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速递 | 丝路藏珍·“数字文创助力新疆石窟艺术传播与吐鲁番乡村振兴”调研——第一站:自治区博物馆

文创学院 2023-08-02 947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引导和帮助全体交大青年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上海交通大学开展了以“行万里路,知中国情”为主题的2023年暑期社会实践,引领青年师生投身社会实践,服务人民。文创学院“驼铃古道丝路馨——数字文创助力新疆石窟艺术传播与吐鲁番乡村振兴发展”实践团(以下简称“新疆实践团”)前往新疆进行考察调研。

新疆吐鲁番及阿克苏地区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有着灿烂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学者季羡林曾说:“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 如今,敦煌石窟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世界级文化遗产,并在数字化保护、传播与文化创意衍生品领域已有耀眼的成绩与长足的进步。但相较而言,具有同等艺术文化价值的新疆石窟在上述领域却尚未得到充分的发展。无论是数字化保护、基于深度学习的壁画修复、石窟艺术的大众普及与传播,还是地方文旅的融合和乡村振兴实践等方面,新疆均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

此次调研实践亦是“远行的艺术史课”系列计划的第一站,希望同学们通过实地探访艺术诞生的原境,对古高昌地区的柏孜克里克石窟与古龟兹地区的克孜尔石窟进行重点考察,从而对书本上的艺术史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并更好地运用于学术研究、展览策划以及数字文化衍生品的设计之中,为推动新疆的文旅产业创新升级、提升当地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贡献交大学子的青春力量。

8月2日,新疆实践团考察的第一站来到了位于乌鲁木齐市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作为省级综合性地志博物馆,是新疆各地文物和标本收藏保护、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的重要机构,也是展示中国丝绸之路文化的前沿窗口,从古至今的文物菁华汇聚于此。该馆藏品共计3.2万件(号),其中涵盖青铜器、丝毛棉麻织物 (包括锦、绮、绫、罗、纱、缦、绢、印染、刺绣等大量汉唐丝织品,毯、毡、绦带、刺绣等古代毛织品),多种文字 (汉文、回鹘文、 佉卢文、吐火罗文、梵文、古和田文、吐蕃文、阿拉伯文、粟特文等) 书写的文书、简牍,晋唐时期木雕、泥塑俑像及纸本、绢本人物,花鸟绘画,以及新疆各民族的服饰与工艺品,一级文物占全疆总数的60%。


闻名遐迩的东汉时期“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也在此博物馆中。此件织锦历时千年,实物色彩依旧鲜妍,一行小篆文字在云气、瑞兽、星纹等精美纹样中清晰可见,而白、青、黑、赤、黄五色丝线应和着金、木、水、火、土,呈现出汉代阴阳五行思想影响到华丽的织锦艺术,与祥瑞纹样一起表达着祈佑吉祥的寓意。

此外,实践团还近距离参观了包含吐鲁番阿斯塔纳墓葬出土的伏羲女娲图、彩绘天王踏鬼木俑、裴岑纪功碑等珍贵文物,以及亲身体验3D实景复原的克孜尔石窟。


目前博物馆共分为九个主要展厅,其中七、八、九号展厅分别按照先秦、两汉、魏晋、隋唐以及五代宋辽、元明清的历史顺序展示了新疆珍贵的历史文物,此外还有专题展厅如“逝者越千年——古代干尸陈列馆”“瀚海珍衣——新疆古代服饰精品展”,以及“永远跟党走——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新疆革命文物展”和“共有的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览。


2023年4月开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在一楼设立了“国博厅”,作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固定举办各类展览的专用场地,这也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首次在新疆设立专门展厅。该展厅正在展出的展览是“吉金铸史——青铜器里的古代中国”,其中通过象纹饶、作册般赢天亡、泾伯直、六年调生盒、师酉篇等青铜重器,从造型艺术、装饰纹样、铭文书法、工艺技术、锈蚀表现等多个维度展开介绍,向观众打开理解中华文明早期发展脉络和中华文化丰富内涵的窗口。

参观完展览文物陈列之后,实践团成员来到一楼文创产品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在今年五月刚刚推出了一系列“天宫市集”主题的龟兹石窟壁画文创,其中以龟兹富有代表性的青金石蓝和石绿为主色,设计品类包含笔记本、丝巾、雨伞、龟兹石窟壁画拼图等多种产品。实践团中产品设计组的成员仔细考察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中不同主题、不同艺术风格和实用功能的文化衍生品,并做记录进行参考。

首日的调研行程顺利结束,实践团精准立足调研主题,积极践行“行万里路,知中国情”的实践理念,将专业知识所学与实际地方发展应用充分结合。通过参观博物馆,实践团成员们对新疆各时期、各区域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全景式的了解。成员们在实地调研过程中对参观的内容进行了认真的记录,并及时对调研成果进行整理总结,在实践过程中展现了上海交大学子的青春风貌。期待各位成员在未来的新疆调研行程中能够有更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