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挑战计划 I 从实地调研到思想碰撞,探索西昌文旅的多样可能

文创学院 2021-07-09 1657

在乡村振兴与城市文旅的大主题下,西昌挑战营实地探访了邛海湿地、城市规划馆、奴隶博物馆、玉米种业研究基地和海南乡大石板古村乡村振兴示范区等乡村振兴和文旅发展调研单位。文创衍生品设计以及当地人才教育等主题也备受挑战营成员关注,在与当地青年企业家的对话中寻找到了新的思路。

目前挑战营行程已经过半,也受到了校领导的关心和关注,一起来跟着西昌挑战营看看这些天的高光时刻吧~

参访礼州会议旧址,学习长征精神

西昌被誉为“一半山水一半城,一城阳光一城春”的太阳城、月亮城。而近年来西昌积极开发红色旅游资源促进当地文旅发展。在安宁河谷的腹心、西昌市北部,有一座写满了历史风华与红色印记的小镇,名叫“礼州”。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经过四川西昌市礼州镇,这里成为中央红军在西昌境内停留时间最长、驻军最多的乡镇。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伯承、聂荣臻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礼州战斗、生活。也是在这里,红军确定了北上抗日的行军路线,并首次正式提出“万里长征”一词。

在西昌之行的第七天,团队有幸来到了红军长征礼州会议旧址参观调研。通过向导的讲述,成员们深入学习了中央红军长征大事记,感受到革命先烈的大无畏精神和革命必胜的乐观精神。同时,通过红军与群众的故事成员们深感红军纪律严明、艰苦朴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坚持走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和优秀的文化思想。不仅如此,来自巴基斯坦、委内瑞拉、印度等国的留学生也通过此次红色之旅拓宽了对红军、中国革命历史的认识,并纷纷在红色景点前留影。

如今礼州作为“革命之地”是先辈们留给后人的一份宝贵遗产,“红色旅游”满足了游客铭记长征精神和文化的需求,也有利于改善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乡村红色文旅建设,让当地居民一起向着新时代美好生活前行,真正实现了地方“自我造血”。

校领导看望西昌挑战营

7月9日下午,团队有幸迎来上海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专职副主任吴旦的莅临。首先,挑战营队王昊青老师向吴旦副主任介绍了此行的团队组成、调研目的和挑战任务,并邀请四个专题小组分别汇报了截至目前的成果与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对此,吴旦副主任表示学生们的专业性与规划能力值得肯定。吴旦副主任也向同学们生动有趣地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西昌基地的由来,和同学们分享了暗物质实验室工作的成就与进展。他提到,交大有一批师生长期驻守暗物质实验基地,在艰苦的环境下取得一项项科研成就。他认为大学生群体参与实践调研可深入了解中国国情,有利于青年人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使命。他希望同学们要学以致用,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为国家富强、人民美好生活的愿景做贡献。

对于乡村振兴,吴旦副主任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与建议。他认为目前乡村振兴的大课题中,返贫是一个关键问题。乡村振兴首先要在思想上振兴,再培养“自我造血”的持续发展能力。吴旦副主任鼓励学生们用自己的研究能力发掘当地文化,用自己的设计能力演绎当地文化,为地方的长久发展注入文创力量。

上海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专职副主任吴旦和挑战营同学亲切交流

吴旦副主任与挑战营团队合影留念

本次挑战营成员也和校领导分享了自己的心得。其中来自机动学院的学生李俊杨表示,在调研过程中深切感受到跨专业交流的重要性,他表示工科的学生更专注于产品而缺乏对用户的体验研究,只有与其他专业的学生一起合作才能产出高质量的技术和产品创新。吴旦副主任对此也深表认同,他认为缺乏外观设计,只关注功能的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因此,跨学科、跨文化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他也建议西昌挑战营团队,可重点关注当地人文景观的塑造,讲好当地文化故事。座谈会最后,校领导贴心嘱咐挑战营团队成员们要做好防疫工作。

青年企业家分享创业思考

下午,来自汉、彝两族的十一位企业家与创业者来到现场与团队成员分享了他们的创业故事与心得。这其中有土生土长的、留法归来的彝族女企业家,也有富有激情的青年创业者,企业家们来自各行各业,覆盖民族服饰、自媒体、餐饮、教育、首饰、珠宝等多个行业领域,为成员们打开了思维空间,亲身地与这些在西昌奋斗的创业者们交流沟通。

在企业家分享中,企业家们提出创业的困难点在于突破“小农思想”,痛点是缺乏专业性强的对口人才。他们皆指出当地的企业家与创业者培养需要世界各地最前沿的信息与知识,且应培养各创业者之间共谋大事的意识。但目前,西昌的人才引留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不少企业家为增强自身实力会远赴上海、北京、广州等学习培训、招聘人才。他们热烈欢迎来自交大的调研团队,并期待各领域内人才的到来和参与。随后,各位企业家们也与四个小组的成员就目前的调研成果与计划深度交流,为同学们提供了很具有参考性的建议与意见。


文创赋能,交大助力。

希望在接下来的调研中,

各小组能迸发出更多创意和灵感,

切实为西昌的发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