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速递 | 以文塑旅提振甘孜文旅品牌、创新基层文旅公共服务治理模式(四)

文创学院 2023-08-01 1135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引导和帮助全体交大青年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上海交通大学开展了以“行万里路,知中国情”为主题的2023年暑期社会实践,引领青年师生投身社会实践,服务人民。

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川西北高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个专区级少数民族自治州,也是藏彝走廊、康巴藏区的主体区域。借助“丁真效应”,甘孜文旅在2020年迅速破圈,极大的关注度带来大量国内游客,带动地方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然而,在丁真热度消减之后,如何推动地方生态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和创新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书写多民族共奋进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依旧是亟待探索的重要问题。文创学院“‘高原见乡,文旅寻兴’——四川甘孜理塘县基层文旅公共服务模式创新”实践团(以下简称“甘孜实践团”)赴甘孜藏族自治州探访调研,实地考察当地文旅发展现状与面临困境,与地方基层文旅政府、产业实践者、当地居民和游客深度交流,剖析甘孜州文旅产业问题和痛点。实践团将以文创学子所学,以文创IP建设、数字技术赋能为抓手,思考和挖掘地方文化对外传播生态,与地方共同创新宣传路径,提振文旅品牌,协同推进基层文旅公共服务治理思路的更新,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交大学子的力量。

7月31日,甘孜实践团在文创学院指导教师徐璐、带队老师程芬的带领下,再次跋山涉水,带着基层走访的心得体会回到理塘县,同地方治理主体进行交流讨论,更深入地考察了理塘县的文旅产业发展现状,完善实践成果方案。

实践团成员与理塘县文旅局非遗股的格绒拉西同游勒通古镇的非遗文化传习所,实地探访理塘本地的特色非遗文化。理塘文旅局以“保护+微更新”为策略,依托勒通古镇13个藏寨共4000余户藏房,集中而成中国最大藏寨群落,打响千户藏寨品牌,并着重打造微博物馆群,形成矩阵效应,彰显文化活力。博物馆群包括康巴人主题蜡像馆、喜马拉雅之声微博物馆、藏医藏香馆、仓央嘉措博物馆等众多特色微博物馆,每一座古老的藏房都是文化传承的展示地和交流所。

实践团着重走访了藏医藏香博物馆、天空之城诗歌馆、红色文化主题唐卡展,感受理塘深厚的文化底蕴,民族团结的地方精神,体会当地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理塘微博物馆群这一新兴业态,让康巴藏族文化资源有了系统而具象的展示载体,也为当地文化IP的持续打造和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依托。

随后,实践团成员来到千户藏寨游客中心,同理塘县文旅局旅游股主任杨柳奎、非遗股主任格绒拉西就理塘县文旅发展现状进行座谈交流。目前,理塘县主要依靠公路发展旅游业,其中知名度极高的“此生必驾”318国道连接川藏、227国道贯通青海、云南,均交汇于理塘,理塘作为交通枢纽的作用不言而喻。目前理塘文旅以“一山一镇一湿地”为主题,大力发展文旅产业,以4A景区千户藏寨为核心,串联理塘县周边大小景区,使得理塘县实现从过境游到目的地旅游的转变。同时,理塘文旅局鼓励本地居民自主开发,立足在地文化、挖掘藏文化内涵,开发民宿、咖啡店、旅拍店等迎合游客品味的产品。总结来说,理塘文旅局为了目的地旅游,主要通过打造景点、挖掘文化、丰富服务的形式,实现理塘文旅的经济变现。

晚上,实践团成员走访了勒通古镇热门文化创意餐厅“糌粑与酥油茶的故事”,与返乡创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格乃汪波对谈。作为理塘知名的“面包人”藏式烘焙店店主,格乃汪波分享了自己在外研习藏文化、传播唐卡文化的经历,这种扎根本土、回哺家乡的使命感让格乃汪波在2020年选择回到理塘,开设具有当地特色的藏式烘焙店。从内部设计装修到菜单品类,格乃汪波希望挖掘理塘独有的味道,用甘孜的格桑花,理塘的青稞,让外来的游客感受到这间“小而美”的精品店铺满满的诚意。目前,格乃汪波也参与设计了展现本地风土人情的IP,以多吉、洛桑两个现有人物形象拓展文创产品品类,在店内售包括书签、冰箱贴、香薰灯等系列产品。格乃汪波以藏文化为根基、积极创业建设家乡的精神让实践团成员收获匪浅。

