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速递 | 传承非遗,守望探新:“贵州非遗文化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调研总结(三)——融入苗寨文化,守望苗族宝藏

文创学院 2023-07-23 1277

为认真贯彻落实“学在交大”,深入推进“学在文创”氛围,促进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更加理解“学科交叉、产业导向”本质内涵,培养学生成为文化创意产业领袖人才,通过专业实践洞悉当前产业价值链和市场需求,将理论知识运用于专业实践,推动实践育人,7月21日至7月27日,文创学院“贵州非遗文化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苗族史诗《亚鲁王》主题的苗疆音乐之旅”实践团在学术导师徐枝新的带领下,赴贵州探索苗族史诗《亚鲁王》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之道。

在本次实践中,实践团成员深度参与《亚鲁王》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工作,与当地的文化研究中心、专家学者以及非遗传承者密切交流,共同开展田野调查,搜集史诗相关文本、音频、视频和资料,进行系统整理记录;与高校及研究机构展开合作,借助多方智慧和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和传播力度。

苗族是中国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遗产。《亚鲁王》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部苗族长篇英雄史诗,也是苗族千年历史、信仰和价值观的缩影。然而,《亚鲁王》口口相传的历史,苗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现实情况,使其保护和传承面临巨大挑战。结合现状,实践团将通过使用音频、视频等数字媒介载体,将少数民族传统声音、场景和情感还原,对其文化内涵进行多元化表达。同时,结合文创学子特长,运用文化创意产业视角,利用数字策展、新媒体运营、文创设计、音乐制作等手段,将苗族服饰、手工艺等元素融入创意成果中,将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推动贵州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助力地方经济的繁荣。

7月23日,在上海交通大学文创学院助理教授徐枝新的带领下,上海交通大学文创学院贵州实践团驱车前往紫云县猫营镇进行实地调研,开始了对苗寨民俗文化的深入探访。

在村口的隆重仪式中,热情的苗族男女老少身着华丽的民族服饰,迎接着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伴着乐曲悠扬的民族乐曲,实践团成员遵循当地习俗,身着民族服饰,喝下美味的米酒,正式融入了苗寨,切身感受着苗族独特的文化风采和浓厚的民族特色。

仪式正式开始,东郎(对史诗《亚鲁王》唱诵者的称呼,意为“歌师”,由苗语音译而来)挨家挨户进行仪式,两名年轻人跟随其后,一名抱鸡,一名牵狗。东郎嘹亮地唱颂着,并将手中的苞谷粒洒在地上,寄托着对来年的祈愿,希望邪恶和火灾远离村寨。

贵州实践团师生充分融入当地民俗活动,体验了苗族传统的习俗和文化。他们身着苗族民族服装,与村民们一同载歌载舞,熊熊篝火的映照着大家的欢声笑语。在与苗族村民共度的时光里,实践团的成员不仅学到了更多关于苗族文化的知识,更体会到了这个民族的热情与豁达。他们发现,苗族文化不仅包含着丰富多彩的习俗和传统,更是有一种团结友爱的生活态度。

“亚鲁王”文化的传承与传播者——杨正江

实践团对亚鲁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杨正江进行采访,杨正江是亚鲁王文化的重要守护者,他致力于保护、传承和推广亚鲁王文化。

杨正江表示“我在麻山长大,那里的传说和故事让我着迷,特别是《亚鲁王》,它在苗族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希望能够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播出去,让更多人认识、了解它。”

关于收集整理《亚鲁王》的过程中遇到的挑战,杨正江提到,收集《亚鲁王》的过程确实不容易,因为大部分内容是以苗语记载,这些内容需要经过反复的推敲,找到合适的汉语词汇来准确表达东郎们的唱诵。并且苗族的文化非常复杂,要真正理解其中的意蕴,需要深入地融入当地生活和风俗。但正是这样的挑战,让他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守望这份文化的决心。谈到未来,实践团询问杨正江团队对于《亚鲁王》文化的展望和规划。他沉思片刻后说:“《亚鲁王》是我们苗族的瑰宝,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我们希望能够将其传承下去,让更多的年轻人对它感兴趣,并参与到它的保护和传播中来。”最后,实践团向杨正江表示了感谢,并祝愿他和他的团队在《亚鲁王》文化传承的路上继续坚持,取得更多的成就。他微笑着说:“感谢你们的关注和支持,这份文化的传承不仅仅是我的事业,更是一份责任和使命,我将会继续为《亚鲁王》的保存与传承不懈努力。”

与杨正江的交谈让实践团不仅了解了保护与传承《亚鲁王》的工作者的心路历程,更深刻感受到了《亚鲁王》所蕴含的独特精神,这是苗族文化中融合了自然崇拜和人文情感的历史史诗,它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彰显着苗族民族的独特智慧和生活态度。

参访亚鲁王文化研究中心

7月25日上午,在上海交通大学文创学院助理教授徐枝新的带领下,上海交通大学文创学院贵州实践团前往位于紫云自治县的亚鲁王文化研究中心进行实地调研。

为更加直观地了解当地文化,吴斌向实践团展示了《非遗中国行》中关于亚鲁王的一部纪录片,纪录片记录了关于亚鲁王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研究、传承、申报、保护的过程,生动呈现了亚鲁王传统文化的魅力,加之吴老师的讲解,实践团成员更深刻地了解了亚鲁王在苗族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对苗族文化有了更丰富的认知。

座谈的最后,实践团还了解了当地文创产品的发展状况,并查阅了丰富的史料。实践团希望亚鲁王相关文创产品能够以传统文化为灵感,通过现代设计手法展现出别样的魅力,成为苗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新亮点。同时,查阅史料也为实践团成员提供了更多关于苗族文化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

亚鲁王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陈兴华

7月25日下午,贵州实践团前往贵州省麻山地区,拜访了亚鲁王国家级传承人陈兴华。陈兴华是苗族史诗《亚鲁王》的传承人之一,也是该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性传承人。

陈兴华的家宅坐落在麻山苗族村寨的一角,民居建筑保留着苗族特有的传统风格。屋内悬挂着民族色彩斑斓的织物,墙壁上挂满了古老的苗族手工艺品。家中的每一处都流露出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传承的决心。

陈兴华作为亚鲁王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热情地迎接了实践团的成员。他与他的弟子向同学们讲述了《亚鲁王》的历史渊源和传承过程。他表示,作为传承人,他承担着将这部史诗传承给后人的重任。多年来,他倾注了大量心血,努力挖掘史诗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并积极探索新的传承方式,使之不断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实践团成员们感受到了陈兴华对苗族文化的深厚情感以及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坚守。

陈兴华向实践团成员们展示了他的唱诵技艺。他用悠扬的歌声吟唱着亚鲁王史诗,将史诗中的英雄故事和苗族文化传承一一呈现,实践团被这一古老而鲜活的传统文化所感染。

杨正江、陈兴华等无数人的努力,不仅是对苗族文化的珍视,更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瑰宝的传承和弘扬。实践团成员们深受启发,对这种执着和热情感到敬佩。文化传承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代代相传,同时也需要不断创新和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因此,贵州实践团将结合所学、发挥专业所长,预计于9月在上海交通大学文博楼举办一场“苗族史诗《亚鲁王》”主题展览。实践团成员们将各类方式展示亚鲁王的历史渊源、既往脉络、发展现状等,通过展览板、影像资料和实物展示等等方式,让观众深入了解苗族史诗的深厚文化内涵,并向观众传递亚鲁王史诗和苗族文化的真谛。同时,也希望激发更多人对文化传承的关注和参与,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