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创意绽放!ICCI多位学子荣获数字策展赛事奖项

文创学院 2022-10-27 5760

2021年,中国丝绸博物馆发起了“共建丝绸之路数字博物馆”的倡议,并与国内外丝绸之路联盟相关的40余家博物馆展开合作,正式创立了“丝绸之路数字博物馆” Silk Road Online Museum,简称为SROM。这座集“数字藏品”“数字展览”“数字知识”和“云上策展”四大功能于一体的数融博物馆,在由国家文物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1丝绸之路周”上首次发布。

2022年,为了弘扬丝绸之路精神、扩大“丝绸之路周”影响力、推广SROM数融策展平台,“SROM丝绸之路云上策展大赛”正式开启。

经过三个多月的激烈角逐,来自国内外120余所高校的600多支优秀团队创作出一个又一个精彩的作品。其中,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的三组同学凭借着独特的创意和专业的策展能力荣获佳绩。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近获奖团队,来听一听他们的心路历程吧!

SROM丝绸之路云上策展大赛

《此处有诗词为证:丝路与唐宋大都会》

所获奖项:三等奖

团队成员:陈海月、张莉曼

获奖感言

陈海月

我们团队的作品是《此处有诗词为证:丝路与唐宋大都会》,主要分为唐宋两个单元,我主要负责“唐单元”的展品和文字,前期的资料整理、展厅的设计搭建以及后期的宣传工作则由我们两人共同完成。

决定参赛后,我们就开始思考如何将“丝绸之路”的故事讲出新意。通过和延雨老师的沟通交流,我们最终选择将目光聚焦于唐宋时期的丝绸之路。在我们心中唐宋不仅是最具代表性的历史阶段,也是最能代表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时代篇章,因此,在反复的斟酌讨论后,我们最终敲定了这样一个主题并开始具体的资料收集以及虚拟展厅搭建工作。

回顾整个比赛历程,有疲惫有迷茫,但也收获良多。策展设计的过程让我深入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也积累了更多专业知识,与组员的反复的沟通交流让我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而比赛过程中老师及学院的指导和帮助更是给予我强大的底气和力量,陪伴着我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最终得到满意的结果。

张莉曼

在此次比赛中,我主要负责“宋单元”的相关内容,以及前后期的各类准备工作。

我们内容最大的特色和优势就是:将诗词与具体的文物相结合,通过一句句诗词串联起整个展览。在诸如丝绸之路这样的中外交流过程中,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各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这种细微的改变不仅可以通过《清明上河图》这样直观的画面记录下来,也可以以来诗人和词人用文字来传递。热爱创作且擅长感知生活的文人墨客在不经意间记录下人们生活的细枝末节。通过这些名扬天下的佳句和饱经沧桑的文物,我们便可以窥见昔日古都繁盛恢弘的壮丽景象。

从前期头脑风暴想点子,到后期实操搭建虚拟展厅,几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我和队友一直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努力做好自己负责的工作,良好的团队合作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此外,我们的获奖也离不开指导老师和学院的鼎力支持。无论是前期的内容指导还是后期的宣传拉票,老师们都尽心尽力。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定心针”,我们才能在比赛中过五关斩六将。


《红:丝绸之路上的色彩生命与历史记忆》

所获奖项:优胜奖

团队成员:常家煊、陈玥彤(与郭梓岩、陈蓓悦合作)


获奖感言

常家煊

我在团队中担任了组织者、制作者和协调者的工作。具体而言,我主要负责时间线和任务分配的把控、展品的初步搜索和挑选、部分展览章节文本的撰写和展厅搭建,以及与主办方关于参赛细节的沟通。

我们团队的作品以“色彩-红”为切入点和线索,用全新的方式打开丝绸之路,涉及丝路沿途各国对红色的信仰、审美,亦有关乎红色染料的互通、工艺的交流、商品的贸易,更重要者,我们以展览的方式尝试唤起和展示不同族群、不同语言的人们所共享的红色视觉记忆。

在整个比赛过程中,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在最终的视觉呈现时遇到的一个“小难关”。当时,我们已经基本完成了所有前期准备,在将所有图文材料转换为虚拟展厅时却遇到了一个棘手的技术性问题。由于没有在时间线上为展厅搭建这一任务预留好充足的提前量,陈玥彤同学制作的Sketch Up模型非常精致但难以与大赛的策展平台兼容。紧迫之际,我们采取了备用方案——直接在大赛提供的平台上搭建展厅,虽然视觉呈现上仍有很多缺憾,但最终也算是顺利渡过了难关。

学院的老师们为我们提供了倾力的指导和帮助,尤其是延雨老师。“颜色-红”这一选题就是延老师最初提出的,她所具备的全球史研究视野和对展览主题的巧思启发了我们的研究灵感,明确了思考和着手深耕的方向。而后的日常会议和群组讨论中,延雨老师又陆续引导我们锻炼严谨的学术思维、知识考古的基本原则以及虚拟策展中知识版权的注意事项,既让项目有条不紊地进行,又让我们在实践中一次次把知识巩固和内化。

陈玥彤

我主要负责线上展厅的搭建以及制作漫游视频的工作,参与了展览第一单元“红色与宗教”主题的展览思路规划和展品筛选。

经历了这次的比赛,我们不仅学习到了项目管理的方法、锻炼了搭建虚拟展厅的能力,也见识到了丝绸之路上各异的红色奇珍和古今中外与“红色”相关的多样文化,更重要的是收获了珍贵的友谊,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吉光片羽:不可磨灭的丝路女性》

