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合作与发展国际会议前会 院长论坛顺利举行

文创学院 2023-12-09 3294

12月9日,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以下简称“文创学院”)主办的2023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合作与发展国际会议前会:院长论坛——数智时代文创教育与文创专业将走向何方在八号桥艺术空间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上海大学等多所知名高等学府的相关学院院长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与分享未来数字文创人才培养的经验与智慧。


大会由文创学院副院长、大会主席薛可主持。薛可向所有远道而来的院长、嘉宾和师生们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与感谢。薛可表示,国际会议院长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三届,今年是历届参与人数之最。今天的论坛也特别选在学院艺术驻地项目“艺术创意谷”展厅进行,希望能让与会嘉宾们在艺术与创意的氛围中聆听前沿观点,让论坛更有特色,更有观点,更有风格。


文创学院党总支书记兼院长张伟民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人工智能、云计算、虚拟现实、数字孪生、元宇宙等新科技不断踊跃,文化新业态行业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推动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我国的文创产业也已在政府支持、市场活力、产业结构、创新能力、国际影响力方面有了显著成绩。快速发展的数字文化产业急需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但数字文创横跨多个学科领域,其学科归属、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等方面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因此,他希望各位院长和同行共同关注“推动数字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发展”,共同思考和推进数字文创归属交叉学科门类、创建全国数字文创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进中国数字文创专业的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这三个目前数字文创产业学科面临的挑战。


主旨论坛一

数智未来:文创教育与学科发展的新趋势



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文科资深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以《关于数智时代文创教育的若干思考》为题作分享。熊澄宇表示,数字时代是文创产业的起点,数字带来了历史的转变、时间的转变、方向的转变。在这样的转变过程中,人们思考文创产业应当注重其交叉性。文创产业兼具了文史哲艺术的内容,政经法管理的模式,更需要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文创学科的建设需要各学者的共同努力,把握主动性,让数字为人服务、为社会服务,共同打造一个具有交叉学科特色的新领域。


华威大学媒介与传播学教授,文化与媒介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创意艺术、表演和视觉文化学院副院长Pietari Kääpä以《创意产业可持续:基于教育的风险与危机管理》为题作分享。Pietari Kääpä表示在我们都在关注技术和文创整合时,我们往往忽视了环境保护在文创产业发展和人才教育中的关键作用。文创产业可以通过在环境保护方面作出杰出贡献获得更多社会认可和关注。Pietari Kääpä教授从环境保护政策、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介绍了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希冀与行业通力合作,共建创意产业可持续的绿色前景。


主旨论坛二

全球视野:数字文创教育国际合作新模式



张伟民与肯特大学早期现代研究教授、文化与创意研究院主任Catherine Richardson,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教授、(前)协理副校长、(前)传理学院院长黄煜,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向勇围绕数字文创教育国际合作新模式进行探讨。


肯特大学早期现代研究教授、文化与创意研究院主任Catherine Richardson以《社区、创意和互联互通的新路径:英国的iCCi和对接站》为题做分享。Catherine Richardson介绍了肯特大学多元丰富的文创项目、注重学科融合交叉的研究教学、以及文创产业研究应该持续关注和社区、区域发展的联动、将文化产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相整合。此外,Catherine Richardson还提出创意产业教学的核心挑战是如何在全球化的语境下进一步将创意产业的成果推广到医疗健康、政府管理等更多领域,并表达了以更加开放多元的心态和视角探索创意产业的美好愿景。


