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课程 | 上海交大文创学院高层管理教育“新文创”CEO课程 《科技赋能艺术》
授课老师 | 王冬 teamLab 无界上海总经理、上海大地诚泰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深度好文:4200字
“在这样一个没有界线的世界中,彷徨、探索、发现。”
teamLab无界美术馆是由艺术团队teamLab创作的没有边界的艺术群所组成的, “没有地图的美术馆”。没有边界的艺术会走出房间,与其他的作品产生交流。作品之间没有界线,时而混合,时而互相影响。这些相互交融的作品,组成了一个没有边界互相连续的世界。在享受这场艺术的饕餮盛宴的同时,让我们一起聆听teamLab无界上海总经理王冬从设计理念、运营方法论和未来计划三方面带来的诚挚分享。
(teamLab官方图片)
01艺术团队眼中的teamLab
teamLab艺术团队的作品是一个非常新兴的艺术形态,动态与五官的体验都更加充分。所谓的新兴就是和传统的不一样,传统的艺术形式是静态的,比如传统的美术馆和博物馆主要是物品的陈列,是一个相对静态的参展过程。即便有一些动态的变化,如视觉、听觉或嗅觉,但相对而言,teamLab无界美术馆对于观者在参观时打通所有感官,与作品的相融相交的体验上做得更加充分,这也是teamLab区别于传统展览的一大特点。teamLab能够给予参观者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都完全不一样的体验。
同时,teamLab打破了基础性艺术的表达方式。比如猪子寿之先生是理工科出身,teamLab整个团队的构成包括:艺术家、程序员、工程师、CG动画师、数学家、建筑师、网页和图形设计与编辑师等等,致力于实现艺术与科学、技术和创新之间的平衡。在约6700平方米的美术馆空间里,有18个机房,有大量的主机、传感器以及和数据联通的系统进行运转,有不同的工种的佼佼者一起合作,将艺术家的想象最终呈现出来,达到美术馆中如今的状态。
teamLab的艺术团队也非常独特,整体的艺术设计具有自己独特的哲学高度。比如:teamLab上海展馆的主题是borderless——无界,没有界限。在这个大的主题之下,又有50多个小的主题内容,每个主题内容在艺术团队创作的时候,都会有自己在哲学上的思考。如:刚入馆时见到的0-1群柱的展区主题便是《群柱》(The Column),这些群立的瀑布之柱,当人们靠近的时候,水的流向也会变化,而水量的大小也同时影响着其他的作品,作品与人彼此呼应,持续变化。
(图片来源于“teamLab无界上海”官网)
在“无界”的大主题中,猪子寿之——teamLab的创始人,他想表达给观众的是作品之间是没有边界的,人与作品之间也同样没有边界,以此来突破人们对于边界的传统认知。展馆中所呈现的动态的鸟或蝴蝶,可以在美术馆的墙面上自由飞翔,或者说在某一空间里蝴蝶飞了出来,它可以飞到一个没有边界的美术馆的状态中,人们甚至可以与这些动态的形象进行互动,改变它们飞行或流动的方向和方式,艺术家们正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带给观众一些思考和灵感。
02 teamLab的运营逻辑与方法论
对于teamLab上海无界美术馆的运营公司和团队来说,我们的方法论就是坚持长期主义。什么是长期主义?对于“teamLab无界上海”而言,长期主义就是在长期运营中创造价值。
我们自己建了一个大的运营团队,这个运营团队从前期对目标客群的运营方向的扫描和梳理,到整个品牌的宣传推广,到中间在过程中的营销的目标客群的触达和转化,以及整个大的运营系统的经营,包括所有常规的如保洁、保安、现场运营以及PC端、投影仪等整套系统,都是整个团队在这个大的系统中完成的。除了运营团队,我们还有一个专门管理用户反馈的团队,来解决最后收口的问题,让整个长期运营形成一个闭环。
