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过程
2023年4月,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22级《文创产业调研Ⅰ》课程的师生实地走访了临港新片区,并聆听了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科技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翁巍先生的讲座分享。
导师金句
翁巍总:
科创是一个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而上面有的比如金融,包括文化则是奶油蛋糕上面奶油的部分。制造业是真正解决就业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基础,从中国的发展来看,这么大的人口一定要在制造业领域成为制造业强国。
建一个城总是需要一代人。城市功能的慢慢形成,激励的形成不是说建房就可以的,因为它里面是有有机的生态。要有文化、娱乐、各种生活配套,那么有些人就会喜欢。对临港有一句话叫“这里离喧嚣很远,离世界很近”,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有一个过程,临港也在努力改善这样的情况。
就职业生涯来讲,一就是要看到你的兴趣在哪里,首先要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适合做什么,这很重要;第二是要看到市场的机会在哪里,市场有些什么样的机会能够和你的专业结合起来,关注市场空间发展的成长性;第三你单单有兴趣和市场机会还不够,你有什么能力来做?那么就要打造你的能力,把自己能力介绍好。每个人要形成差异性,这个很重要,虽然人无完人,但至少你在某一方面,或者你自己的这个想从事终身职业的地方要形成自己的竞争力。
1.临港新片区城市品牌建设小组:
谢悦悦 高紫越 李璇 許霈汝
2.临港科创孵化应用场景分析小组:
马镱峻 刘华灿 王惟轶 温蕊宁 曹莲妮 张可欣
临港科创孵化应用场景分析小组
本小组的关注点在于科创如何在文创领域拓展应用场景。从预调研开始,我们一直在关注科创产业园区及业务如何在文创领域实现价值的“乘数效应”,促进消费升级与技术创新。而在临港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临港集团园区的一项核心业务即通过产城融合、产金融合、产教融合帮助科创实现从实验室面向市场的孵化与跨越。在这一过程中,临港更倾向于提供设备场地与部分产业金融、知识产权服务,关注科创“供给侧”的支持方案,而相对忽视“需求侧”的市场化服务,由此引发小组思考,即文创领域如何对接科创孵化的应用场景?
首先从文创融合科创角度,我们一方面从理论入手,结合现有研究分析了“文化科技”概念及相应关系,综合“文化与科技融合”与“文化与科技协同创新”两条路径,关注到高科技成果可以对传统文化产业形成提升并推动文化内容和科学技术融合创造新业态,由此通过技术、知识密集型新产业业态打造产业发展发力点。最终从理论角度明确“文创+科创”的发展价值,通过文创将技术研发与消费者紧紧连接在一起,大大缩短两者沟通的距离,从而让技术更精准为消费需求服务,同时也可以引导消费更好地理解科技进步对人类生活地长远意义,让科技为更有温度和意义的生产、生活服务。
另一方面从案例入手,我们分析了现有科创技术在文创场景中的几个具体应用情况,如增强制造技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合以及印刷产业与文创产品的融合。可以看到,科创在文创领域的应用已存在诸多成熟案例,而结合预调研中小组关注的“文化装备生产”概念,科创具备成为支撑文创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地位,而相应地文创行业也在持续为科创面向市场需求提供诸多应用机会。
其次针对临港科创的具体情况,小组一方面分析了临港科创孵化,尤其是产业落地相关现存的具体策略与要素情况。就政府而言,其首先从政策层面确立重点发展的科技创新领域,在此基础上发布机会清单,牵头收集应用场景需求并定期发布需求清单,包括组织企业交流活动等帮助需求对接,并在支持项目落地过程中提供资助或采购;而就园区而言,则综合依托园区内产业-供应链与园区外产城融合资源不断拓展应用场景链条,此外也会提供包括人才、金融、客户对接、商务咨询等在内的配套服务。
另一方则针对临港科创产业,尤其是智能制造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中的具体技术案例,根据技术特征-价值分析-文创场景-合作企业及领域这一思路提供具体落地的文创应用对接分析思路。报告中列举了视力融合协作机器人、心狗动态心电图系统、卡夹个性化定制示范线、冰壶六足机器人四个技术成果的应用思路。
临港新片区城市品牌建设小组
本小组根据互联网检索信息与调研讲座分享,针对临港新片区的现状进行分析。首先,小组从城市品牌建设的视角切入临港新片区城市建设议题,从地方竞争力、产城融合、产业集聚看城市品牌建设。其次,小组回顾了临港新片区的发展概况与优势。接下来,小组从“人、产、城”这三个角度分析临港新片区目前的问题。最后,小组为临港新片区提高地方竞争力并建设创新品牌提供建议。
“在海上建一座深水港,在滩涂上建一座新城”。小组发现,临港作为一个新城已经形成了具有地方竞争力的产业集聚。城市建设注重产城融合,已经建成了上海天文馆、中国航海博物馆等文化地标。但同时,临港的城市品牌建设仍然在以下方面有待改进:
临港城市品牌在其核心“人”,区域建设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一:职住人口平衡问题体现:产强城弱,主城区职住错位严重;二、产城交通组织问题体现:通勤效率不高,平均通勤距离大;三、城市生活建设缺位,居民接收信息不畅。临港产业建设现存问题在于未善用与张江的跨区联动,重复建设问题导致产业发展分散,削弱集群成效。第二个问题是缺乏企业提供产业配套,影响产业发展能力。第三个问题是区域经济辐射不足,难以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对于临港的城市文化品牌,则主要存在历史元素的价值体现不足,多为现代建筑;地标关联度不足,相互之间没有产生链接,也没有与临港形象产生链接;地标周边的娱乐配套设施不足,单一热门场所难以实现分流等问题。
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临港需要进一步加强城市结构融合,强化通勤走廊和混合功能社区,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建设,打造为人民服务的多样平台。
第二,对于重复建设问题,临港应采集约化策略。而产业布局方面,应推进双创协同,运用互补达到创新。面对产业配套问题,应借助江浙地区生产能力满足产品需求。此外,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以提升产业结构,解决区域经济辐射不足。
