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德斯在其著作《交流的无奈》中抛出了这样一个普遍性命题:交流是一场冒险,我们的话语是否无恙抵达?思想是否被正确理解?“两个灵魂之间的非物质接触”这一的彼岸是否永远无法抵达?上述疑问不仅存在于人际交往之间、现实情境与虚拟空间之中,也是企业管理层面上亟待破解的谜团之一。
文创企业时刻都在关注市场动向、行业资讯和消费趋势,实际上是尽可能地以宏观的、科学的方式搭建与市场其他主体、竞争企业、客户及消费者的“交流渠道”,最大程度上摸清消费者需求、优化产品或服务品质、寻求跨界合作的可能、保持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且不论效果如何,似乎每个文创企业都做到了“交流”,部分企业也尝到了“交流”的甜头。不过疫情袭来,小微企业因收入停摆而风雨飘摇,企业管理中的许多深层次问题一一暴露,除了再一次证明了信息流通、资产配置的重要性,网课直播、线上会议等互联网分享模式也再一次让大众的目光聚焦于“沟通、交流、传播”等关键词之上。
在这场复工复产的大潮中,文创企业如何及时止损、扭转颓势?如何利用好自身优势、开创新局面?此次,我们十分荣幸邀请到上海君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新文创”CEO总裁研修班学员邵德义先生,他将结合他的个人经验漫谈文创企业管理之道,重分享、乐支招。
(上海君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特聘教授、“新文创“CEO总裁研修班学员邵德义)
说在开头:文创行业发展情况是经济发展趋势的晴雨表
文创行业发展情况是预判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从文创行业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中便可窥见大环境下经济发展趋势,而且文创行业的蓬勃发展与经济发展相互成就、紧密相连,可以说文创行业是经济的晴雨表。
从多个案例中来看,拖垮企业的貌似是业务,但这是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只是一个表象,真正的拖垮企业的是现金流的断流。如今在现金流紧张的现实面前,尤其对文创行业的小微企业来说,在拼竞争力、拼创新能力之前,最迫切的是拼一拼企业的免疫力,“如何活下来、能活多久?”成了大部分文创企业的“每日必问”。
轻资产运营,重智慧投资
“经济决定基础,文化决定未来”,文创企业、文创人没有必要悲观,也不能懈怠。在疫情期间及后疫情时代,一众文创企业将“项目投入少、收益可持续”设为未来企业发展的理想目标,为此,下一步我们需要考量的就是文创企业如何及时止损、率先做好轻资产化布局。
从根本上来说,文创产业还是一个依靠“人”的创意不断发展的产业。“轻资产运营,重智力投资”将企业运营重点挪移到人的投资与培养之上,这一管理方向对公司业务完成度、对客户需求满意度,都会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传统的做法是通过组建一个有企业特色、代表企业产品与服务最高水准、与企业目标一致的专业团队,依据客户需求分派角色任务,高效完成整套方案。在这一情境中,客户意图与要求的传达、团队构成、成员间的默契程度、团队的目标一致性都对最终的产出产生影响。华盛顿合作效应也表明,人与人的合作,不是人力的简单相加,而是更为复杂和微妙得多。尤其对于我们文创企业来说,当客户要求传达有误、团队理解产生偏差、项目组成员认知存在差异,便会形成“交流的无奈”之困境,造成多方不讨好的局面,为企业管理增加难度。
互联网众包新模式有望取代传统项目组模式?
