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7日,2024全国大学生48小时虚拟制作大赛荣誉盛典暨作品展映活动于中国·重庆科技电影周期间在重庆永川区举办。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以下“文创学院”)学生作品《失控》荣获“2024年度优秀作品奖”。
据悉,本届大赛于2023年5月在中国电影科创峰会暨第十四届中国电影科技论坛开幕式上正式启动,共吸引了包括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全国48所高校共69支队伍报名参赛,参与师生人数达270余人。大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赛段,均要求参赛选手在48小时内完成影片。总决赛中,由文创学院叶佳幸老师带队,2023级学生吴月、刘雨童、王雨晴组成的“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2队”制作的探讨人工智能与秩序的影片《失控》脱颖而出,成功荣获“2024年度优秀作品奖”。
《失控》讲述了天才画家祁明因为智能驾驶造成的车祸失明,在AI画笔的协助下,她再次拥有了作画的能力。然而,新的希望又带来了新的危机……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类变得越来越依赖各种AI技术,当有一天技术失去人类的控制,人类将何去何从?本片对未来世界进行构想,展现了对该话题的思考。
获奖作品《失控》
《流浪地球》摄影指导刘寅、蓝海彤翔集团副总裁陈旭为获得“优秀作品”制作团队颁发荣誉
吴月、叶佳幸上台发言
2024年度优秀作品奖状
48小时虚拟制作大赛,由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办,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产业与管理专业委员会学术指导,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数字制作工作委员会和中国虚拟现实技术与产业创新平台承办,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数字视觉设计与呈现专业委员会协办,影极文化传媒(上海)有限公司和影视工业网共同执行。
此次盛典上,大赛组委会主席、国家一级导演、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数字制作工作委员会会长江海洋,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李世红,大赛组委会副主席、中国虚拟现实技术与产业创新平台秘书长于文江,大赛执行委员会联席主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数字制作工作委员副会长谢宁,亚洲虚拟人协会会长、国际48小时虚拟制作大赛发起人陈封平出席了活动。
工作坊学习
2023年9月,同学们通过参加学院的《UE5虚拟制作及游戏开发工作坊》学习了如何在UE5中完成角色动画、简单的蓝图制作和制作虚拟序列动画,为创作创意作品做好了技术准备。在此基础上,大家报名参加了全国大学生48小时虚拟制作大赛。在比赛筹备阶段,工作坊指导老师对2支参赛团队的同学如何制作镜头渲染、粒子动画、调整虚拟镜头参数等内容进行进一步细致技术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遇到的疑难问题。
初赛历程
2023年11月25日至11月27日,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两组队伍前往上海市宝山区日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虚拟影棚进行拍摄制作,在赛前经过上海日向的虚拟制作工程师对Aximmetry虚拟拍摄软件的快速上手培训,两组同学充分展示了自身出色的创意、全力以赴的拼搏精神和较强的学习能力,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作品。初赛作品中使用UE5制作精彩的CG来呈现梦幻虚拟世界,大胆尝试使用惯性动作捕捉设备和Metahuman Animator来制作高质量数字人动画,呈现最具质感的虚拟人表演。
经过初赛的评选,文创学院学生作品《TA?》荣获“初赛优秀作品”奖(队员:林翠怡、晏晨熙、蔡珮珩,指导老师:叶佳幸);作品《她的选择》在初赛评分排名前20名,成功晋级全国总决赛(队员:吴月、刘雨童、王雨晴,指导老师:马瑞青)。
决赛历程
2024年5月18日,指导老师带领参赛同学前往上海市长宁区东方明珠数字影视制作基地S空间,使用LED虚拟拍摄大屏进行总决赛的虚拟拍摄,在等待比赛主题公布前,参赛同学们充分熟悉虚拟拍摄的设备和器材,进行置景、灯光、演员妆造的调试。下午17点,比赛主题准时公布,团队成员们即刻进行了头脑风暴,展开了激烈讨论,各自表达了对主题的理解和对剧本的看法。大约2小时后,成员们充分渗透比赛主题,结合三人的想象和当下最受关注的AI相关的社会议题,不断补充完善故事情节和人物台词,创作出了5分钟的微电影剧本,并将作品命名为《失控》。
完成剧本创作后,即正式开始了虚拟拍摄工作。决赛中,参赛同学采用UE5搭建的虚拟场景作为表演虚拟背景,使用LED大屏进行实时渲染投射。在LED屏前,成员们精心设计灯光布置,模拟在不同场景下的环境光,实现梦境与现实交织的效果。通过使用实物道具布景,与虚拟背景融合,增强画面的沉浸感。另外,本片还不断挑战创新,融合了当前最前沿的AIGC工具,尝试使用AI动作捕捉工具、AI文生视频工具等生成虚拟数字人动画和部分特效镜头。
叶佳幸(指导老师)
本次参赛的同学主要来自学院第一届数字文创与管理专业,平时课程学习的内容非常多,仅仅通过一学期的工作坊学习,他们就学会了UE5的基础用法和虚拟拍摄的基本方法,并将其投入到比赛中进行实战演练并获得全国大赛荣誉,真的非常惊喜!这主要也是同学们刻苦学习、集中训练、精心制作的结果。在比赛指导过程中,我尽量不干预同学们的剧本创作、虚拟资产和场景选择搭建,让他们自由发挥,并且鼓励他们大胆尝试最新前沿技术及AI工具。不管最终画面会不会有瑕疵,要勇于把新的技术应用在实战中才能有更深刻的体会与理解。
感谢文创学院的各位领导与老师默默的付出和支持,学生的培养离不开每一位老师的辛勤教学。虚拟制作本身就是一个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展示舞台,希望文创学子们继续开拓进取,发挥创意,不断创造出新的优异成绩!