这么大的运营团队是一般的投资者是不太愿意去做的,因为它很重、很碎、很慢、很长,但它也有价值点。在这样的团队运营下,你能够触达到在投资决策的时候目标客群是如何的,在宣传营销的时候又是如何的。在不断地跟进用户反馈后,可以发现哪些是需要纠偏的,哪些是可以继续保持的,哪些可以有变化的,都是我们实际运营下来的体验。
首先,结合我们的用户画像,我们更加清楚我们到底为谁服务。从19年10月5号teamLab上海无界美术馆开业至今的10个月中,我们已经获得了小20万的用户,加上公众号的粉丝用户,已经快要达到50万了。结合所有的用户画像,我们可以更加清楚我们到底为谁提供服务,这个产品到底是卖给谁的。
有很多投资者经常会说用户集中在18-35周岁,当我们有20多万的数据作为调查基础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原来真的是在18-35周岁,这个年龄区间占了约82%的用户。当然,在所有的客群中有低于18周岁的,也有超过30周岁的客群。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用相对比较笨的办法,以我们获得的信息来不断满足用户。这同样有利于今后在做同样类型的投资角色时,对场馆位置、营销方式的选择会更有经验,乃至于解决之前没有解决的问题。
其次,我们的团队非常聚焦,用五年的时间来打磨这个项目。当时国内的投资商很少把数字艺术和新媒体艺术当成一个细分市场去看待,而我们花费了近5年的时间去接触和落实了这一件事。在14年底的时候,我们便看到了其中的价值点,我们的团队花了一年多的时间走访了日本、美国、加拿大、德国和法国,拜访了众多新媒体团队和他们的作品,我们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希望能够将它落地下去。
对于新媒体艺术,后来我们自己总结了为什么我们要做下去:
(1)无论科技如何发展,都无法替代艺术。无论5G、AI如何与人们的生活相结合,艺术是没法进行改变的。也就是说科技如何发展,艺术都没法被替代,艺术是一个可以保持长久性的事物;
(2)无论线上如何发展,都无法替代线下。电子商务的发展固然可以改变人们的购物习惯,传统的零售业可能会受到很大的打击。而对于线下的文化娱乐消费的场景,即便疫情对流量有所打击,但是这种打击有限的,人们对于这类场景的体验需求依旧十分强烈。teamLab在3月份的时候就已经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10月可能会更高,这些都是从数据反馈得出的。
我们认为线下的东西仍然有一定的消费需求,尤其在文化艺术领域上的消费,因此我们就聚焦在这上面,用5年的时间分阶段去落实这件事,这就我们的方法论。当然,我们的方法论中还在扫描和研究其他领域,除了现在的赛道以外,其他领域我们还在探索去做,但还需要时间。
03 未来规划:我们还可以做什么?
现在“出圈跨界”一词很火,我们在去年和今年也确实做了很多所谓跨界性的活动,给我们的感觉是很有特点、很有意思的。
如8月初,我们与网易的一个专注于电子音乐的团队“放刺”合作,组织了为期三天的电子音乐和美术馆相结合的活动。刚开始的时候其实也有过犹豫,因为我们认为teamLab无界美术馆在这个领域上是相对有自己调性的。但随着我们和放刺团队的接触的增多,我们才知道原来电子音乐有几十个品类,我们所了解的电子音乐就是“动次打次”这个事情其实是不对的,是我们自己认知狭隘。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发现电子音乐这个东西太厉害了,众多DJ的艺术家会根据自己现场的状态输出完全不一样的电子音乐风格,在4-5个场景空间和电子音乐结合的时候,它所延伸出来的感官体验给予我们的作品更加强烈的情感。未来的跨界可能融入到克拉克、贝斯等种种乐器的场景空间中去,在音乐与美术(或者说是新媒体艺术)的融合,还没有人做,这可能是未来我们的方向。