所获奖项:优胜奖

团队成员:王玉芹、郑梦琪


获奖感言

王玉芹

郑梦琪

第一次了解到“SROM丝绸之路云上策展大赛”就是从Alan老师那里,在他的推荐下,我们组成了一个团队,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切入,重新诠释丝绸之路。

我们的灵感来源是由于我们注意到对于丝绸之路研究丝路主要在这个少数民族、或者以男性为主题的商贸当中,对女性的关注都比较少。而我们两个也是作为女性,对女性议题也比较感兴趣,所以就想从女性这个角度上去入手,去看丝绸之路这条道路上曾经出现过哪些女性以及他们的用具,包括女性在丝绸之路上扮演了哪些角色,也希望可以带来一些不同的视角。当时看到有一个唐朝骑马女佣的展品,穿裤装、策马奔腾,非常的肆意豪放,这非常打动我们。此外,在丝路的出发点福建出土了各式各样的妈祖的展品,这些也展现了当时制瓷业、手工业的发展。

我们团队策划了“人格”和“神格”两个展厅,并以这两个为线索去收集丝绸之路博物馆中与女性相关的展品,并进一步查询这些展品的背景知识,包括出土时间、含义等,接着再对作品进行二次筛选,最终根据东西方、时间段进行展陈。

在比赛中,我们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快速确定主题、熟悉展品并学习使用全新的设计平台,尽管过程困难重重,但在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和难题中,我们也锻炼了多任务处理能力,获得了处理各类紧急事务的宝贵实践经验。

能够在这样一个比赛中获评优秀奖,离不开老师和学院的支持和帮助。Alan老师在每次上课时都会对我们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解,询问我们需不需要其他的额外帮助;我们的导师延雨老师也为我们组建了一个小分队给我们咨询;学院的思政老师以及同学们也都积极帮我们转发作品,这对我们来说也是很大的支持和鼓励。


“2022首届全国大学生虚拟策展大赛”是在国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和“大美育”时代背景下举办的一项大型赛事。

大赛以“以策展助力美育,为美育而策展”为宗旨,意在鼓励大学生们将人文艺术、前沿技术与美育传播有机结合,通过还原度高、操作性强的虚拟策展实验平台,创作出优质的虚拟展览方案,将成果推向公众,延伸出社会美育的多重可能性。


2022首届全国大学生虚拟策展大赛

《何处安放的夜晚——人类睡眠简史》

所获奖项:二等奖

团队成员:常家煊

获奖感言

常家煊

我在艺术策展赛道中报名的作品名称是“何处安放的夜晚——人类睡眠简史”,入围了复赛选拔出的20组,经过进一步的决赛答辩和大众投票被评为二等奖。它是一个关注人类睡眠文化的百科全书式展览,尝试在艺术世界中勾勒出人类如何思索和对待睡眠的历史图轴,同时呈现与睡眠相关的历史文物和当代艺术作品在知识生产上的互补与共鸣。

创作的灵感来自我和同学在一次策展作业中的脑洞,同时方案在策展结构上的组织是条理和有效的。“睡眠”的选题旨在回应现代人类睡眠时长的骤减以及17世纪中叶后睡眠地位的一再松动,日与夜、工作与休息、公共与私人的界限已经被打破。如果人类不再睡觉,未来世界将变成怎样的图景?策展结构正是基于自4000年前起睡眠地位的变化的线性叙事,凭借东西方关注睡眠的艺术作品横向展开各个主题,讨论古人对睡眠的思考,睡眠与欲望、死亡的联系,资本主义与战争对睡眠文化的影响等。

方案中展品的选择是最耗时耗力的一部分。既然我想要讨论人类的睡眠文化,必须尽量保证展品在时间和地域上的广度,避免走马观花式的考察,不能显得谁突兀。

经历了这次比赛,我最大的收获是见识了其他参赛选手的策展作品,让我知道了自己与他们的差距,这些方案相当精彩。有这么多同辈人在努力认真地做展览,并且获得机会跟大家同台竞技,我感到很开心!

《现_陷_限》

所获奖项:优秀奖

团队成员:王雯茹(与何大鹏合作)


获奖感言

王雯茹

我此次的参赛作品是“现_陷_限”,第一次听到这个标题而没有看到具体的文字时,每个人的脑海中可能会浮现出不一样的内容。而这也就是我们这个作品的最初立意,当代社会总是将大家的思维都限制在某一个具体的领域,而我们想试图通过艺术创造出无限的可能性。

我们的展览分为两个展厅,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所有墙面都采用了魔方的形式。参观者最初看到的是一个规矩的魔方,但随着他们走近展览就会发现魔方正逐渐被打乱。在我们一贯的认知里,魔方需要从打乱的状态被还原。但事实上,这个规则是人为创造的,而我们的意识也是如此,总是被局限在具体的空间中。

此次参加比赛并获奖离不开学院和老师们的帮助,一方面,学院丰富多彩的课程拓展了我的艺术思维和艺术想法,帮助我跳脱出传统的思维框架。老师们的思维和观点都影响着我,尤其是延雨老师,在之前的课程中她就和我交流过“认知被形塑”的话题,这也是激发我去创作这个展览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学院也设置了多种多样的实践环节,要求我们学会使用基本的策展工具。过往学到的建模软件及其他工具的使用,都使得我在准备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

通过这次比赛,我对“认知形塑”的概念有了新的认识和更加深刻的理解。在和其他策展方向同学同台竞技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在策展审美以及工具应用等方面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