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燕女士现身ICCI 回忆译意风岁月 鼓励培养文创人才

文创学院 2017-06-30 5898

6月28日,90岁高龄的好莱坞著名华人影星卢燕女士来到上海交大徐汇校区,接受文创学院教师专访。她谈到:“我最难忘的职业还是当年在上海大光明戏院做‘译意风’小姐。我可以在幕后,大胆地放开来演各种角色。”卢燕女士1946年担任大光明“译意风”小姐,那也是她第一次正式接触电影。

卢燕女士采访现场

Anthony. T. McKenna,上海交大文创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电影及影像史研究。余天琦,上海交大文创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纪录片电影及影像文化研究,也是一位电影制作人。他们十分关注老上海译意风(Earphone)的故事,希望能开展这项课题的史料研究,重新揭开这段关于电影的记忆。得知卢燕女士到访,在校档案馆人员的特别安排下,终于有机会看到这位历史见证人,回忆上海电影史上这段人文轶事。

Anthony. T. McKenna(左)和余天琦(右)采访结束后与卢燕女士合影留念

在采访期间,卢燕女士回顾了她成为“译意风”小姐的经历,那个时候放映的一些电影类型,她翻译前要做些什么准备,她在这份职业中学到了一些什么经验,对六十余年好莱坞生涯的影响,等等。余天琦副教授谈到,近一个半小时的交流中,依然能感受到卢燕女士对电影、对表演强烈的热爱,那种情怀如她18岁刚开始做译意风小姐一样,激情满满。

“译意风”是英文earphone(耳机)的中文音译,当时美国片商专为大光明影院度身定做了“译意风”设备,观众只需多花一角钱购买“译意风券”,便可以获得一副头戴式耳机,看片时将耳机插头插进座椅后排的方匣子(电线连接发音机),便可在观看英文电影的同时听到“译意风小姐”同声传译的甜美中文了。1939年11月4日,大光明首次用译意风设备试映了华纳·裴士德主演的好莱坞影片《风流奇侠传》。

大光明电影院率先使用译意风

应运而生的“译意风小姐”是当时的影迷对担任同声传译的女性翻译的一种昵称,选择标准可以说是相当严格:不仅要有良好的英文基础,还要说一口标准流利的国语,思维敏捷,嗓音悦耳,口齿清晰。“最终能入选的一般都是大学高年级的女生,她们无不经历了严格的筛选,工作条件和待遇相当诱人。”

金城大戏院(今黄浦剧场)的译意风听筒

6月29日,在上海交大档案馆馆长、党史校史研究室主任张凯等一行陪同下,卢燕女士来到文创学院紫竹教研基地,她谈到:“没想到交大在文创领域也有一处这么好的教学研究场地,希望我们也能把好莱坞的教学制度和优秀师资引进来,培养我们的电影专业人才。”

张伟民(左)和张凯(右)与卢燕女士在ICCI楼前合影留念

文创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常务副院长张伟民向卢燕女士介绍了上海交大与南加州大学合作办学的历程,文创学院国际化、学科交叉、面向产业的领袖人才培养目标和理念,并展示了近期与纽约大学电影学院教授合作电影大师班的学员成果。

卢燕女士观看文创学院2016级学生微电影作品海报

卢燕女士来到电影大师班日常教学场所

卢燕女士对紫竹教研基地的硬件设施、办学理念和教学探索十分赞赏。她说,随着中国内地电影市场的高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尤其是电影产业急需一大批产业优秀人才的加入。她鼓励文创学院坚持开展好莱坞式教学,让学生能接受全球顶尖模式及大师的培养和提升。她有六十余年闯荡好莱坞的经验,合作过马龙·白兰度这样的传奇影人,并担任奥斯卡终身评委,十分希望能将自己毕生所学、所思回馈给母校,促进交大引进优秀的影视文化人才培养体系和师资,大力推动母校在影视学科方面的发展。

当参观学院正在举办的古董胶片电影摄影机展时,她当场表示自己还有一些收藏的影像设备,可以捐赠给交大,让更多的学子有机会了解影视文化,热爱电影产业。

卢燕女士参观学院展览

卢燕女士是我校1945级校友,对母校感情深厚。1987年,她在闵行校区捐建了思源湖燕云亭;2001年,她资助人文学院3位学生赴美国深造;2003年,她发起成立了上海交通大学美国电影研究中心并亲任主任,以横贯中西的高超艺术造诣和从影经验,为中心的发展积极提供智力帮助,并于2010年捐赠10万人民币继续帮助中心发展建设。她还先后向母校捐赠了大量其珍藏多年的文献、实物,包括张大千先生手书菜谱、韩美林先生画作,秦怡、白杨、张瑞芳、黄宗英四位艺术家专门写给她的书法作品,电影戏剧资料、剧本、海报,与电影界及社会各界名流来往书信、合影,以及包括金马奖最佳女主在内的十余座奖杯、奖牌等。


(文/图 文创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