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洋教授们走近石库门,体验文创视角下的海派文化

ICCI 2016-12-15 5300

“我来上海六年了,这是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接触和感知海派文化。”交大密西根学院的David L.S.Hung教授对同行的外籍教师们说。他很开心地完成了这个特别的monkey panda剪纸作品。

12月14日下午,由交大国际合作与交流处主办,上海交大-南加大文创学院承办“海派文化体验日”活动在上海田子坊开展。每年学校都会举行交流活动,旨在加强与校内外籍教职工的联系,增进他们对交大的认同感及幸福感。而今年,文创学院结合自身的文化产业资源,在田子坊管委会的支持下,精心策划了在上海里弄开设文创工作坊,让外籍教师们亲身体验别样的海派文化。

田子坊对于外国人来说并不陌生,是魔都外国人密集度最高的地方。参与活动的部分外籍教师也曾到访过这里。但这一次的体验却极富新意,融入了文化创意的元素,吸引了他们的浓厚兴趣。

第一站到访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大家跟随馆长助理张巍巍女士的讲解,观看馆内正在进行的国际玻璃大展以及杨惠珊作品展,欣赏十六位国际玻璃艺术巨匠作品及其背后的匠心故事。教师们不时地提问,和工作人员探讨艺术深处的内在空间和哲学思想。

第二站到访陈逸飞工作室旧址。底层陈列着逸飞先生生前的一些画作和使用过的颜料、调色板等。大家在两层楼的木质老房子,感受着这位已故艺术家的风范。

随后的两场工作坊,是此次体验活动的特别安排,除了欣赏文化,也希望能让外籍教师们近距离接触海派特色文化,以及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深入了解文化内涵和价值。

在李守白工作室,现代重彩画家、海派剪纸艺术大师,被媒体誉为“上海石库门先生”李守白亲临现场,与教师们分享剪纸的创作理念和基本技巧,并现场教授简单的海派剪纸。外籍教师们十分钦佩李先生的技艺,纷纷跃跃欲试,完成了各具特色的作品。

李守白先生还教大家讲了一句地道的上海话”老灵额”,现场气氛热烈。李先生举例说明上海的历史与文化价值,也讲述了当代海派艺术融入生活、文化产业的故事。

在艺术中心,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李彦伯受邀与教师们分享了他多年收集和研究的成果。李教授的研究方向是上海城市近当代史、城市历史街区更新与发展、城市建成区可持续发展。著有《上海里弄街区的价值》。

跟随着一张张老照片、珍贵的历史资料和数据分析,大家一起感受了整个上海城市近当代的变迁,石库门建筑的前世今生。外语学院的Miyuki Kawasaki教授,正在研究洋泾浜与日语之间的联系。她对李教授讲的城市历史街区深有感触。她说历史街区和语言一样,逐渐消失的是这个城市的文化底色。如何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创新,不仅是建筑学家、语言学家的工作,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环境学院的Salma Tabassum博士在交流中说到,”刚来上海不久,就能通过这样的独特方式全方位地了解上海、体验海派文化,感到十分开心” 。韩国研究中心LI Guofeng副主任也表示,”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和学校各个院系的外籍教师一起交流,分享工作生活”。文创学院的Anthony T. McKenna博士也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研究领域和即将组织的国际学术会议,邀请并期待与大家有更多合作交流的机会。

近年来,我校长聘教师以及海外青年学者规模在逐步扩大,如何更好地让他们了解上海,读懂中国文化和发展故事,是很重要的命题。文创学院具备充分的国际化交流和文化产业资源,坚持国际化、学科交叉和产业结合的办学特色,期待能与外籍教师、青年学者广泛交流,做好中国故事的世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