除了企业内部项目团队模式外,一些专业性小工作室诞生。从成本和平台化来考虑的话,小工作室的可操作性、效率方面会更加突出一些。一些具有快速整合和高效整合的部分团体、独立工作室可以替代某些部门的功能而成为主流。此时,从灵感到成品之间的破壳是需要企业方来完成的,这是一个典型的再加工过程,而独立工作室则扮演了一个企业外部专业资源集合的角色,也是提出概念、贡献创意、推动产品及服务直至落地全过程的关键组成。
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Ramaswamy和“群体创造合作体验”的创始人Gouillart曾指出,“大众创造”是一种新的价值创造形式,这种新的创意产生方式需要客户、员工以及利益相关者沟通协作形成协同自组织的动力机制。随着互联网众包、线上合作实践的深入,“网络创新竞争”(Online Innovation Contest)、“开放式创新”(Open Innovation)、“集体智慧”(Collective Intelligence)等具有高度相关主题也进入文创企业的视野之中。来自文创产业领域的众包合作项目和众包商业行为正逐渐改变本产业的传统企业团队运营、服务外包和资源整合等模式,并在行业内形成一种新业态。
从企业内专业工作组、企业外专业团队的项目化模式到分布式供给、企业内外互通有无的众包模式的转变,围绕客户要求、消费者需求的工作主体渐渐泛化,“企业内专业从业人士的合作”也逐渐向“企业内外智慧相互支持”转变。从企业管理的层面上看,打破传统企业对于某一行业的垄断形式,增加了企业的存活率,革新企业的管理经营模式,大大地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工作效率,优化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所以,“用户驱动创新”是可行的。不过文创产业进入成熟发展期动力不足、近期又遭遇疫情亟待恢复,大多数文创企业都咬紧牙关、等待春天,可以看出价值共创的核心主体——企业、客户和消费者之间的因“交流”而产生的问题并没有完全消弭。
价值共创平台助力文创产业高质量
发展客户与消费者的满意度是企业最为看重的一个标准,而且很难对这一标准进行量化。把不标准化变成标准化的东西是文创行业的共同诉求,围绕共同诉求进行的变革往往是解决问题的一大突破口。Vargo和Lusch曾提出企业与消费者可以在资源整合和能力应用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创造价值,以服务主导替代传统的产品主导。近来,价值共创平台作为创意合作生产的新趋势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层面上都愈发受到重视,人们试图从价值共创平台中挖掘散落在各处的创意及其潜在价值,线上线下结合打通多方合作的信息对称性与目标细分的问题,实现产品从无到有的标准化过程。
产业经济活动中不限制于单一的关系,文创产业也是如此,文创产业价值共创模式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文创产业价值链,包括上游的供货商和下游产品的消费购买者在内、针对产品或服务创造系列价值的活动组合;二是文创产业价值社群,即为多方共同参与的价值共创群体;三是文创产业价值共创平台,由企业与合作单位或群体所构成相互连结、目标一致的集合体或虚拟场所。文创产业价值共创平台不受实现场景限制,也无碍于共通意义空间的隔阂,最终有望实现用户与平台双方的价值。
现在也有类似的价值共创平台通过交换行为创造价值,如品牌价值共创平台、电视价值共创平台等等,但是大多不够成熟,系统化运作经验不足,而且没有坚实的信任背书,所以尚未形成一股势力,影响力较弱。下一步如果价值共创平台的标准化问题、信任背书问题得到解决,可能类似的文创产业价值共创平台将迎来一段爆发性发展的黄金期。
说在结尾:危机并联,要保持乐观
此次疫情期间危机并联,伴随着部分企业的退场,又有新企业、新方向在萌芽。在本次采访的最后邵总表示,他对文创的未来还是比较乐观的,他认为人类的每一次灾难都催生出新的变革,是开拓新局面的一个引子。
彼得·德鲁克认为企业的目的在企业之外、在社会之中。“做什么”是企业的业务领域问题,“为什么做”则是企业的价值理念问题,两者共同构成了企业使命,这才是企业存在的唯一的、根本的理由。文创行业的各位同仁、关注文创领域的各位民众,都是文创企业在疫情期间顺势转型的见证者、亲历者,更是文创企业在后疫情时代危机并联的情况下优化企业管理、推动业态升级的同行人、开拓者。对于文创从业人员也好,文创企业家也好,在疫情逐渐好转、复工复产的关键阶段,应当去思考、去沉淀、去学习、去求变,无限求索“交流的无奈”破解之法,为后面市场全面复苏、文创行业再迎暖春,提供更多的可燃烧的灵感与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