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教授、(前)协理副校长、(前)传理学院院长黄煜以《数智时代文创教育与专业将走向何方?——问题/言说/分析》为题作分享。黄煜采用了虚拟学术对谈的方式,以数智时代文创教育与文创专业将走向何方,文创教育与文创专业的培养方向该如何演变,如何培养教育文创人才,文创教育与文创专业教学方式的转变四个问题。黄煜总结道,与人工智能的对谈,能够帮助人类听取有价值的洞见,测试学术应对能力,识别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的偏见或限制。人工智能可能创造出比人类更加强大的主体,因此。人类更应当学会知“人”善用,把握人的主动性。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向勇以《数字文化产业人才开发的创新路径》为题作分享。向勇提出,数字文化产业作为新兴学科,对于数字文化产业从业者和教育者而言都是全新的挑战。结合目前文创的产业现状以及文创产业各个领域的用人需求,向勇提出了当下数字文化创意产业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解决这些问题与挑战的具体方案,以及对于数字文化创意产业未来建设的目标。以上研究成果对于各大高校在未来数字文创学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引意义。

随后,院长们围绕现场观众提出的传统文化出海等问题给出了解答。


企业参观与互动交流


会议期间,与会嘉宾还在上海采芝斋食品有限公司董事、上海七宝酒厂有限公司董事长、太极熊猫IP文化创意合伙人兼海外运营主任徐正国和玛戈隆特骨瓷(上海)有限公司创始人、上海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上海市公安局特约监督员赵春阳带领下前往玛戈隆特创意总部参观交流。


上海采芝斋食品有限公司董事、上海七宝酒厂有限公司董事长、太极熊猫IP文化创意合伙人兼海外运营主任徐正国以“文创出海 水墨熊猫 中国功夫 对话世界”为题,向各位院长介绍了以“中华熊猫”为主题的IP创作、运作与合作之路。


玛戈隆特骨瓷(上海)有限公司创始人、上海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上海市公安局特约监督员赵春阳向院长们介绍与分享了年轻的陶瓷品牌玛戈隆特的成长之路。赵春阳表示,玛戈隆特坚持秉承“创新、设计、引领、环保”四大理念,将企业发展与国家大事紧密结合,传递传统文化美学,在传统陶瓷行业锐意进取,脱颖而出。


主旨论坛三

生态共建:数字文创交叉学科建设新环境


武汉大学教授,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陈波以《数智时代文创教育与文创专业将走向何方?数智文创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为题作分享。陈波表示,构建基于数智时代的文化创意产业,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环节,应当让人民群众共享时代技术发展成果,加快文化创意产业数智化布局,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未来图景。陈波首先阐述了文创专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当前的文创专业拥有促进专业创新、激发专业需求、促进跨界融合的机遇,也面临了技术知识补缺、人机应用鸿沟、转型成本上升的挑战。如何把握机遇,促进文化科技产品研发及创新成果转换, 在数智时代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等问题需要受到重视。最后,陈波提出了对文创专业发展的四点思考,即数字技术在文化创意产业的深度应用、空间理论与文化产业发展、数智背景下的文化产业政策与社会管理、文化创意产业的数智化市场体系动向。如何在这些研究领域形成基础的理论体系和文化体系,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计算机艺术教授,巴特莱特建筑学院荣誉教授,伦敦大学学院知觉神经研究院荣誉研究员William Latham以《21世纪创意人才新挑战》为题作分享。William Latham通过对比自己基于“mutation”的艺术作品和由AI(midjourney)生成的作品,分享了自己对于AI技术时代创作者所面临的挑战的思考。AI生成的图像作品精美绝伦,为无论是影视抑或游戏行业都带来了很好的转机,富有想象力的创作者在AI技术的加持下能够产出更加丰硕的创意成果。而如果创作者因为技术而迷失了自己的初心,AI生成的作品就将是无意义的幻象,这一问题值得深思。


美国南加州大学安纳伯格传播与新闻学院教授、传媒管理硕士联席负责人Ben Lee以《建设文化与创意产业学科:基础、传统和复杂的前沿》为题作分享。Ben Lee提出,AI数字时代给文科学科带来了巨大挑战,而回归课堂和研究则是助力文科学科的最佳办法。此外,Ben Lee提出了对于文化创意教育融合交叉的期望。最后,Ben Lee指出当今时代的创新不在技术本身,而在于技术、产业和实践的三维交叉,融合交叉终究是当今时代的母题。