8月1日,甘孜实践团前往濯桑乡、甲洼镇开展文旅产业调研。甲洼镇地处川、藏、滇交界,距县城28公里,因常出现彩虹,也被称作“彩虹之乡”,又因红军长征曾在此驻扎,有“红军小镇”之称,呈现出雪山、草原、温泉、湖泊、湿地、森林层次丰富的自然景观。

实践团成员首先走访了Kadhak噶龘高原有机生活馆,深入了解了高原上诞生的特色文创品牌。藏语中,Kadhak是“天生纯正”的意思,象征着“万物之初,性之本善”。

Kadhak噶龘高原有机生活馆的创始人珍马为实践团成员分享了以当地特色酥油、羊奶、藏地花草为核心材料而打造的系列产品,这些产品将成为理塘向外传递高原雪乡的自然有机生活方式的窗口。同时,Kadhak噶龘高原有机生活馆也为理塘当地居民提供了发展的新机遇。四郎曲珍和珍马两姐妹和高原妇女牧民一起用当地天然有机的原材料,牦牛奶、蜂巢蜜、有机苹果、人工采集的新鲜浆果和野生香草等,沿用传统手工艺,研制成高原果酱、手工皂等可持续有机产品,为雪域家乡的妇女创造就近的工作岗位,也让可持续的生活理念走进千家万户。

实践团成员了解到Kadhak噶龘高原有机生活馆致力于丰富天然有机的产品体系,积极运用新兴营销手段传递纯净高原的有机生活方式,并将在今后联动周边民宿集群,打造生活方式综合体,为家乡文旅带来发展的新机遇、新希望。

8月1日下午,实践团成员与濯桑乡党委书记扎西拉姆等基层政府干部展开对谈。实践团成员就濯桑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文旅景点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同时着重关注了濯桑乡的社交媒体推广情况,就“农业+文旅”、“网红+文旅”等新模式开展讨论,明确了后续合作方向。濯桑乡党委书记扎西拉姆表示,濯桑乡对文创新人才、宣传新方式、文旅新模式有着极高的探索热情,非常期待与高校开展合作。

随后,实践团成员在当地政府人员的陪同下重走红军路。近年来,濯桑乡以红色文化为基调,围绕弘扬红军长征精神,进一步挖掘濯桑乡红色文化旅游潜能,推动乡村旅游服务功能提档升级,营造良好的红色旅游氛围,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实践团成员走访了由理塘县濯桑乡与军马场驻军部队共同建成的“理塘军马场博物馆”,其既有康巴地区厚重的民俗文化积淀,又有丰富的驻军文化展陈。

实践团成员了解到,自理塘县解放以来,军马场部队与濯桑乡群众在这片土地上共同生活,建立了深厚的军民情谊,可谓军民共建、鱼水情深。此外,实践团成员还考察了濯桑乡特色民宿,了解当地民宿的运营模式和发展水平,并对其定价、运营平台等提出综合性建议。在寻访“呐若钦青少年文化教育基地”时,实践团对该建筑空间的动线规划、活动运营提出思考。适逢八一建军节,实践团成员在濯桑乡深刻地体悟到了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与永恒不变的奋斗精神,这一历史与现代的交融、时代与青春的呼唤让实践团成员受益颇多。

至此,甘孜实践团已顺利完成此次基层文旅调研。实践团扎根于四川西部甘孜藏族自治州,从康定市出发,走过理塘县格聂镇、高城镇、甲洼镇、濯桑乡,深入调研基层文旅的发展现状,将交大文创学子的脚步刻画在祖国广袤的土地上,以“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校训严格要求自我,积极践行“行万里路,知中国情”的实践理念,充分发挥文创素养,谱写青春的美好华章。甘孜实践团的成员们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际地方发展相结合,服务人民,期待将此次调研的发现汇总成篇,为甘孜文旅再添青春韵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