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历史汲力量 砥砺前行谱新章 ——文创学院师生党员代表集体观影《八佰》

文创学院 2020-09-16 1729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深化家国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9月16日,文创学院组织教职工和学生党员代表集体观看爱国题材电影《八佰》,开展主题党日教育活动。

影片《八佰》讲述了1937年淞沪战役后期,中国军队第88师524团团附谢晋元临危受命,率领400余名官兵(外界称“八百壮士”),坚守上海苏州河畔四行仓库,掩护主力部队撤退的故事。“八百壮士”抱定为国捐躯的决心,以弹丸之地抗击侵略者,激战四昼夜,打退敌人十余次疯狂进攻。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抗战的信心和誓死捍卫祖国疆土的决心,开启了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八十余载岁月峥嵘,当今的国际局势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云谲波诡、错综复杂。而矗立在苏河河畔的四行仓库,墙上留下的密密麻麻、大大小小的弹孔、炮洞,依旧在向世界诉说着“四行仓库” 那场可歌可泣、撼动天地的殊死之战。

影片《八佰》海报

影片《八佰》剧照

两个半小时的观影中,大家被中国军人不畏牺牲、奋勇向前的精神所震撼,不时动容落泪。每一次回望历史,都会默默告知自己,今天的幸福是无数前辈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我们一定要坚持“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的理想信念,发挥好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影片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团结精神切实投入到工作中,做对国家、社会和人民有用的人。

观影结束后,党员同志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观影感受。

教职工党员陈德凤说,为了保护国旗不倒,一个个勇士不顾牺牲冲到旗杆下用身体保护旗杆,他们保护的不仅仅是国旗,更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国旗不倒,中华不亡。就像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的那样“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这些勇敢保护中华民族的勇士值得我们每个中华儿女铭记,他们是真正的人民英雄。看电影时,我眼前不由自主浮现出了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以及由毛主席起草,周总理题写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教职工党员何佳表示,苏州河两岸,一侧是生命的写照,一侧是生活的日常,一岸是黑暗,一岸是光明,北岸死,南岸生。大部分成功的战争电影,都以小人物为切入点,剖析人性在战争中的倾倒与重塑。电影《八佰》所描摹的正是时代洪流中小人物的苦楚与孤勇。电影内外的时空,就这样魔幻重叠,让观影的我们,欢喜悲笑,如穿梭两个梦中。《八佰》里的国难已经远去,但留下的精神,仍锋利如锥,足以刺破时代的铁幕。对于一部电影而言,剧本的精巧、光影的拿捏、演技的宣泄,固然都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影片的精神内核,当那个内核藏着时代的鼓声,藏着一代人的心跳,便足以成就不朽。

学生党员丁忆说,影片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有血有肉的真实存在。“舍身取义,儿所愿也。”千钧一发之际,一个个年轻的士兵高喊着自己的家乡和名字,身绑手榴弹纵身跃入日军的盾牌阵地,以身殉国;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下,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誓死护卫军旗屹立在四行仓库的楼顶,守护着整个民族的尊严。“战争的背后是政治”,而战争中这些中国士兵的忠诚和正义是如此坚不可摧,他们的英勇与热血是如此鲜活澎湃,是冰冷的政治所浇不熄的。经历了2020年这场疫情大考后,我更能真切感受到华夏儿女那种深入骨髓的血性与坚韧,每逢国家有难、人民陷于危机之时,都会迅速凝聚在一起,进而迸发出强大的力量!

今年秋季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党员刘冠丛、刘妍言说到,四行仓库中青年士兵们义无反顾地身绑手榴弹纵身跃下的场景最是震撼人心,奏响了一曲悲壮的英雄挽歌。租界中各界青年人士团结一心为仓库奔波支援,更是一首壮怀激烈的协奏曲。影片结束,我们都眼含热泪,心中满怀对先辈们的敬佩之情。抛开艺术手法不论,《八佰》给人的观影体验是震撼的。八百壮士的每一次慷慨赴义都是那么的义无反顾,所有的生与死,仿佛只是一次无需犹豫的决定,让人随之咬紧牙关、却又来不及哭泣。这让我们深深体会到,爱国家、卫人民、保和平,是溶在八百壮士血脉里的忠诚与意志,更是我们新时代青年党员应当铭记、传承并用终生去践行的使命。八百壮士们的牺牲精神让我们不禁联想到了今年疫情期间各行各业的人们同舟共济“打败”新冠病毒的情景。2020年是抗日战争胜利七十五周年,中华民族延续了先辈们团结协作的精神,共克时艰,最终成功控制了疫情。“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青年的寄语。我们定将不忘初心,不忘八百壮士们的英勇献身精神,牢记青年党员的使命,继续奋斗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