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文创谈”五校联合上海交大专场讲座顺利举行

文创学院 2020-12-13 1726

12月13日(周日)下午,由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以下简称文创学院)牵头,联合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和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共同打造的“云端文创谈”第一期线上讲座活动顺利举行。本期“云端文创谈”由上海交通大学文创学院研究生会主办,文创学院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费凯澜主持。由喜马拉雅公司副总裁孙鹏为学子们带来新科技新文化的内容分享。

文创学院党总支书记兼院长张伟民、副书记赵凤出席此次活动。张伟民在致辞中向所有与会者表达感谢。他对文创学子在本次活动中表现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表示充分肯定,并代表上海交通大学文创学院,感谢所有嘉宾的到来与兄弟院校的参与,表达了与兄弟院校加强交流、与业界嘉宾加深沟通、相关活动能够越办越好的美好期许。

喜马拉雅副总裁孙鹏就“听的媒体”的逻辑以及如何在城市中做文创两个主题进行内容分享。

01.“听的媒体”逻辑

首先,孙总通过梳理“听的媒体”的逻辑向与会者系统地介绍了喜马拉雅。他指出,具有独占性和陪伴性的声音媒介在当下这个时间碎片化的社会中正在焕发勃勃生机,喜马拉雅的6亿用户规模则有力地证明了这一观点。

喜马拉雅作为一款较为成熟的“听的媒介”,综合了听媒场景优势、平台分发优势以及内容生产优势,将自身成功打造为一个由科技驱动、具有大众化、四新(新媒体、新出版、新教育、新装备)和全球化特点的文化平台。

喜马拉雅凭借声音媒介的特性,广泛适用于车娱生活、健身运动、通勤场景、亲子母婴、家居时刻、睡眠场景这六大用户场景。其精准定位包括亲子人群、车主人群、养生人群、求知人群、二次元二群、商务人群和小镇精英这七类目标客户群,并通过内容变现+流量变现+品牌联名实现商业变现。

这其中,广告是喜马拉雅创收的重要来源,因此品牌传播成为它的重要战略之一。喜马拉雅将品牌传播分为造势和借势,前者指将品牌与内容连结共创,通过内容强化品牌价值感并传播品牌价值观,例如为品牌定制节目、话题等;后者指借助IP势能,提高品牌溢价,产生自传播效应,例如与IP联名并授权零售店等。

造势:

借势:

孙总指出,喜马拉雅的目标是成为产业发展的连接器(连接受众和生产者)、助推器(对好的生产者进行推荐)、孵化器(对优质的生产者及内容进行孵化),旨在将内容从上游的生产到下游的传播链接起来,将内容传播最大化。

02. 如何在城市中做文创

如何在城市中做文创?孙总提出了城市文化云的概念。对于一座城市而言,文化要素比吃喝玩乐更为重要。尤其是当城市居民的整体生活水平提高以后,文化更加被强调。城市IP可以帮助一座城市吸引并留住人才与资本。孙总指出,喜马拉雅的目标就是“让世界听到城市”,通过和政府一起构建融媒体矩阵、与城市携手挖掘城市新符号,让城市在新时代的文化价值传播升级。

1. 构建城市传播新媒体

拓展城市传播新媒体,需要以内容策划为核心,创新挖掘城市新符号;以喜马拉雅的城市频道为阵地,构建新媒体宣传场。喜马拉雅给予城市本地内容更多流量、产品扶持,通过增加直播、活动等新玩法,让城市曝光更多,整体提升其传播效果,打造城市专属的宣传阵地。

有声故事库

躺着听的博物馆(疫情期间上线)

2. 商品:为城市文化代言

城市的特产、老字号同样可以为城市代言。通过声音赋予万物灵魂,为每一件商品讲述他们的故事,传达情谊。喜马拉雅通过选取城市特色商品,作为城市新符号。上海老字号“永久牌”自行车在喜马拉雅讲述品牌故事,叙述80年来的风雨历程与变迁。长安砖茶、“舌尖上的陕西”等也在喜马拉雅热销。

城市特色商品

3. 无人书房:城市公共文化供给侧改革

传统图书馆、博物馆项目建设往往投资过亿,其中绝大部分资金投入在土建上,内容建设占比不高,投入大,建设周期长,效果不明显。喜马拉雅独辟蹊径,选择以低成本建造小型线上线下打通的有声图书馆,在地铁站及车厢内布置扫码点,在街道社区设置无人图书馆和朗读亭,利用微小空间创造无限内容,节约了基建的费用,大部分投入在内容构建、内容更新上。

轻量级城市文化空间

喜马拉雅城市公共文化的传播链条

嘉宾主题分享结束后,来自各院校的同学们与孙总在线上展开了热烈讨论与交流,互动中嘉宾与同学们都留下了具有建设性的观点。

至此,“五校文创谈"系列讲座活动第一期(上海交大专场)圆满落幕,期待系列后续活动继续为同学们带来别样的文创体验!

同学们与老师合影留念

Q&A环节

Q1: 城市文创的主要切入点在哪里?

A: 城市文创的切入点首先在于内容和人群的连接,城市文创所表达的内容需要能够打动人;其次,文创产品作为功能性产品,它的功能性也非常重要;第三,文创产品展现的方式要有科技感,能够吸引用户。

Q2: AI机器选择为人们带来了哪些弊端?

A: 人工智能有三个基本要素:算力、算法、数据。数据是人工组织的,算法是人工不断优化的,算力是根据需要不断增加的。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可以通过调整这三个要素来规避弊端。比如TTS的表现力、比如推荐算法带来的单一口味等。就喜马拉雅而言,在推荐算法中会预留一部分的随机化内容。另一方面,不断提升人工智能生成语音在演绎小说、广播剧、读诗等方面的局限。

Q3: 如何看待未来消费的增长?

A: 我们坚信内容消费在未来一定是处于增长期的,因为目前内容消费还没有达到饱和的程度,音频的内容消费依然会保持强劲的增长。其中的原因主要在两个方面。第一,年轻一代对于付费购买好内容的天然认可。第二,越来越多的用户吸引更多优质节目的涌现,从广播剧,到优质的课程,从传统的历史人文,到科技科普。

Q4: 喜马拉雅会考虑做视频化的内容吗?

A: 我们一方面要把听做到极致,另一方面也会努力补充视频内容。因为听是一个标识,但不排斥其他展现方式。内容是核心,展现方式只是工具,我们可以将不同的展示方式应用到不同的场景。

撰稿:方燕 赵诗颖 刘冠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