我们力图跨出我们所站在的固定的美术馆的领域,我们会和汽车、洋酒、电子、美妆等相关领域的品牌进行合作,也会尝试自己做一个有着全新体验的艺术酒店。东京teamLab已经有类似的艺术餐厅了,十分受欢迎,即使提前一个多月都会预订不到。在上海类似的有紫外线餐厅(Ultraviolet by Paul Pairet),里面的米其林大厨确实给了用户非常好的吃的体验,但在艺术体验上相对则弱一些。所以,我们会尝试在上海或者其他地方去运营和落实。
(上海紫外线餐厅,图片来源于网络)
除了borderless(无界)这一主题之外,在全球teamLab主题中还有日本东京的planets(星球),“星球”带给观众则是完全不同的一个体验主题。当然,我们也希望尝试其他的主题,除了上海以外,我们也会尝试在北京做一个完全新的主题内容,这样的哲学思考会使得teamLab艺术团队跟其他艺术团队有本质区别。
(东京丰洲「teamLab Planets TOKYO」,图片来源于teamLab官网)
Q & A 环节
一、对于消费者的想象,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我们当时设定的主题实际上是以成人客群为主,但从今年8月份的数据来看,小孩的比例非常高,50%都是亲子家庭出行,这样的客群构成是在我们预测之外的。以我们的场馆设计来说,有很多凹凸不平的地方,很多角落光线昏暗,但是依然有很多家长会带小朋友来这里。我们就发现在文化娱乐这一领域上,此类型的线下场馆体验是非常稀缺的,导致了很多孩子愿意来我们这里,也能在我们这里产生自己的认知和体验。
我们最小的小孩只有一个月,应该是妈妈抱着过来的,也有很多2-7岁的学龄前儿童,因此未来如果在北京设立场馆的时候,亲子客群会被放到一个重要的考虑位置。我们也由此发现文娱体验这块是大众的刚需,尤其是暑假时间。同时,我们希望能够将客群进行分时段分流,但是观众仍然会集中在下午2点到4点之间,非常难分流。所以有时候事情往往和你原来的预设和你做的很多引导都背道而驰,但是又没法去改变这样的事情。
二、疫情以来,消费者习惯与消费客群是否发生变化?
从去年十月开始到现在,即使是这样短的时间里,变化还是很大的。在我们的目标客群中,海外客群就消失了,这是物理原因。在东京的teamLab美术馆中,海外客群最高能够达到63%,去年11月到今年1月,无界上海刚刚开业,并且并非处于海外游客来华的旺季,已经能够达到14.5%,我们预估在没有疫情的情况下,应该能够达到25-30%的水平。
我们想获得更多来自浙江和江苏的客人,但这部分观众的比例还未达到原本的预期,而上海的客人占了整个中国大陆地区的92.3%,由此我们的客群还是以本地城市客群为主。当然,不同月份客群的来源组成也并不相同,8月份时上海客群的占比就降到不足80%,来自全国其他省市的客群明显增加。
三、teamLab的定位是艺术展还是网红体验馆?用户能够带走什么,哲学底蕴是否他们所需?
上海的无界美术馆的反馈数据主要来自美团、大众点评、小红书、抖音等线上平台,与东京teamLab的数据反馈可能会不太一样。在上海,teamLab在设计上蕴含了很多哲学思考,但实际呈现出来的可能更多的是网红打卡拍照的状态,这其实和新型意识形态的传播和接受有关。一个新的思想、行为的诞生,是需要时间众去传播和积累,需要时间让大众去感知。
比如《红楼梦》里的贾宝玉,每个人可能对他的看法都不一样。虽然从艺术家的角度,他会希望将自己的理念传递到美术馆中,但艺术家所传达的哲学思考是需要时间让国内的观众消化,我们也希望每个来到美术馆的人,能够有自己的理解。teamLab这样的艺术形态在日本已经发展了一段时间,大众可能已经产生了定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的习惯,但在国内这样的艺术环境的营造还需要时间。换一个角度来说,有时候大家会觉得这里拍照很美,是一种享受,能够带来愉悦,这本身就达到了我们的目标。
科技 X 文创
新媒体艺术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