吴月
首先,非常感谢这个比赛让我对影视行业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也成为了我选择电影方向的一个重要契机。现在各种各样的虚拟制作技术不断的发展,不管是影视级别的UE5动画,还是AIGC的视频生成技术,都让传统的拍摄能够有一个可以发挥广泛想象力的舞台,能让我们在科幻、魔幻等非常有趣的题材上讲述我们的故事。另外,非常拟人的Metahuman数字人和动作捕捉技术,曾经也帮助我们解决过演员短缺的问题。
最后,非常感谢文创学院和学院老师为我们提供的业界资源与支持,让我们能够有更好的技术条件,更加专业的设备来打磨我们的作品,包括绿幕,惯性动捕设备以及LED大屏,这些专业技术极大程度地帮助我们提升了作品的呈现质量。
这一次参加48h虚拟制作大赛,将会成为我在研究生阶段最难忘的经历之一。两天的比赛时间是对制作环节的极致浓缩,是对脑力、毅力、团队协作力的巨大挑战。
我们能够顺利参加比赛,首先离不开学院和老师们的大力支持。首先是在影视制作的多个环节中,为我们铺垫坚实知识基础的胡雪桦老师、何文熏老师;其次是在器材使用、电影音效和音乐上给予我们指导的孙文欣老师;最后是一直支持我们、帮助我们、陪伴我们的技术指导叶佳幸老师。另外,学院全面且先进的影视制作设备也是保障我们完成高质量拍摄的最重要因素。
比赛获奖固然令人欢喜,但更让我感到幸运的是遇到了非常有实力的两位队友吴月和王雨晴同学,大家从0学起到变成熟练工,在比赛期间一直相互鼓励、相互信任,保持着充分的交流,也建立了彼此之间的默契。此外,也要感谢影片主角的扮演者郝简妮,在拍摄中基于演员和观众的角度给导演提供了很多新颖的思考,她专业的演技也使得电影画面更加栩栩如生。
王雨晴很幸运最后能来到决赛的赛程,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影视传媒专业的同学们同台竞技。同时,也是在比赛的过程中,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让这段比赛经历成为了整个研究生阶段中美好的回忆。
在比赛的过程和整个前期学习过程中,我们有幸深入接触了整个影视行业内都较为先进的种种“黑科技”,从全身惯性动捕,到Metahuman虚拟人,再到构成我们影片最为重要的虚拟制作,包括绿幕制作和LED制作技术,都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也让我们拥有了创新的影视思维。
感谢学院提供的平台和资源,以及带队老师的全程指导与支持。从“小白阶段”我们使用UE5虚幻引擎“入门”,到后续一步步“进阶”,我们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就与学习影视多年的其他专业院校学生同台竞技。另外,也要感谢我们影视方向的诸位指导老师,我们三人小组共同的导师何文薰老师在前期的理论学习上给予了我们非常全面的指导,也要感谢胡雪桦老师和梁莫老师在影视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对我们的指导,以及孙文欣老师在声音以及学院设备使用方面对我们提供的诸多帮助。
王雨晴
很幸运最后能来到决赛的赛程,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影视传媒专业的同学们同台竞技。同时,也是在比赛的过程中,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让这段比赛经历成为了整个研究生阶段中美好的回忆。
在比赛的过程和整个前期学习过程中,我们有幸深入接触了整个影视行业内都较为先进的种种“黑科技”,从全身惯性动捕,到Metahuman虚拟人,再到构成我们影片最为重要的虚拟制作,包括绿幕制作和LED制作技术,都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也让我们拥有了创新的影视思维。
感谢学院提供的平台和资源,以及带队老师的全程指导与支持。从“小白阶段”我们使用UE5虚幻引擎“入门”,到后续一步步“进阶”,我们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就与学习影视多年的其他专业院校学生同台竞技。另外,也要感谢我们影视方向的诸位指导老师,我们三人小组共同的导师何文薰老师在前期的理论学习上给予了我们非常全面的指导,也要感谢胡雪桦老师和梁莫老师在影视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对我们的指导,以及孙文欣老师在声音以及学院设备使用方面对我们提供的诸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