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肖永亮以《数智的艺术边界》为题作分享。肖永亮表示,生成式ai(AIGC)引爆了诸多挑战。数字化、智能化是一场新的艺术革命,但AIGC带来的诸如版权归属问题,文化创意人才培养问题亟待解决。如何解决此类问题,最首要的是把握人机、媒介、和艺术创作的边界。以艺术创作为例,AI赋能了创意与效果实现过程,大幅节约了制作时间,但是例如表演、面对面的艺术体验等需要共情的内容是无法用AI替代的。由此,肖永亮总结道,学科的建设要培养原创人才,创意管理人才,面对AI带来的挑战,学界应当跳出教育体制的模型来,建立新的学科体系。创意不可取代,应当鼓励创意,善用科技。


创艺美学沉浸之旅


青年策展人,上海交通大学文创学院兼职研究员,艺术创意谷项目联合策展人陈鋆尧带领与会嘉宾参观了“在先验与痕迹之间”2023 ICCI艺术创意谷项目成果展。



主旨论坛四

守正创新:数字文创自主知识体系新思考



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王丽华,以《数智时代的云冈石窟与文创教育》为题作分享。王丽华首先介绍了云冈石窟数字化保护的三个阶段,即探索、成长、积淀。云冈石窟研究院不断实现技术革新,逐渐实现平台化与智能化管理,借用AI赋能文物修复和保护。云岗石窟研究院极为注重对数智文创人才的培养,考虑到文化保护与准确性,数据隐私与安全、跨学科等方面的因素,研究院形成了学科交叉融合、科研小组教学、项目孵化培育、政产学研协同的四位一体发展模式。未来,研究院将尝试采用AIGC方法进行文物复原,进一步推动国际合作与全球的文化遗产保护,带领学生共同做文创教育,建立合作平台,以虚拟合作项目,数字化手段促进全球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成果。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邵明华以《高校数字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研究》为题作分享。邵明华就数字文化产业学科交叉性分析、本硕博不同教育阶段数字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差异和数字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以及数字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保障措施四个方面分享研究成果,提出了高校数字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可能解决方案。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特聘教授,文创元宇宙(上海)研究院院长解学芳以《数智时代文化创意产业及专业发展新趋势》为题作分享。解学芳分享了同济大学的文创培养方式,分享了“科技人文+文化艺术+产业创新+智慧治理”的理念。各大高校在建设文管专业时,应立足本校的特色,发展适合自己的文创人才培养计划。解学芳从AIGC时代人机协同与交叉创新趋势、元宇宙赋能文创产业发展新趋势、数字藏品赋能传统文化创新转化,数字人带来的文创新领域四个方面展开讲解,为培养能够讲好中国故事,守住价值底线的交叉人才提供了探索方向。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铮以《学科汇流与理论涌现:大文化观视野下文创与新传的专业对话》为题作分享。张铮表示,新闻传播与文化产业两个学科存在归属与身份认同困境。解决这一困境至关重要,因为这将决定两个学科理论发展的立场选择以及研究所得实践启示的现实归依。据此,张铮提出,新文科不能互为视角,要学科汇流,不能理论应用,要理论涌现。我们应以大文化的视角切入新闻传播议题,而这一跨学科的视角需要对于文科研究做系统性的更新。所谓大文化观下的新闻传播与文创的对话,即勾连传播活动与文化经济活动的整合性研究视角,意图将传播活动嵌入更广义的语境中进行理论化。要达成这样的对话,应该以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为切口,重新理解文化与媒介的关系、拓展传播活动开展的疆域。


大会总结

张伟民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感谢。他表明,文创学院希望能够搭建一个共同探讨文化产业发展方向的平台。未来,文创学院也会致力于搭建更多交流平台,邀请各界学者共商文创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探讨更多交叉学科问题。


精彩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