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赛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阐释水主题:
- 情感联结:以城市母亲河为载体,体现河流对城市发展、历史记忆与人文精神的滋养。
- 环保使命:通过纪念币设计传递水资源保护、污染防治及生态修复的紧迫性。
- 文明对话:中英青年以币为媒,艺术和设计为纽带,共绘人与自然、水与城市的文明对话。
联合主办
- 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
- 布鲁内尔大学设计学院
特别鸣谢
- 上海造币博物馆
参赛对象
国际、国内各类高等院校设计类、艺术类专业学生,30岁以下的设计行业从业人员均具备参赛资格。可以组队参加,团队人数不超过3人。
设计要求
围绕“Our Water”主题展开,以上海和伦敦的城市河流元素为核心,可以借助水流、桥梁、沿岸建筑地标、相关动植物等生态符号、环保呼吁等元素,表达对城市河流文化、水资源保护理念、自然与人、水与城市生活等方面的思考和创意,体现城市河流的情感和水资源保护理念。作品需适合铸币工艺,建议浮雕层次清晰,避免过度复杂细节。
提交材料
- 参赛者可以提交不超过5个设计图稿,每个设计图稿要求包含正反两面,分别呈现在两张画纸上,画纸大小为210 mm × 297 mm (A4),画稿直径需2个版本,一是直径180mm,二是直径40mm。
- 提交画稿同时,需提交参赛报名表和设计说明,阐述设计灵感与设计寓意,语言为英文或中英文。(报名表见附录)
- 参赛作品一律提交电子稿件,文件规格为:JPG或PSD图片格式,精度不低于300dpi,文件名为:姓名+所在学校(或单位)+作品标题。
- 在平面设计以外,鼓励参赛者提交3D建模设计稿,提交格式为GLB格式或八猴(Marmoset Toolbag),文件大小≤200M。
提交方式
请在提交截止日期(北京时间2025年5月20日中午12:00)前,通过电子邮件,将作品和报名表一次性发送到电子邮箱:icci-seefuture@sjtu.edu.cn
评审标准
- 主题契合度(40%):是否清晰传达“城市河流的情感与水资源保护”
- 创意与艺术性(30%):设计新颖度与视觉冲击力
- 技术可行性(20%):符合铸币工艺要求
- 环保理念表达(10%):对水资源保护的呼吁深度。
评审方式
- 初审:大赛组委会将对所有提交作品进行初审;
- 大众评审:通过初审的作品,将参加6月8日在伦敦举办的中英造币文化交流展,公众将在现场或通过网络为作品打分,占总分的50%;
- 专家评审:大赛将组织专家评审,包括设计专家、铸币工艺师、艺术家、环保专家等,为作品打分,占总分的50%。
所有参与展览的作品,都将获得参展证明和传播推广。
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将获得奖杯和获奖证书,其设计作品将有机会被铸造为成品作为纪念品发布。二等奖:2名,将获得奖杯和获奖证书,其设计作品将有机会被铸造为成品作为纪念品发布。
三等奖:3名,将获得奖杯和获奖证书,其设计作品将有机会被铸造为成品作为纪念品发布。
- 提交截止:北京时间2025年5月20日中午12:00之前
- 作品初审:北京时间2025年5月27日中午12:00之前
- 展览时间:北京时间2025年6月8日-6月13日
- 大众评审:北京时间2025年6月12日12:00之前投票结束
- 专家评审:北京时间2025年6月12日
- 颁奖仪式:北京时间2025年6月14日展览闭幕式上举行
- 所有参赛作品必须是拥有独立著作权的、未发表(发行)过的原创作品,不得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否则引起的法律纠纷由参赛者本人承担。
- 评审结果未公布期间,参加大赛的作品著作权归主办方所有,并不可参加其他类似比赛。最终评审结果公布后,未获奖作品著作权归还给参赛者,获奖作品著作权归主办方所有。
- 主办方有权根据硬币的生产需要修改获奖作品,并用于以下用途:生产纪念章并发行、网站和手册的宣传以及其它商业用途。
- 关于获奖作品的著作权问题,如果与第三方出现任何纠纷,参赛者负全部责任,并解决纠纷中产生的所有问题。
- 获奖者须向主办方提供个人照片和个人信息。主办方可将其用于著作权及大赛申明3中提到的用途。
- 大赛组委会有权对获奖作品在各类媒体进行宣传、出版、发行、展示、展览等。
- 获奖者如不同意以上申明,主办方将撤销其所获奖项。
- 大赛组委会保留对大赛各项条款的最终解释权。
公众和参赛者有任何问题,请通过邮箱垂询。