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奋斗有我
文创学院开展2020“读懂中国”主题交流活动

文创学院 2020-10-23 1556

10月23日,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以下简称“文创学院”)2020“读懂中国”主题交流活动在徐汇校区顺利举行。上海交通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兼农业与生物学院党委书记蒋秀明老师为学院师生代表做主题讲座。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赵凤出席,教职工和学生党员代表、部分青年教师代表应邀参加。

蒋秀明深情回忆了自己在交大工作的经历和70年代的援藏故事,分享自己亲身体会的脱贫攻坚感悟,为与会师生们解读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心和取得的伟大成就。蒋秀明于1959年考入交大,毕业后留校工作。70年代,蒋秀明作为上海的援藏教师前往拉萨,亲自参与筹建西藏师范学院(西藏大学的前身)。援藏期间,蒋秀明与同事们克服了险峻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为西藏的教育和脱贫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刚到西藏时,学校没有校舍和实验室,只有拉萨河旁的几座土坯房,援藏教师们带去的实验设备都派不上用场,蒋秀明等物理老师们便动手从画图纸开始自行修筑教室;上课时,由于语言不通和信息匮乏,藏族学生们无法理解从没见过的轨道和吊车,当地的翻译员也只能把电子和原子翻译成“细小的灰尘”。尽管条件艰苦,西藏壮美的风光和淳朴的民风依然给蒋秀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回忆说,每次去草原上,藏族学生就成了援藏老师们的“先生”,不但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还会教他们如何正确地吃酥油茶才管饱顶饿。同甘共苦的特殊岁月,让汉族教师和藏族学生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时间如白驹过隙,距离蒋秀明援藏已经过去了近半个世纪,当年的援藏教师们大多已经迈入花甲古稀之年。近年来,西藏飞速发展,人口从100万增至300万,艰苦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当年拉萨河旁的几所“土坯房”,也变成了现代化的双一流大学——西藏大学,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杰出的青年人才,投入祖国的建设工作中。

讲座上,蒋秀明还带来了自己援藏时珍贵的照片资料,并向学院赠送了书籍。他感叹说:“西藏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中国全民奔小康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脱贫攻坚决心的真实写照。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一句朴实无华的话,但是要真的做到、真的做好很有难度。我们作为过来人,体验过吃不饱的日子。三年困难时期,有无数人难以果腹,深陷贫困。我们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和奋斗,才能在今年实现全面脱贫,才拥有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这成果来之不易,一定要好好珍惜。”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蒋秀明的亲身经历分享引人深思,令与会师生感触深刻。在随后的交流环节,蒋老在回答师生们提问的同时,仍不忘深情寄语后辈,希望青年学子能不畏艰险,接受磨炼,拥有强韧的心理素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讲座最后,赵凤代表学院党总支及全体与会人员,对蒋秀明的谆谆教导表示诚挚感谢。她指出,蒋老师如数家珍的经历与分享,扣人心弦,动人心魄,引人共鸣,是师生们应当认真学习和领悟的宝贵积淀和珍贵财富。她尤其希望在场的青年学子们能够传承蒋老的爱国报国精神和秉公无私的服务意识,做到“心中有梦,眼中有光,不辱使命,不负韶华”,为祖国、为社会主义事业奉献青春。

活动结束后,师生代表们还集体参观了位于徐汇校区的董浩云航运博物馆和校史博物馆。

董浩云博物馆一楼为中国航运史馆,通过观看陈列的图片、文献资料和实物模型及航海贸易物品,大家对中国古代自新石器时期以来的舟船及航运历史有了生动具象的认知。二楼的董浩云陈列室用生动的照片、资料、实物和逼真的场景,浓缩了“世界七大船王”之一的董浩云的传奇一生,折射出这位期盼“四海一家”的跨国企业家强烈的家国情怀和不变的的中国心。

存史求真,鉴往开来,校史博物馆是追溯交大源流、传承交大薪火、培育交大精神的重要载体,是展示交大历史、诠释交大文化的重要窗口。步入馆内,师生们就被眼前呈现的百廿交大厚重历史而深深吸引,看到一代又一代交大人栉风沐雨、自强不息、砥砺前行的足迹,深刻感悟到报效祖国、服务社会、建设交大的爱国爱校精神,也更加明确了作为新时代交大人身上所肩负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