艺术的多元发声。


王懿泉

策展人、艺术家

王懿泉是中国当代艺术社群中的一颗活跃因子,他出生于北京,现生活和工作于上海,以策展人和艺术家的身份驰骋在艺术界。他的创作和研究兴趣在于影像,表演,建筑和城市,凭借对这些议题而开展的持续工作,他的艺术实践在过去的十年里发展出了多方向的面貌。策划展览和组织艺术活动是王懿泉艺术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他担任第二届「当代戏剧双年展/深圳·福田」公共空间表演系列的联合策展人,在公园、城中村、市民广场等非剧院非艺术空间集中呈现了中国当代表演艺术的新动向。2019年,他在上海新天地策划城市策展项目,以「街头小事」为主题,汇聚了众多当代艺术家和创意人士以街道为背景而展开的创作与表演。2021年,他受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和上海万科的联合委托,在历史建筑孙科别墅中策划了关注当代城市与艺术的研究展《都市观奇》。2022年,他在纽约视觉艺术学院位于上海的SNAP艺术中心策划了关注中国80后艺术家群体的展览《吾辈》,审视这一独特的中国代际与文化现象。今夏,他将在法国阿尔勒国际摄影季策划马来西亚华裔导演陈翠梅的新个展《就因为你按了快门吗?》,讨论当代影像和图像制造的新趋势。


项偞婧

星空间画廊合伙人

项偞婧 (Cici Xiang)毕业于伦敦大学学院艺术史专业,2021年11月以画廊合伙人的身份正式加入星空间,是艺术科普项目“艺术你我C”的创办者。作为头顶众多光环的时尚超模和新晋演员,她不仅与媒体和商业密切合作,更以多重身份活跃于时尚、文化及艺术领域。


袁佳维

策展人、写作者

袁佳维是常驻上海的写作者与策展人。她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后就读于伦敦大学考陶德艺术学院,获艺术史硕士学位,以及建筑联盟学院,获历史与批判思维专业硕士学位。曾为Artforum中文网、《艺术当代》(ArtChina)、《艺术界》(LEAP)等媒体撰写文章。近期策划群展包括“迅疾传播:僵尸、多重生命与幸存者之爱”(totalab,上海,2022)、“坚决复习非生产性建筑的标准(上辑:固态模具;下辑:液态循环)”(长征独立空间,北京,2022–23)、“缠缠缠绕——卡罗尔·波维(Carol Bove)、胡晓媛、阿丽佳·柯维德(Alicja Kwade)”(Longlati基金会,上海,2023)、“流向诸土”(缇干teagan: x 贝浩登,北京,2023)等。目前研究兴趣涉及当代艺术的建筑媒介、(后)现代空间观念、边界美学及地理政治学相关。她自2021年起兼任Longlati基金会写作者收藏委员会(上海)主任与客席策展人,带领团队策划艺术家个展包括“马秋莎:汝肤之境/镜”(2022)、“劳瑞·普罗沃斯特(Laure Prouvost):园林剧场与人类世的怪物寓言”(2022)等,并于2022年与艺术家/策展人冯骏原在上海共同创办了拥有独立空间的策展事务所totalab。


参与方式

文创学院将免费开放6-8个免费名额!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信息后,我们将以短信形式通知报名成功的同学!


主办方

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由上海交通大学于2015年成立,美国南加州大学、闵行区政府、上海紫竹高新区(集团)有限公司多方参与共建,是上海交通大学的国际化办学学院。作为上海交大国际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创学院根据产业价值链和市场需求整合全球优质资源,以“国际化、学科交叉、产业导向”为培养特色,以培育具有“创意、创新和创业”精神的文化创意产业领袖人才为使命,为有志青年学子实现梦想提供全球教育资源。

上海交大文创学院未来博物馆工作室(FMS)是一项长期推进的研究项目,希望通过与博物馆、图像档案馆及文化艺术机构展开合作,打造全新的历史体验,尤其是立足于上海的历史体验。FMS希望能够激发人们对未来博物馆的想象力、增强观众与历史媒体之间的联系、推动VR和AR新方法新技术的创新与交流,同时推广上海独特的国际大都市历史。(工作室网址: https://fmmis.org  )



关于西岸美术馆

西岸美术馆位于上海徐汇滨江,是“西岸美术馆大道”的核心公共文化场馆之一。

西岸美术馆由英国著名建筑师戴卫·奇普菲尔德爵士设计,于2017年启动建设,2019年正式开放,同年与法国乔治·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达成中法最高级别文化合作项目。

秉持着“让中国看到世界,让世界看到中国”的使命,西岸美术馆围绕 “视觉艺术、表演艺术、新媒体艺术、当代设计”四条文化主线,与蓬皮杜中心在“建筑、视听实验、音乐、电影、视觉艺术”五种文化形态的跨领域研究形成积极对话与互动。

以此为开端,西岸美术馆将继续开展对美术馆的使命、理念、模式的前沿探索,不断尝试突破固有范畴和传统边界,致力成为一座兼具开放性、包容性、公众性的跨学科文化中心。

About West Bund Museum

Located in the Shanghai Corniche in Xuhui District, West Bund Museum is one of the core public cultural institutions that make up the famed West Bund Cultural Corridor along the Huangpu River Waterfront.

Designed by renowned British architect Sir David Chipperfield, West Bund Museum first broke ground in 2017 and has been officially open to the public since 2019. In the inaugural year, the Museum joined hands with the Centre Pompidou for an unprecedented cultural partnership.

With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orld as its mission and visual art, performance art, New Media art, and contemporary design as cultural throughlines, the collaboration between West Bund Museum and Centre Pompidou,with its disciplines of architecture, audiovisual experimentation, music, film, visual art,is forming an ongoing dialogue productively and vibrantly.

From here and on, West Bund Museum will continue to be on the conceptual and structural frontiers of art museums, pushing the boundaries of traditional institutions, and is dedicated to being an open, inclusive, and public multi-disciplinary cultural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