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观点 | 电影拉片公开课:人与环境、民族与时代的艺术解读

文创学院 2024-06-17 2176

MPA-ICCI国际影视大师训练营特邀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学院MPA-ICCI国际影视大师训练营项目学术主任、著名导演胡雪桦教授带来电影大师公开课,拉片解读《驴叫》《牛奶配送员的奇幻人生》两部国际获奖影片。

《驴叫》是波兰导演杰兹·斯科利莫夫斯基(Jerzy Skolimowski)执导作品,胡雪桦教授为学员讲述导演亲历二战的个人经历、洛兹电影学院的教育背景,以及导演本人多变求新的创作风格,帮助学员更好理解导演创作意图。

《驴叫》剖析人与动物的关系,并完成对自我的审视和人性的挖掘。胡雪桦教授引入视点(Point of View,简称POV)这一概念,对比展现影片的主观镜头与客观镜头,帮助学员理解摄影与画面如何塑造EO的外部形象与内部感官世界。

胡雪桦教授特别指出《驴叫》的情节特点是以片段组成,却依旧保持线性的叙事逻辑,并由此提出电影剧本设计的“4个s”原则:surprise,电影情节应具有惊喜和意外;suspense,电影情节应有悬念,有延宕;satisfaction,电影情节要满足角色、故事的合理性,符合人物的心理与行为逻辑;significance,电影故事最终应是有意义的。“4个s”的剧本设计原则具有普遍而实际的指导性。

随后,胡雪桦教授就《驴叫》与观众展开讨论。胡雪桦教授以片中情节为例,指出电影应当是导演用影像讲述自己的人生观点、美学观念与内心写照,但“好导演不要跳到银幕上去”,或以更巧妙、隐秘的形式出现。

EO的命运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有观众指出影片中EO险些面临安乐死这一剧情背后所蕴含的生命观念值得讨论,胡雪桦教授认为,本片探讨人与环境的关系,“救死扶伤”这一情节反映的是导演的环境观念,环境应让人活而非让人死。

影片结尾EO走向屠宰场的命运使人唏嘘,胡雪桦导演提醒观众们注意影片结束时黑幕中血液喷溅的声音,导演将自己一生的感悟用影像写在电影中,每一个镜头、声音,都是对动物的尊重。

《牛奶配送员的奇幻人生》由南斯拉夫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卡(Emir Kusturica)执导,胡雪桦教授介绍本片取材于三个真实的故事,以及导演本人的小说集。影片的开头在一段寂静中,一只鹰从山峦上俯瞰大地,并飞向村庄,看见无数芸芸众生,由此开启全片故事,胡雪桦教授以此引入对本片中动物的讨论。胡雪桦教授指出,鹰既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以及塞族的民族象征,也奠定了影片基调,与片中后续出现的诸多动物一起营造出魔幻现实主义的风格。

片中另一重要的元素是时钟,电影是时间与空间的艺术,而时间又代表着时代,代表一个民族流逝的时光,时钟的反复出现是对民族历史的一次又一次的回望。片中为男女主角提供庇护的生命之树同样极具记忆点,树是空中的根,而根是地下的枝,生命之树是希望的象征,也是希望拯救了男女主角的生命。片尾,鹰再次出现,象征着塞族的民族精神永存。整部影片重感觉、重风格,将现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相融合,实现了人与万物生灵的对话,表达了对边缘人深层的同情。

提问环节,观众向胡雪桦教授请教应当如何看待超现实主义与故事逻辑之间的关系?荒诞与可信是否可以共存?胡雪桦教授指出,电影需要依靠细节打造故事的可信度与说服力,现实主义与魔幻现实主义交接得好,就具有可信度,而如果逻辑出现问题,影片就难以自洽。

在热烈轻松的讨论与交流中,此次电影大师课圆满结束。胡雪桦教授带来的不仅是两部影片的知识与理解,更是理解、学习影视艺术的通用方法与思维模式,相信每一位观众都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