第三,在文化建设方面,城市地标是城市的标识符号与象征,通过对临港现有的文化地标与核心娱乐活动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团队将时尚运动、科普文教、休闲放松与高新科技作为功能名片,整合形成“打造潮流休闲、科技先锋之城”的识别理念。
心得分享
曹莲妮
在上海市智能制造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的参观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许多智能制造设备、机器人等。这些设备能够被运用于工业生产流程中,大大提高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检测的准确性。而在临港集团的参观调研中,我们则了解到了临港集团是如何进行园区开发,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借助其产学研融合、产教融合、产金融合、产城融合等优势,临港集团为企业提供了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涵盖人才培养、金融服务、配套服务等。这一系列举措有助于企业的科创孵化,也有利于吸引更多创新型企业和产业创新平台的集聚。通过这次调研,我对临港的科创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也对科创和文创的融合有了一定的思考。临港的文化设施,为城市增加了文化气息和温度,吸引更多人才留在临港;而科创成果也能在文化产业中找到应用场景,推动文创消费场景的升级。
刘华灿
作为一家市属大型国有企业集团,临港集团以园区开发、企业服务和产业投资为主业,在各领域都拥有丰富的经验。集团的发展战略和企业布局体现了其践行国家战略、推动区域转型和城市更新的使命。临港集团着眼于聚焦重点产业导向,推动产城融合、提升产业能级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实现其“卓越科创园区,卓越开发企业”的目标。在临港新片区开发建设中,临港集团担任了主力军和重要的生力军角色,以推动中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为己任,不断发挥着其作为上海市重要产业集群的优势。在未来,相信临港集团会继续发展特色化、可持续、高质量发展道路,通过产城融合、产金融合、产教融合和产学研融合,为科创、文创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和更好的支持。
温蕊宁
因河而兴,通江贯海,包容百川方为上海。未来的临港凭借优越的地形特征,利于发展新型贸易、跨境金融、国际航运等开放型现代服务业,将成为上海高新技术发展的高地。人才的聚集则是城市发展的底气,且依托于我国锐意进取的海洋探索计划,科技力量专攻探索策略和研究平台,文化力量支持长远缜密的城市建设规划,临港新片区将见证令人振奋的中国发展速度,见证它汇通天下的愿景。
谢悦悦
作为调研小组,在前往临港新片区之前,我们曾对临港新片区及临港集团与文创的关系感到困惑。然而,在前往交大智能制造平台和航海博物馆后,我们对科创和文创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第一,科创型制造企业与文化创意产业息息相关,文化创意产业从创意到实际产品的生产需要科技创新的赋能。一方面,通过科技创新引领的自动化、个性化、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以及智能模型,文创产品的生产效率得到提高。另一方面,文化创意可以从先进科技中获得启发,文创产业可以将先进科技应用于具体的文创场景中,从而形成和实现新的创意。第二,科创是城市文化创意落地的重要支持。一方面,科技创新作为城市的基础竞争力,为城市产业竞争力提升和城市品牌形成提供了支持。另一方面,临港城市的“未来社区”概念正是通过单个科技创新产品的累积而形成,比如智能医疗、氢能源汽车,它们共同打造了临港未来社区的雏形。未来,临港可以继续发挥科创的作用,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将临港打造成为一个集文创和科创于一体的创新型城市。
許霈汝
此次调研前往临港集团,让我有机会加深对临港经营情况和未来发展计划的了解。首先,从公司规模和经营活动来看,临港集团涵盖了物流、航运、能源等多个领域。在过去几年中,该集团的业务持续发展,同时不断优化自身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其次,临港集团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上具备清晰的战略规划,该企业将进一步深耕现有产业领域,并在新兴产业领域中寻求更多合作机会。此外,临港集团还将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最后,临港集团在研发领域注重技术创新,积极引进各种高科技,特别是在节能环保、智能化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进一步满足了人们对高品质、低碳环保的生活需求。同时临港集团也积极开展公益事业,将社会责任融入其经营中,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下,企业只有不断变革和前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高紫越
此次调研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上海临港在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上海临港在产城融合方面的思路非常清晰,即以产业为支撑,以城市为载体,通过产业与城市的有机结合,实现城市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双赢。在实践中,上海临港注重发挥城市的优势和特色,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链,同时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提高城市品质和居民生活质量。
与此同时,上海临港在人才引进方面也有着积极的探索。通过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上海临港促进人才与产业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发展水平。
总的来说,上海临港的产城融合实践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产业和城市的有机结合,以产业为支撑,以城市为载体,不断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